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蔡文姬

蔡文姬

千古名曲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蹟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蔡文姬 (漢末三國時期才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蹟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千古名曲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有爭議為班昭)。她們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多少後人無比嚮往、敬仰這些紅顏,真正揭示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1、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千古名曲

2、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千古名曲

3、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千古名曲

4、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千古名曲

5、班昭:又名姬,家學淵源,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既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曾幫其兄班固修與《史記》齊名的《漢書》,也曾以其文采打動皇帝使哥哥班超迴歸洛陽。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為她素服舉哀。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千古名曲

人物生平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仲道,衛仲道早亡,二人又沒有子嗣,於是蔡琰回到自己家裡。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來喜愛文學、書法,常與蔡琰的父親蔡邕有文學、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匈奴那裡將蔡琰贖回來,並將蔡琰嫁給董祀。

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後傷感悲憤之餘作《悲憤詩》二首。此後再無蔡琰相關記載,卒年不詳。

千古名曲

人物成就

文學

蔡琰歸漢後作有《悲憤詩》兩首,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於“感傷亂離”,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清代詩論家張玉谷曾作詩稱讚蔡琰的五言詩:“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大意是說蔡琰的才華壓倒了漢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事詩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響。

騷體《悲憤詩》由於旨在抒情,首尾兩節對被俘入胡和別子歸漢的經歷都比較簡略,中間大篇幅自然風景用以渲染蔡琰離鄉背井的悲痛心情,在這些對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極言它們與她故鄉中土的差異,以此形容自己在這與中土迥異的環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憤。

音樂

《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樂府琴曲歌辭,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辭後語》卷三,兩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書法

蔡琰的父親蔡邕是一位大書法家,創造了八分字體。蔡琰本人對書法也很擅長,韓愈曾說:“中郎(蔡邕)有女能傳業。”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寫古籍,說自己不管是真書還是草書都可以寫。

千古名曲

相關爭議

丈夫爭議

關於蔡琰在北方是否嫁於左賢王歷來有不一樣的看法:據《後漢書》記載,蔡琰是“沒於”左賢王,而不是“嫁於”左賢王,而且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稱為“閼氏”,但是蔡琰在北方二十年,沒有這個稱號,所以認為蔡琰與左賢王並不是夫妻關係;但另一種說法認為,曹操贖回蔡琰花費了非常大的價錢,遠遠超過了普通奴隸的價格,可以看出蔡琰在匈奴那邊的地位也不低。一些文藝作品像京劇等就將蔡文姬寫成左賢王的王妃。兩種說法孰是孰非,仍存在爭議。

作品爭議

郭沫若在為曹操翻案的同時發表論文質疑蔡琰的作品是不是出自蔡琰之手。郭沫若等人認為《後漢書》所著錄的《悲憤詩》不是出自蔡琰之手,主要理由有三點:1.據《後漢書·董祀妻傳》,文姬是“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的,詩中不應說是為董卓部眾所驅虜。2.文姬之父蔡邕受董卓重視,在董卓控制的中央政權裡爵位很高,董卓死後他才被王允所殺,文姬的流落必定在蔡邕死後,而詩中說為董卓所驅虜入胡。3.騷體一章中有“歷險阻兮之羌蠻”一句,與文姬為南匈奴所掠獲事實不合。又有“沙漠壅兮塵冥冥,有草木兮春不榮”二句,與當時南匈奴所處地域河東平陽一帶地理環境不合。

但譚其驤認為這三項中,沒有一項是站得住的。因為:1.董卓的部眾中正多的是羌人和胡人,《悲憤》中說“卓眾來東下”,“來兵皆胡羌”,這些胡兵不正是“胡騎”?2.南匈奴自中平五年(188年)以來已分裂為二部分,一部分內徙河東,另一部分仍在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如果“南匈奴”是指留居在那裡的一部分,地理環境與所描敘的就正相符合。3.董卓的部眾紀律很差,當時蔡文姬在關東原籍被擄,蔡邕遠在長安,而她被擄後三個月蔡邕即被殺,無從獲得消息,更談不上營救。董卓部隊中的羌胡都是關中人,蔡文姬被擄後被西驅入關,入關後到過羌蠻之地,也就毫不足怪。所以可以肯定《悲憤》二章確是蔡文姬的作品。

生年爭議

蔡琰的生年一說是174年,一說是177年,但都是猜測,沒有史料依據。

千古名曲

軼事典故

默寫古籍

蔡琰為丈夫董祀求情時,天氣非常寒冷,曹操見蔡琰沒有穿鞋又披散著頭髮,於是贈給蔡琰頭巾鞋子襪子。蔡琰的父親蔡邕家裡曾經收藏了什麼多古書,曹操問蔡琰:“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於是蔡琰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內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錯誤。

