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點擊關注書法顏二(公眾號shuzhai1833)

有錢未必買到好毛筆,為什麼呢?買毛筆不象你買菜,天天要買,買毛筆是難得買一次,沒有經驗,那麼,買毛筆要注意什麼呢?這就是今天我要講的主題。

1.選 筆。

買筆我想有四大標準:大小、硬軟、長短、厚薄。店裡的筆非常多,把你不需要的筆排除掉,剩下的八九不離十,基本上就能買到你需要的筆了。毛筆有兩個基本數據,一是出鋒的長度,就是筆頭露出筆桿外面的部分,二是筆頭的直徑,筆頭是一個圓錐形,筆頭的直徑就是圓錐形底部的寬度。

1.1大小。

通常所說的毛筆大小,決定於筆頭的直徑。也就是粗細。筆頭粗的就是大筆,筆頭細小的就是小筆。但是你買大筆還是小筆,取決於你要寫多大的字。通常學書法,應該從大字開始。明代有個豐坊,這個人經常做假畫,名氣不大好。但他是書畫行家,服有一篇文章講學書法的次第:“大楷,八歲至十歲,《中興頌》、《東方朔碑》、《萬安橋記》”,這是大楷的字帖。“中楷,十一歲至十三歲,《九成宮銘》、《虞恭公墓誌》、《姚恭公墓誌《、《遺教經》”,這些是中楷的字帖。“小楷,十四歲到十六歲,《宣示表》、《戎路表》、《力命表》、《樂魏表》、《曹娥表》”這是小楷。學書法確實應該先寫大字,大字容易體會用筆的動作。大楷、中楷、小楷只是習慣的稱法,沒有固定的標準。就好像我們說“小孩子”,究竟幾歲以下才算是小孩子,說不出一個準數。豐坊提到歐陽詢《九成宮》,字大一寸見方,歷史上稱為叫寸楷,以寸楷為標準,大致來說,大過寸楷就是大楷,小過寸楷就是小楷。這當然是很粗疏的定義。如果要講得嚴格一點,我想大楷至少要寸楷兩倍大,也就是兩個平方寸。書法的基本功是運腕,搖腕的幅度,至少要兩寸。這在後面講運腕的時候,還會詳細講。

書法作品,常見的形式有兩種,一是屏條,所謂屏條,最早是用於屏風,屏風往往數條一組,比如四屏風就是四屏條。後來屏條和屏風分開了,獨立一條也可以成為一個作品。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就像上面的這個屏條,就是沈尹默先生寫的作品。屏條通常寫三行或者四行,每個字差不多就是兩寸左右,等於一個大楷字,寫屏條的筆,我們稱為屏筆。

還有常見的一種書法作品就是對聯,字比較大,如果是四尺高的對聯,寫五個字或者七個字,每字大小大約就是五六寸上下,那就要用一枝比較大的筆,稱之為聯筆。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普通我們練書法,就是用這個宣紙。一刀就是一百張,它的長度是中國的四尺,寬度是中國的一尺,我們叫四尺半切。這種紙,你拿一張出來,可以把它折起來,把它折起來,折的方法也很簡單,最好就是拿個木尺,像我這樣。輕輕地,來一下就可以,壓一壓,那麼好,對摺兩次後,這就是一平方尺,還要繼續,再來二次,然後橫向,橫向來兩次。再縱向折一次。那麼你看現在多大呢?全部折完以後,它就這麼大,好像一塊豆腐乾那麼大小。這樣寫一個字,大概裡邊就是中國尺的兩寸左右。那麼全部打開,你可以看到,這樣一折,就是有六十四個格子。那麼,如果你是寫這種大小的,寫下來就是屏條。我們叫四尺屏條。如果你四格寫一個字,這麼大一個字,四格一個字,那就可以寫對聯。那麼,我拿個比喻來說,就是屏條的字,這麼一格,大約等於一個小的碟子那麼大,大的對聯四格一個字,大概就是大的碟子那麼大。這麼寫對聯。所以我們需要的毛筆,就是一個寫屏條的用的,那就是屏筆。一個就是寫對聯用的,那就是聯筆。有這麼兩枝,就把書法裡邊最常用的作品,從小到大,都有了。左邊是屏筆,右邊是聯筆,有這兩枝就可以了。

有些店鋪有配對的屏筆和聯筆賣。兩枝筆的配料和做工基本一致,裝在一個盒子中。我用的聯筆直徑是12毫米,出鋒是40毫米,屏筆直徑是8毫米,出鋒是35毫米。當然,有些書法家和我不同,但是很多書法家都以這兩枝筆作為基本用筆。書法常用的字,無論你練習還是創作,最常用的尺寸,用這兩枝筆都可以對付了。

簡言之: 大筆可以寫小字,小筆不可以寫大字。 買筆的時候,寧可大一點。

1.2硬軟

毛筆本身就是軟,這裡所討論的軟硬,是希望軟中帶硬,按得下,起得來。不是純軟如棉,一坨稀泥,那樣的筆沒法寫字。所謂硬毫筆,主要是指筆心的軟硬,你看這一枝筆,它用羊毫為心,狼毫為被,而且被毛又很短,狼毫的硬度就發揮不出來。

