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組長"玩失蹤" 貧困人口摸底調查僅在崗14天

在履職盡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重點整治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等嚴重影響改革發展高質量的突出問題。其中包括“不擔當、不作為、不負責,迴避問題和矛盾,上推下卸責任;慵懶怠政,消極應付,失察失職”。

——摘自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意見》

作為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摸底調查工作組組長,在深入卡房鎮開展為期92天的摸底調查工作中,僅在崗14天;對工作隊員疏於管理,造成卡房鎮漏評戶229戶,返貧戶人均純收入不準確、家庭成員不精準59戶;被紀檢監察機關立案審查後,仍對自己的違紀行為認識不到位,工作懶怠……這是2018年8月,中央紀委公開曝光的雲南省箇舊市扶貧辦原副主任吳勁兵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的案例。

為了精準掌握貧困人口情況,2017年5月25日,箇舊市扶貧辦從市級各單位抽調工作人員,組成6個工作組,深入基層開展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摸底調查工作。根據相關要求,在5月至7月抽調期間,各單位調查人員需與原單位脫鉤。

時任箇舊市扶貧辦副主任的吳勁兵被抽調擔任第四工作組組長,負責卡房鎮的摸底調查工作。然而,在摸底調查期間,擅自離崗“玩失蹤”卻成了吳勁兵的“家常便飯”。

經查,吳勁兵多次以“調動工作”“原單位有事”“由鎮上主導這項工作,我們只負責配合”等為由,擅自離崗。

2017年6月,吳勁兵任市人大常委會民族宗教僑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新職務的變更讓吳勁兵推卸職責變得更加堂而皇之。

“吳勁兵認為他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直言以後管理組員這個工作不要找他。”卡房鎮黨委一名領導說,吳勁兵對組員疏於監督管理,未能及時發現有的組員無法勝任工作和經常無故脫崗的情況。進駐卡房鎮的第四工作組應有18人,截至2017年7月4日,只到位16人。

組員未滿員到位、摸底調查工作有欠缺,身為組長的吳勁兵對此問題不僅不重視,反而又以“被市裡抽調參加動態管理監督工作”等為由不斷搪塞。

“你存在認識不到位、履職不盡責等問題。必須提高認識,大膽管理、認真履職……”2017年8月6日,箇舊市委相關領導對吳勁兵進行了提醒談話,但未引起他的重視。

箇舊市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負責人說,市委領導對吳勁兵批評談話19天后,市委副書記到卡房鎮檢查指導工作時發現,吳勁兵仍然不在工作崗位。

“吳勁兵未能自覺擔負起應盡的責任、履行應有的職責,放任組員自由散漫、作風飄浮。”據瞭解,按照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摸底調查工作安排,2017年7月底全市必須全部完成錄入工作,但直至8月中旬,第四工作組的有關信息仍然不完善,卡房鎮黨委、政府只好重新安排人員再次入戶核實、修改相關信息,導致整個錄入工作推進緩慢。

“發現問題就要亡羊補牢。不僅要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力度,更要舉一反三強化整改。”箇舊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良說。箇舊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集中開展了扶貧工作中不盡責、落實差、不精準等方面的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目前共開展3次專項紀律檢查,糾正和處理脫貧攻堅領域問題160個280人次。

脫貧攻堅是一場輸不起、也絕不能輸的戰役。精準識別是精準脫貧的基礎,是一個硬目標、硬指標,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案例中,吳勁兵作為組長承擔精準脫貧第一關——精準識別之重責。然而,他卻以各種理由推託“掛帥出征”之責,最終導致漏評、錄入不準等問題,究其原因是責任意識不強,作風不務實、不擔當、不作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本報通訊員 尹崎)

點評

精準脫貧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黨員幹部要切實樹牢“四個意識”,扣緊責任“鏈條”,精準發力、履職盡責,合力攻克“堅中之堅”“難中之難”,著力推動脫貧攻堅政策落實見效。對於紀檢監察機關,就是要把監督放在首位,加大監督力度,為監管盲區打上“補丁”,校準目標“靶心”,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以精準監督推動精準脫貧,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黃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