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詩經》作為一部經典,既是文學的,也是文化的。作為文學的經典,可以說,是它為中國古典詩歌確立了藝術的基調。學術界有一位老前輩說過:“不知‘三百篇’,不足以言我國古典文學之流變。”

《詩經》包括哪些內容呢?按照古來的分類有風、雅、頌三大部分。從藝術的表現手法上說還有三項:賦、比、興。

風、雅、頌、賦、比、興,就是所謂的“詩經六義”,這是讀《詩經》之前應該知道一點的。

概括來說,風,是民間生活的萬花筒;雅:用純正之音唱國家大事;頌:感謝有功績的祖先。

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首詩,莫過於《詩經》中的第一首詩:


關關雎,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見於《國風》第一部分《周南》。這首詩的主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一個男孩碰到一個採荇菜的女孩,然後悄悄地愛上了她。理解詩歌 , 不能只看裡邊出現了男子和女子 , 就斷定是愛情詩 ,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歡迎你嫁到我家來


“關關雎鳩”,“關關”模擬水鳥“呱呱”叫的聲音,但是文學求美 , 如果寫成“呱呱雎鳩”, 那就太難聽,字面上也不大好看,於是寫作音近的“關關”。“雎鳩”不是指嘴巴呈鉤子狀的魚鷹,那種鳥發不出呱呱的叫聲 , 而是指扁嘴鳥,是魚鳥 , 也是候鳥,會隨季節南北遷徙。所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講的是什麼?

在北方中原地區的河邊,呱呱叫的水鳥在沙洲上捕魚,意味著春天到來了。這是很優美的情景。在北方滿目褐色的冬景之中,慢慢地冰消雪化,在料峭的春風中感到一絲溫暖,風輕了,各種味道出來了,鳥的聲音出現了。這就是中國詩歌開篇第一句,把人帶到初春的光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天時在變,詩歌由萬物生長自然聯想到人類生活要跟上節令的步伐。下面接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跟苗條不一樣,“苗條”專指身材,“窈窕”則指外形好、性格好。這個女孩子不僅長得不錯,在她的音容笑貌中還有一種讓人無限神往的情態,那種生命的高雅,實際上就是氣質。“淑女”就是好女,“淑”是善的意思。“逑”本來是相對的意思,這裡指配偶。“君子”的意思和我們現在說的有德的人不一樣,在周代,這個詞指的是貴族。後兩句意為: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講的是人類也要遵循自然的節律,在初春的時候完成婚配。

接著往下看,“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參差”意為長短不齊,是雙聲詞,兩個字的聲母相同,使音律整齊。“荇菜”是水菜,也叫田字草,小綠葉,中間長了十字花紋,生在水塘裡,開黃花。周代的家庭主婦在祭祖的時候,要給祖宗敬上各種水生的帶葉子的菜,荇菜應該就是其中一種。此處荇菜實際上悄悄地指向了家庭主婦。

“左右流之”這個“流”,是“摎”字的假借字,意思就是拔取。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求之”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理解,醒著也求,睡了也求,但同時,“寤寐”這個詞本身也有持續不斷、反反覆覆的意思。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是個語詞,相當於屈原作品裡面的“兮”,“服”的意思就是放在心上,它才是“思念”的意思。這個字的意思從古到今發生了變化。“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悠”是長的意思,因為前面有“寤寐”,所以此處可以指夜長,但同時也可以指情思長。

這裡體現出詩歌翻譯的特別,它有的時候是不可翻譯的。像杜甫詩“感時花濺淚”,這個淚到底是露水還是人的眼淚滴到花上?不能只做一種解釋,無論詩人寫詩時是怎樣理解的,讀者都能感覺到兩種意思都蘊含在裡面,並由此產生了特殊的美感。“悠哉悠哉”也是這樣。“輾轉反側”,翻過來調過去,睡不著。“輾轉”,是雙聲詞,聲母都是 zh,同時也疊韻,它們的韻母都以“an”結尾,所以,讀起來非常悅耳,有一種音樂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接著“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這個句子不用翻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友”字就是加強情意,用琴瑟來增強我們對窈窕淑女的友愛之情,其實是要表達,你嫁到我們家來,我們歡迎。接著,“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的“芼”字就是選擇性地拔取。“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窈窕的淑女,我們用鐘鼓來取悅她,讓她快樂。

典禮的歌唱


以上就是這首詩的字面含義。詩說君子和淑女,都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如果是愛情詩,往往是我有情感就表達給你,《詩經》裡很多詩,比如《褰裳》等就是那樣,“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子”用的就是第一人稱。另外,詩裡提到的器物也暗示著它不是愛情詩。

“琴”“瑟”,據文獻記載起源都很早,古琴古瑟往往在典禮上給歌伴唱。

一個貴族家族的典禮往往有四個樂工,他們在廳堂之上兩個彈瑟,兩個歌唱。後面出現的“鐘鼓”,在周代按照禮法規定,是隻有高級貴族家庭才可使用的。在典禮上,堂上樂工在唱,堂下就要擺上樂器架子,有鼓,有鍾,還有笙,歌唱與演奏交替進行。這不是一個男孩為追求女孩在她家門口拉琴唱歌的情景。有鐘鼓,在古代就要有很大的排場。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一個典禮的歌唱,淑女與君子成為好配偶,是在典禮中完成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這首婚姻典禮上的樂章,祝願新婚男女琴瑟和諧,實際上就是祝願家族興旺,因為在古代,婚姻和家族的興旺有重大關係。

古代婚姻有六禮,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每一步都要按照規定的禮節來,比如送各種禮物等。親迎是古代婚禮當中最隆重的一個環節,古人認為家庭主婦上伺候宗廟,下傳宗接代,在日常生活中各種祭祀及其他隆重場合要作為女主人出面,有重要的地位。到了親迎這一天,男子要早早地到女孩家來,到宗廟裡親自迎接女孩。

這首詩裡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實際上就是在一對新人成婚、親迎的時候,當女子進入男子家的庭院,上廳堂時歌聲響起、音樂響起,所唱的歌詞。歌唱的人以旁觀者的角度表達祝福:你們的婚姻是當令的,跟隨著萬物、大自然的節奏結婚。你們經過了寤寐思服和媒人幾次往復,走到一起不容易,好婚姻難得,讓人“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費了不少心思,希望你們琴瑟和諧。

詩在這個時候演唱,讓人感覺到古人對婚姻的無限重視。在典禮中,一對男女走入婚姻的殿堂,鼓樂齊鳴,無限莊嚴,無限美麗。

如果把這個場面畫出來,一定是很感人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節選自東方出版社《講給大家的詩經》,有刪改

配圖:吳冠中作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愛情詩?錯!


《詩經》是歷史深處的文學,是民族創生期的文化。對於中國人來說,既必須讀懂,又難讀懂。

本書是《詩經》研究專家李山教授講給大眾的優質《詩經》課,撣去表面的塵土,將古老的經典解析得明白如話,將遠古的時代還原在眼前,讓每個中國人都感覺親切萬分。從文化視角逐句串講《詩經》,再現文學的美感、趣味,領悟經典的思想、格調,追溯一切古典文學的優良基因,從經典中讀懂自身,找到生活的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