硬毫的用料,主要有兔毫、狼毫、石獾、貉子、山馬等。硬毫的優點是:有彈性,回性好,反應快。缺點是容易提,不容易按。而且容易磨損,價錢貴,壽命短。兔毫最硬,磨損也最快。磨損之後,好像剪了一刀,尖鋒都沒有了。

純狼毫筆,聽起來好像筆心是狼毫,被毫也是。其實筆心用硬毫,也是需要搭配的。如果心被全用一種硬毫,以硬輔硬,效果並不好。

純紫毫筆:我曾經請師傅做過幾枝純紫毫筆。筆心和被全用紫毫,就是兔毫,價錢貴不說,實際書寫並不舒服。試過才知道配搭的重要。

純狼毫大筆:狼毫和紫毫相比,雖然硬度不如紫毫,但狼毫比較長,可以做比較大的筆。紫毫比較短,做不到這樣大的尺寸。

烏龍水:烏龍水原本是一個傳統的筆名。後來各家筆廠都有生產,質量相差很大。是以狼毫為心,牛耳毫為被,牛耳毛有彈性又有粘性,凝聚力相當好,吸水力也比較強。你可以看到,牛耳毛毫鋒挺拔,書寫很流利。但這筆直徑7毫米,出鋒33毫米,只適合寫中小楷。

軟毫。軟毫的用料主要是羊毛,還有胎髮、雞毫等,這些筆只是增加趣味而已。不是用來學書法練字的。軟毫的優點是:有長有短,做大筆、小筆都沒有問題。而且容易按,一按就彎,所以線條變化多。缺點就是回性弱,彈性差,反應慢。軟毫彎了之後要它回覆直,就看你收筆的技巧好不好了。

羊毫是軟毫的主要用料,羊毫有幾種:細光鋒、粗光鋒和老光鋒等等。來自於羊身上不同的部位。羊毫也有比較硬的,湖州羊毫,往往搭配嘉興一帶的山羊毫。

兼毫:上次講過,兼毫用料是:筆心用硬毫為主,加軟毫襯墊,被可以只用一種軟毫。專誕《筆方》用紫毫搭配青羊毛為筆心。兼毫的優點是:軟硬適中,書寫流暢。前兩堂已經講過,最好用的就是兼毫。

毛筆的軟硬,還要配合紙張。唐朝盧攜《臨池訣》說:“紙剛則用軟筆”,就是硬的紙,應該用軟的毛筆去寫。“紙柔用硬筆”,“純剛”就是紙也硬,毛筆也硬,“純剛如以錐畫石”,“純柔”,就是紙張也軟,毛筆也軟,“純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圓暢,神格亡矣。”他又說:“畫石及壁”,在石頭或者牆壁上寫字,“同紙剛例”,跟硬紙一樣,“蓋相得也”。用軟筆去寫,就很相配。

1.3長短

下面說說長短,筆頭的長短,由出鋒這個數據決定,你看這三枝筆,出鋒的長短相差很大。長鋒的好處是儲墨量較高,但出鋒越長,越不容易控制筆尖。短鋒的缺點是儲墨量較少,但鋒短容易控制筆尖。中鋒的優缺點在兩者之間,我是比較傾向用中鋒的。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為什麼說,長鋒不容易控制筆尖呢?你看,筆根連接筆管,但寫字是用筆鋒寫的,手上的力,是通過筆根傳遞到筆鋒,如果筆腰很軟,就無法指揮筆鋒,所以筆腰有沒有勁很重要。長鋒筆往往是軟毫,硬毫沒有這樣長。結果造成腰勁不夠,這是要注意的 。如果是中鋒、短鋒,就不大有這問題。

用長鋒還是用中鋒,甚至短鋒,要看你的需要而定。譬如說像鐵線篆,要求線條絕對均勻,如果你用長鋒筆去寫,很容易扭動,清代有些書法家就把筆捆紮起來,只留下一個筆尖,其實用一枝短鋒筆去寫,那就穩定得多了。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宋代姜夔《續書譜》說:“長而不勁,不如弗長,勁而不圓,不如弗勁"。他的意思說:出鋒長但不夠硬,必然筆腰軟,所以不如不長。筆頭不夠圓,四面不對稱,硬了更不聽話,所以不如不硬。

簡言之: 長鋒要配合硬毫,筆腰有力才能指揮筆鋒。 對初學者來說,還是中鋒最好。

1.4厚薄

厚薄指筆形,就是筆頭的形狀,你看這兩枝筆,出鋒和直徑都是一樣的,但筆頭的形狀相差很大,你買哪一枝好呢?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上一枝筆,筆頭比較厚實,行話稱之為“濃”。下面一枝筆比較薄,或者說比較尖,初學者往往喜歡很尖利的筆,其實仔細一想,這種筆的中心長毛少,周圍的被毛短,所以會尖利。尖鋒處飽滿的,應該是比較好的筆型。太瘦,我們稱為叫薄,只能寫很細的線條。筆的厚薄,上堂我也提到過,因為是手工做的,同一批筆,都有點差別,買筆的時候,你要看清楚。

