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城市搶爭數字經濟第一城,哪座城市最有希望?

中國的區塊鏈專利在世界上排行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大力支持。

截止2017到2018這兩年,區塊鏈行業發展雖然存在泡沫,但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

僅2018年上半年,全國就有超過30個省或者市,紛紛出臺了區塊鏈的扶持政策,數量超過2017年全年。出臺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區塊鏈企業和人才,發展區塊鏈產業。

下面我們直接來對比下各地區塊鏈產業的表現。

北上深杭優勢明顯

北上深杭一直是中國新科技產業發展的風向標。產業發展成熟之後,才會逐步輻射到全國。

在區塊鏈領域,從目前國內各地實際發展來看,北上深杭四個城市依舊走在最前沿。

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企業數量、投融資額和最新政策。

人民創投聯合鏈塔智庫BlockData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行業白皮書》指出:

區塊鏈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久,到目前為止,整個行業主要有幾個特點:地域分佈集中,企業數量較少但數量增長快,投融資較為活躍,領域分佈較廣。

鏈塔智庫數據顯示,在439箇中國區塊鏈企業中,北上廣深杭佔絕大比例,其中北京佔比34%,上海佔比21%,廣東佔比17%,浙江佔比10%,其他地區合計18%。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區塊鏈公司(公鏈項目不包含在內)中獲得融資的且有公開報道的共計有21家。

其中,北京12家累計獲得融資額達到56808萬元,上海2家公司共計獲得15000萬元融資,深圳1家獲得15000萬元融資,杭州有6家共獲得8400萬元融資。

再來看最新政策

2018年11月09日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以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下發了《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

明確要求,積極推動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分佈式技術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利用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監管與風控、普惠金融、流程溯源等領域的應用。

9月13日,上海楊浦區為推進上海市區塊鏈技術應用,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補貼政策。包括,開辦費補貼;辦公用房補貼;運營費補貼;經營性獎勵;人才獎勵;科研獎勵;專利獎勵;上市補貼;融資支持;創新支持;聯盟支持。

深圳和杭州也出臺了相應的區塊鏈政策:深圳給單個區塊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補貼;杭州宣佈將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高層次人才安家最高補貼300萬元……不難看出,這些地區的補貼力度都非常大。

兩個經濟特區奮力直追

這兩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海南經濟特區和雄安新區。

海南經濟特區

10月8號,海南自貿港區塊鏈實驗區正式成立,這是目前國內首個正式授牌的區塊鏈試驗區。

這意味著在政策和監管方面,海南的區塊鏈企業發展會比其他城市更具有優勢。

目前,海南已經吸引了一批區塊鏈行業的頭部企業入駐。

比如:火幣中國總部落戶海南,兩座火幣大樓拔地而起包括;百度則是成立度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政府簽訂協議,成立實驗室、共建生態村。

此外,騰訊、螞蟻金服、華為、360區塊鏈、迅雷區塊鏈等互聯網巨頭的區塊鏈業務也都紛紛入駐海南,卡位意識明顯。

據鏈塔智庫數據,截止到2018年10月中旬,海南省已經擁有686家區塊鏈企業,數量比肩一線城市。

雄安新區

2017年4月1日,雄安被設立為國家級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雄安新區從一開始傳出來的政策就非常讓人興奮,比如:不搞土地財政,以公共租房為主,政府與百姓當“股東”共享發展紅利……每一條都備受社會關注。

而它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是無所不及,比如:從租售的第一間房子、到建設的第一棟樓、再到種下的第一棵樹……都運用了區塊鏈技術。

此外,還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了一個資金管理平臺。目前,這個平臺上管理的企業已有700多家,管理資金高達10億多元。規定還要求,未來,新區所有和工程建設相關的資金清算管理工作,都必須通過這個區塊鏈平臺完成。

這個平臺就是把建設工程的款項提前預留出一部分資金,作為農民工的保障金,這就避免了房子造好後,項目方由於資金回籠慢,而造成的拖欠工資的情況發生。

其實,早在2017年9月19日,雄安新區管委會就表示要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區塊鏈技術,目前正在探討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對政府行為的全方位監管。

中西部城市展露頭角

有一大批中西部城市在此次的區塊鏈競爭中展露頭角,包括:重慶、貴州、成都、武漢、長沙等等。

其實,我們也能感覺到,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本都在往沿海地區的一二線城市遷徙,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必然會漸漸失去經濟活力,而隨著國家喊出中部崛起的口號,這些城市近幾年也在文化、旅遊、新農業等等領域進行探索。

而新興的區塊鏈產業,他們也自然不會放過。

他們主要有兩類優勢:

  • 一是高校資源優厚;
  • 二是稍落後的生產體系急需一種新技術和新理念來迭代更新,所以這些城市推出了大量扶持政策。

高校資源方面,絕大部分城市都至少有一所知名大學。尤其是武漢,它是全國重要的高教重鎮,它的武漢大學是全國排名第七的綜合型研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是擁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大科學中心的四所大學之一。

再來看看他們的扶持政策

重慶

2018年6月14日,重慶經信委發佈題為《我市五大舉措積極推動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公告,其中提到:“組建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所”。

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個地方政府對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所明確表態。一夜間,重慶萬眾矚目!

貴州

五年前,大數據產業在貴州還是一片空白。可短短几年,貴州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並迅猛發展。“中國數谷”漸漸成為貴州的另一張名片。貴州大數據企業增至8900多家,產業規模超過1100億元。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貴州數字經濟增速、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分別為37.2%和23.5%,均居全國前列。

成都

2018年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顯示,成都以86.7分的城市總分排名全國第五,僅次於“上深北廣”,領軍新一線城市。

成都在今年3月印發了《成都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成都在這一重點領域的宏遠目標。《實施方案》明確,到2022年,成都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武漢

據統計,武漢有113家區塊鏈企業,其中27%的企業所屬行業是研究和試驗發展,顯然,這與武漢高校眾多有直接關係。

武漢大學作為武漢的名片之一,也在積極嘗試推動區塊鏈技術落地和產業發展。

此外,2017年4月6日,武漢區塊鏈產業園和武漢區塊鏈孵化器正式掛牌成立,當時,這一消息被多家央媒報導。

長沙

2018年6月22日,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下發紅頭文件《長沙經開區關於支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試行)》,對鼓勵扶持區塊鏈產業在開發區的發展做了具體工作佈置。

其中,對入駐的區塊鏈企業3年內給予200萬的扶持資金,另外對獲得技術突破、制定了行業標準的優秀企業還給予大量豐厚的獎勵資金,還免辦公場地租金、電費、寬帶費……扶持力度非常大。

除了以上城市,青島、溫州、贛州、南寧……等城市也紛紛出臺了相應的區塊鏈扶持政策。

馬雲說:

任何一次商機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希望你不是來不及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