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是以曹操贖回蔡琰為故事背景改編的藝術故事,京劇以及其他戲曲都有文姬歸漢的曲目,歷朝歷代也有畫家畫有文姬歸漢圖等連環畫作品。

環形山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979年正式頒佈了這310座水星環形山的專有名稱。它們的命名借用了世界歷代著名文學藝術家的名字。中國有15位傑出文學藝術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環形山,蔡琰環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辨琴

蔡琰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絃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於是故意弄斷一根問她,蔡琰說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出現。

千古名曲

後世紀念

紀念墓冢

陝西省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有一處名叫蔡文姬墓的墓冢,墓冢高約8米,林木蔥鬱,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藍田縣又在此建文姬展覽館一座,將文姬軼事及境內出土文物陳列展出,用四體書法鐫刻《胡笳十八拍》於18塊青色大理石上,墓前有蔡文姬雕像。在史書中,至今未曾發現關於蔡琰歸宿的記載。此墓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的情節建造的假冢。小說的這一回顯然是羅貫中託蔡琰、曹操之名虛構的,其中把蔡琰兩個丈夫的名字改為“衛道玠”和“董紀”。對此不能信以為真。

紀念館

蔡文姬紀念館,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1957年8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有《蔡文姬生平展》詳細介紹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蹟和東漢末年社會的風土人情。還有《藍田文物精品展》及現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蔡文姬紀念館收藏了有關蔡文姬文物130多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0件。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蔡文姬的詩文

胡笳十八拍

兩漢: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晉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合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青。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夜間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生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食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憋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千古名曲

翻譯

胡笳十八拍

兩漢: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zuò)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bì)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我剛出生的時候天下太平無事,長大之後國運急劇衰退。蒼天不仁降下災禍,大地沒有仁愛之心,讓我遭逢亂世。戰爭連綿不休,這世道想要生存分外艱難;黎明百姓流離失所,痛苦難當啊!狼煙四起,匈奴大肆燒殺搶掠,違背本意苟且偷生,丟失了節操與義心心中有愧啊!匈奴的習俗與我漢族不同難以適應,遭受種種恥辱又應當向誰訴說?胡笳吹一下瑤琴談一拍,只是滿腔悲痛與怨無人能知啊!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戎羯逼迫我成為其妾室,挾持向西而行就像要去到天涯。高山重重直入雲霄,歸程怕是遙遙無期;疾風吹過千里,塵沙飛揚。胡人人數眾多又殘暴兇狠如毒蛇,披甲持弓,一路驕橫奢侈。琴絃上高唱兩拍,心中悲痛欲絕;心中志氣早被摧殘殆盡,只有獨自悲嘆了。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晉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越過漢朝的國界,進入了胡人城中,家園已破又失清白,這般苟且偷生不如一死解脫。氈裘穿在身上讓人心驚肉跳、不寒而慄,羊羶味讓人難以忍受,只能逼迫自己勉強吞嚥。胡人徹夜敲鼓,喧鬧煩人,狂風呼嘯,卷著黃沙將那營門堵塞。傷今感惜無窮盡,三拍已製成,心中積蓄的悲憤與仇恨又何時才能平復呢?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合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日日夜夜都如此,叫我怎能不思念故土,世上生存的人啊!還有比我更苦的嗎?天降災禍國家動亂,漢家百姓無所依,只怨我紅顏薄命淪落至這胡人之營啊!習俗不同心無所歸,怎能與他們生活相處;愛好不同,心中所感又能與誰人說!回想我的經歷,幾多艱難險阻,四拍製成曲調更顯哀怨悽楚。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青。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大雁南飛時想讓它幫我捎去對家鄉的思念,北歸時為我捎來回信。大雁高飛而去,漸漸不見蹤跡;肝腸寸斷有能怎樣,只能默默苦思。緊鎖眉頭對月撫琴,五拍的曲調清幽,心中積蓄的愁緒更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夜間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冰霜寒冷刺骨卻比不上我的身世苦寒,面對那羊肉和奶酪,就算是飢腸轆轆也沒有胃口。夜間聽聞那隴河水聲嗚咽哀怨,晨起遙望萬里長城什麼時候才能歸去啊!回想這一路西行的路程是何等的艱難悽苦,六拍唱完悲從中來,不願再彈琴!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黃昏北風呼嘯邊聲四起,不知心中憂愁與誰說!原野景象一片蕭條設置的防守哨所遍佈萬里,匈奴習俗喜好青年崇尚力量,低賤老弱病殘。哪裡水草豐美就在哪裡駐紮安家,牛羊遍地,聚在一起就像那蟻穴跟蜂巢。等到喝光水源吃光豐草再遷徙走,七拍唱盡更是悔恨居住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如果老天有眼為何看不見我獨自漂泊?如果天神真的靈驗為何讓我天南海北悽愴孤苦?我從未辜負蒼天,又為何給我匹配一個異族的丈夫?我從未辜負天神為何懲罰我淪落荒州?製出胡笳第八拍,希望藉此排解憂愁;誰知製成後心中更是愁苦加倍。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天無涯地無邊,我心中的愁苦也沒有休止。人生短暫仿如白駒過隙,可是我年華正當卻是滿懷憂愁,一點都不快樂。怨恨至極欲問天,上天遙遙無路攀登。仰望天幕只餘滾滾雲煙,九拍曲中滿懷深情,可又能向誰傳遞呢?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生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城頭的烽火未曾熄滅,殘酷的戰爭何時才能停止?城門口每天都是殺氣騰騰,夜夜總是能聽到那呼嘯的北風。故鄉的消息完全被阻絕,無聲哭泣氣將絕。一生的辛酸悲苦都來自這無盡別離,十拍飽含深深恨意,行行淚珠如泣血。

