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QQ音樂 讓多米音樂淪為版權炮灰 網易云為何成年輕人的首選?

我覺得有一句話真的很適合網易雲音樂的老總丁磊,"牛逼的人不管是幹什麼,都會閃閃發光的。"不管是開始的時候做門戶,遊戲,到後來的養豬,他都幹得風生水起。就連近兩年逐漸火爆的產品——網易雲音樂,也逐漸成為和酷狗,QQ音樂並肩的三大數字音樂平臺。現在網易雲音樂的估值達到了80億美金,而且它正在改變音樂的傳播方式。

叫板QQ音樂 讓多米音樂淪為版權炮灰 網易云為何成年輕人的首選?

丁磊說他很幸運,因為他遇到了中國流行音樂的黃金時期。90年代中國原創音樂出現爆發期,各色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以光盤的方式傳播。在網絡還沒有興起的年代裡面,能在大宗圈子裡面不斷流傳的,都是值得回味的精品。不過這僅僅是網易雲音樂能夠成功的其中一點之一,網易雲音樂的成功絕對不止這一點。

社交價值

音樂是更深度的社交。網易雲音樂選擇社交作為差異化的競爭點,將音樂+社交充分連接,成功將音樂APP擺脫了音樂播放器的刻板定位,而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態度、有溫度、有情感、有社交聯繫的音樂社區。在站穩腳跟後,網易雲音樂繼續將音樂社交的價值放大化。這首先體現在UGC的內容建設。用戶在雲音樂發表樂評、分享故事本身就是一種UGC傳播。從互聯網的發展來看,其最大的價值之一便是結構精英話語體系,讓用戶登上舞臺。

叫板QQ音樂 讓多米音樂淪為版權炮灰 網易云為何成年輕人的首選?

網易雲音樂在這一點上無疑是最順應發展趨勢的產品,從文字社交到短視頻,從個性化推薦到自建歌單,它打造了一個沒有精英存在的、純粹探討音樂的社區生態,以用戶換口碑,以口碑贏發展。以社交攫取用戶,進而以用戶突圍市場,網易雲音樂找到了打開金礦的最佳捷徑。而在下一階段,網易雲音樂發動進攻的基礎必然來自於用戶,圍繞社交加大用戶粘性,延伸社交在上下游的作用。

以用戶影響用戶

傳統的營銷思維,或者說廣告的有效性,往往來自於其覆蓋率,用戶在不斷的廣告信息曝光中,自覺地接受廣告的信息,完成品牌向用戶信息的傳遞。但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這種暴力的、廣場煽動式的廣告模式走到了盡頭,只有當一個用戶樂於享受廣告的信息並且甚至樂於分享這一信息的時候,廣告的有效性才能達到有效的發揮。所有的其它一切都是派生。

叫板QQ音樂 讓多米音樂淪為版權炮灰 網易云為何成年輕人的首選?

而從營銷層面來講,投入產出比比較高的方式,也已經不再是"品牌主-用戶"這樣的單向營銷,而是"品牌主-用戶-更多用戶"的方式,通過扎心的內容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網易雲音樂可以說是熟用"用戶影響用戶"的老手。不要小看用戶的創造力和影響力,網易雲音樂上用戶的創造力超乎我們的想象,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能夠刷屏,最重要的驅動恐怕不是地鐵本身,而是在朋友圈的二次傳播,這最大的功臣就是網易雲音樂用戶們本身,而營銷人員所做的,就是稍微的助推。

建立起超級傳播符號

華與華方法論中提到:當我們要開發並推廣一個產品的時候,最高效、最快速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能夠表達這個價值的超級符號。超級符號就是人人都看得懂的符號,並且人人都按照它的指引行事的符號。人們甚至都不會去思考它為什麼存在,只要一看得見這符號,就會聽它的話。知乎網友說喜歡用網易雲音樂的一大理由是界面精緻、簡潔,有質感,這其實就是超級符號帶來的最直接反饋。網易雲音樂的超級符號是什麼?黑膠唱片!

叫板QQ音樂 讓多米音樂淪為版權炮灰 網易云為何成年輕人的首選?

人們對音樂的認知有哪些?音符、樂器、播放器……網易雲音樂選擇了黑膠唱片這個有時代感的符號,一眼就能讓人產生印象,知道你是幹嘛的。黑膠唱片是唱片機時代的代表,蘊含品質、歷史、醇厚等特質,用復古的音,擬物風格仿製轉盤和唱針,自動旋轉接入轉盤播放的效果,具有強烈的臨場感,標識凸顯特色。傳統的播放頁面是固定不動專輯的封面,容易造成視覺疲勞。而對比一下競爭對手,蝦米音樂,酷狗音樂,完全沒有自己的符號,看了LOGO等完全不知道是什麼。百度音樂是耳機,QQ音樂是音符,這兩個還算找到了自己的符號,但是從顏色和設計上都很普通,應該來說是超級符號不突出,而網易雲音樂,黑膠唱片的符號,代表的是品質,非常具有識別性和認同度。

別出心裁的特點挖掘

聽音樂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娛樂活動。一個人喜歡聽的音樂可以包含大量的個人信息,而對於喜歡聽音樂的人來說,音樂也是一個非常私人化的存在。因此,音樂軟件比其他軟件(如支付寶一類商務軟件)有更強的用戶粘性,因為用戶較難放棄存儲在音樂軟件中的大量個人信息(比如收藏的幾千首音樂)。音樂容易激起人的情緒感受,給人自我表達的慾望、自我認同的媒介。

叫板QQ音樂 讓多米音樂淪為版權炮灰 網易云為何成年輕人的首選?

網易雲音樂有音樂的評價功能。一方面,這滿足了用戶的自我表達慾望;另一方面,一些評論可以引起用戶的共鳴。兩者都讓用戶更加依戀於音樂的評論區,從而同樣增加了用戶粘性。而且評論區還常常成為曲庫維護人員、歌曲創作者與聽歌者之間的溝通渠道。網易雲音樂也可以作為用戶之間的社交平臺。網易雲音樂的社交模式比較像微博,用戶可以關注其他用戶,接受關注的用戶發的動態。這種社交功能與網易雲音樂的個性化推薦功能、評論功能相結合,更容易找到喜歡相似音樂的人並進行關注。

在線音樂的"下半場"競賽中,情懷退場,迴歸初心,在告別野蠻生長之後,未來的多元化產品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嶄新、具有趣味性的功能很可能成為產品的爆點,音樂公司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和內容生產能力將決定其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