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模範縣長許瑩漣

文 蕭興國

許瑩漣,字晏卿,別名許滄海,1905年生,湖北荊門沙洋縣後港人。他是鄉村建設運動發起人梁漱溟的得意弟子,湖北鄉村建設運動的首創者。抗日戰爭初期,曾先後出任國民經濟建設委員會湖北分會秘書、省農村合作委員會專員、省糧食管理局專員兼沙洋分局局長、荊門縣長林(今沙洋後港)合作社理事會主席等職。

1938年初,湖北省第四區抗敵總指揮部成立,聘許瑩漣為該部總參議。不久張瀾先生舉薦他出任四川南充縣長,全家人可遷居抗戰大後方,時任湖北省政府代主席的嚴立三得知後,即以嚴詞相激勸留湖北。對他說:"湖北人不願意在湖北受苦,不願意和敵人拼命,那麼,未亡國先亡省了"。在嚴立三的勸留下,許瑩漣便辭去四川南充縣長一職,於1939年3月11日到建始就任縣長。許瑩漣在建始三年多的縣長任職期間,出於民族大義和愛國之心,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抗戰為建始做過許多有益的工作。

1938年8月,湖北省教育廳頒佈《湖北省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聯合設立辦法》,成立“湖北聯中”,西遷恩施等地。“湖北聯中”遷入建始的學校有,武昌師範,校址七里坪;省女師,校址松樹坪;建始高中分校(由武昌中學、襄陽高中、湖北省高級中學、高商附中組成,著名旅美作家聶華苓曾在該校讀書),校址三里壩。這麼多的學校一下遷入,不僅有校舍、宿舍的問題要解決,還有糧食、薪碳的供應,以及師生安全等等,作為縣長的許瑩漣沒叫過一聲困難,總是主動想辦法,動員當地百姓積極支持,做到了妥善安排,保證了“湖北聯中”各分校在建始的生活與教學。他任縣長期間,積極改善當地的生產生活狀況,如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採用水力風車碾米加工,開辦小型煤礦,開辦鑄鐵鍋廠等等。他作風樸素,粗衣淡飯,不擺官架子,不講排場,下鄉不坐轎,待人不受禮。不畏權勢,敢作敢為。抗戰時期糧食緊張,政府禁止釀酒售酒。三里壩一大戶人家,背景強硬,罔顧政府禁令,仍暗地釀酒售酒。一天,這戶人家來了個其貌不揚的人,說要買幾十斤酒,問有沒有。主人見大生意來了,馬上帶來人去看自己大缸小缸的酒,看過酒後,來人二話不說,抄起板凳便將這大缸小缸砸得稀爛,主人一下目瞪口呆。原來這位買酒人就是縣長許瑩漣。建始有位老中醫,素性耿介,聞見許瑩漣的所作所為後,深表悅服,特請當時在建師任教的賈修齡先生(我省著名詩人、解放後為省文史館館員)代撰一聯,其雲:“循吏史必傳,許以善言行實政;清江流不廢,瑩將光潔勵廉偶。”抗戰期間,石瑛一度寓居建始,對許瑩漣的作風行為也多有讚許。

1942年6月,許瑩漣調任湖北省民政廳主任秘書。1943年元旦,許瑩漣又被湖北省主席陳誠破格提升為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後因陳誠內部矛盾鬥爭激烈辭職,並於1943年8月底辦妥交接手續後隱居恩施龍鳳壩,種菜、養羊、餵豬,自勞自食近一年。1944年7月,許瑩漣出任湖北省政府顧問,直到抗戰結束。許瑩漣在龍鳳壩瓦渣溪賦閒時,曾與湖北籍民主人士一道,創辦了《湖北論壇》刊物,後更名為《自由論壇》,許以"雪嘯"為筆名發表過多篇反美反蔣呼籲和平的文章。1946年3月,許瑩漣回荊門"競選"省參議員成功,任駐會委員,直至1949年夏武漢解放。新中國成立後,許瑩漣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0年因病去世,終年55歲。(編輯黎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