尖的毛筆,有利於寫細線條,但是,如果你要寫粗線條,按下的部位要比較多,才能寫粗。要注意,毛筆按下寫完以後,還要回過來收筆的,薄的毛筆收筆動作也比較大,來來回回忙個不停,而厚的毛筆,輕輕一按就寫粗了,收筆動作也小。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細腰葫蘆筆: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特殊的筆形,如明代的細膩葫蘆筆,是特意用線捆紮以後形成的,用過以後筆腰就會散開,變成普通的筆。還有什麼棗核筆、尖筍筆、蘭式筆等等,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簡言之: 大小:聯筆和屏筆各一。 硬軟:兼毫。 長短:中鋒。 厚薄:適當厚一點兒。

2.用筆

毛筆買回來,是用海藻膠固定的,所以第一步要洗去海藻膠。習慣上這一步稱為“開筆”。

一支新毛筆,把它浸在水裡,浸在水裡的時候,它的溶解不是很快的,那個海藻,所以你就要適當地把它一點點按一下,按一下不要按得重,按得重以後就傷到筆根了。稍微按一下,把它洗一洗,按一下,洗一洗,這開筆時間上很快的,一枝新的毛筆,大概也就一兩分鐘吧。筆根要完全把它開開。有些人他只開一半,那麼你不如買支小筆好了,何必買支大筆呢。

筆開好以後,怎麼辦呢?就要把裡邊的水吸乾。或者在紙上,或者在毛巾上,把它那個筆吸乾。我通常,要裡面的水分,要幫助它容易幹,就把這個筆儘量拉開一點,拉開一點就是叫它容易幹。就是這個意思。這樣筆就開好了。

膠套和掛繩

開筆的時候,毛筆就開始接觸水了。如果水進入筆根,一是筆毛會發黴掉落,二是竹管浸水之後容易爆裂,所以現在有些筆,在筆頭上加了一個套圈,以防爆開。而洗筆以後,要掛起來晾乾,所以尾部的掛繩,也是很重要的。

扎筆

以前有些大筆,還會捆紮筆根。這樣可以防止筆毛蓬散,也可以減少掉毛。如清代五色法琅瓷管鬥筆,你可以看到筆根也是經過捆紮的。你也可以自己動手用線扎一下筆根。在開筆之後,等筆毛乾透,就可以紮了。我是用牙線來扎,力度要均勻,把線拉緊,扎過以後,可以收束毫毛。掉毛也大幅度減少,還可以防止水份進入筆管。

3.晾筆

筆開好了,怎麼把它晾乾呢?要注意,只能慢慢晾乾。有些人喜歡給毛筆上刑罰,用吹風筒吹,放在太陽底下曬,甚至放在火上烤。要知道毫毛是一種蛋白質,經不起折騰的。

筆筒和筆架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注意毛筆未曾乾透前,不要插入筆筒。因為可能有水流入筆根或筆管。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筆尖向下,用筆架晾乾是比較好的方式。

筆簾 如果你要攜帶毛筆,可以用筆簾。筆簾很便宜,又實用。就算是溼的毛筆,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攜帶。現在有一種筆簾,下面有一個布袋,分成好多格,每格可以插入一枝筆,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下一堂課,給大家講墨,現在都講器具,器具準備好了,後面開始寫,就容易得多了。

怎樣選購和保養毛筆


補充:怎樣洗毛筆

洗筆很簡單,但你要注意,只能用冷水洗,不能用熱水洗,熱水毛筆會軟掉。在打開的水龍頭下面,輕輕的把毛筆放在裡邊,讓它衝一衝,大概時間一分鐘,看到把墨衝下的黑色慢慢變淡,水變清。那麼究竟是不是洗好了呢?可以拿一個白色的瓷器,接上水把毛筆在裡面攪動,如果發現明顯還有黑色,還不行,直到水基本變清。

毛筆洗好了,怎麼辦呢?和開筆一樣,拿紙把毛筆裡的水吸出來。最好把筆頭拉開,有利於筆頭裡面乾燥。很多人喜歡用手把筆頭的水擼下來,是完全錯誤的,裡面的水出不來,導致發黴。把筆頭拉開,吸乾裡面的水是正確的。掛起來晾乾,幹了以後它就蓬開。

本節要點: 毛筆選購:大小、軟硬、長短、厚薄 怎樣開筆、扎筆 怎樣使用筆架、筆簾

要點解讀

思考題: 按照課程介紹的方法,買一枝屏筆和一枝聯筆備用。 毛筆買回來之後,自己動手開筆、晾乾。



文章整理自視頻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用作學習交流,感謝黃簡先生的無私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