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解讀

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解讀

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需要我們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很多,現就實務上遇到的問題以及出現的新名詞做一下闡述。首先,哪些項目哪些個體需要繳納個稅?扣繳義務人需要根據不同的納稅人和所得項目,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應當預扣、代扣的稅款:

一、需要扣繳稅款的所得項目

扣繳義務人應代扣代繳的應稅所得項目包括:

①工資、薪金所得

②勞務報酬所得

③稿酬所得

④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⑤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⑥財產租賃所得

⑦財產轉讓所得

⑧偶然所得

換句話說,除了經營所得,其它所得項目均需預扣、代扣稅款。

二、居民個人綜合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方法

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四項綜合所得時,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具體方法規定如下:

1.工資、薪金所得稅款計算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需要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預繳稅款。具體方法為:

(1)計算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對居民個人,按照其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的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計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具體公式: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本期可扣除的專項附加扣除金額的計算】

上述公式中,員工當期可扣除的專項附加扣除金額,為該員工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符合政策條件的扣除金額,扣除標準、範圍和條件等見下表。以子女教育為例:

案例1

如某員工2019年3月份向單位首次報送其正在上幼兒園的4歲女兒相關信息。則3月份該員工可在本單位發工資時扣除子女教育支出3000元(1000元/月×3個月)。如果另一員工2019年3月份向單位首次報送其正在上幼兒園的女兒相關信息,且女兒3月份剛滿3週歲,則可以扣除子女教育支出支出僅為1000元(1000元/月×1個月)。

案例2

如某員工2019年3月新入職本單位開始領工資,其5月份才首次向單位報送正在上幼兒園的4歲女兒相關信息。則5月份該員工可在本單位發工資時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額為3000元(1000元/月×3個月)。

(2)計算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根據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查找適用預扣率和速算扣除數,據此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如果計算本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後餘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具體公式: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解讀

案例3

某職員2015年入職,2019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 1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1500元,從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假設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預扣預繳稅額: 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 =75元;

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75元;

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

進一步計算可知,該納稅人全年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0元,一直適用3%的稅率,因此各月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相同。

案例4

某職員2015年入職,2019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 3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兩項專項附加扣除共計2000元,假設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以前三個月為例,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各月應預扣預繳稅額:

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 = 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 -555 =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 -555-625 =1850元;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由於2月份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37000元,已適用10%的稅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應預扣預繳稅款有所增加。

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款的計算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以下簡稱“三項綜合所得”),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1)計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三項綜合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當三項綜合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當每次收入在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三項綜合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2)計算預扣預繳應納稅額。根據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預扣率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如下表),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解讀

案例5

假如某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2000元,則這筆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計算過程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00-800=1200元應預扣預繳稅額:1200×20%=240元

案例6

假如某居民個人取得稿酬所得40000元,則這筆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計算過程為: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40000-40000×20%)×70%=22400元

應預扣預繳稅額:22400×20%=4480元

【特別說明事項】

上述三項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和年度彙算清繳稅款的計算方法是有區別的。主要差別為:

一是收入額的計算方法不同。年度彙算清繳時,收入額為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預扣預繳時收入額為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其中,“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二是可扣除的項目不同。居民個人的上述三項所得和工資、薪金所得屬於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時以四項所得的合計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而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規定,上述三項所得日常預扣預繳稅款時暫不減除專項附加扣除。三是適用的稅率/預扣率不同。年度彙算清繳時,各項所得合併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預扣預繳時,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3)關於“按次”的具體規定。勞務報酬、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三項綜合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