我非食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憋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我並不是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不能為國捐軀是心有期盼。活著就還有希望能回到故鄉,死後葬於故土才能心安。來到匈奴已是一年又一年,胡人丈夫寵我愛我已是育有二子。養育他們並不覺得羞恥,只是憐惜孩子生長之地太偏遠,苦了他們。十一拍也因此多了骨肉親情,哀怨纏綿的聲調直入心底。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大地回春天氣逐漸回暖,可能是知道漢家天子講和了吧。載歌載舞一起歡唱慶祝,兩國交合從此再無戰爭。突然遇到漢朝所來的使者,帶來詔書跟千金專門來贖我身。欣喜有生之年能回去還能上朝面見聖君,可嘆要拋棄幼子以後再無相聚之日。十二拍有喜有悲,心中的情緒難以言清。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誰曾想到此生還有機會再回故土,抱著我那可憐的孩兒淚如雨下。漢朝使者帶著四馬的車架迎接我好不威風,孩兒哭嚎痛碎孃親的心,只是誰又知道呢?為何偏在此時讓我們母子生死離別,心中哀痛頓感日月無光,只希望自己能生出羽翼帶他們一起回去。走一步就遠一步啊,腳下如有千斤難以移動;孩子的身影已無,傷心欲絕。十三拍的曲調急切悲傷,肝腸寸斷又有誰人能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我能迴歸故土卻孩兒難相隨,心中空懸猶如常常飢餓未進食。天下萬物四時興旺衰敗都有期限,只有我的愁苦從未停止。山高地闊相見遙遙無期,夜深人靜時夢見孩兒好像就在身邊。夢中拉著他的手,一個喜來一個悲,醒來後心痛難當什麼時候才會休止。十四拍的曲調啊,一把鼻涕一把淚;那東流的黃河水啊,都是我思念孩子的淚水。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五拍曲調急促,滿腔愁緒誰能體會?住在帳篷中嫁給胡人做妻子。天隨人願得以歸來,心中無限歡欣。心中有所牽掛,所有的快樂又變成了更深的愁緒,太陽和月亮大公無私卻對我如此的不公平。母子分離讓我心中難以承受,同在一片天空下卻要永遠隔絕,從此生死不知叫人去何處相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此殃!

十六拍愁思茫茫,我與孩子天各一方。日日夜夜隔空相望,不能隨我回家讓我思念斷腸。忘憂草難以忘憂,獨自彈琴更加憂傷!今日與子分別回故鄉,舊怨才平息新怨又悠長!哭泣不止抬頭向天哭訴,為何讓我活下來卻又給我如此多的磨難。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彈到十七拍時心鼻酸,關山重重阻礙路難行。去時懷念故土心緒雜亂,回家時與孩子分別憂思漫漫。塞上的野草已是乾枯一片,沙場屍骨如堆刀痕箭斑仍清晰。春夏季節交替時分的天氣比那冬天還要刺骨寒冷,人馬飢餓疲憊也已沒了力氣。哪裡會想到還能重回故土,連連嘆息眼淚也哭幹了。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胡笳本就出自匈奴中,換成琴曲音律相同。十八拍琴曲已經到尾聲,餘音嫋嫋憂思無窮。能夠知道音樂的奧妙共性全是上蒼命運的捉弄,憂愁歡樂跟隨人心有了改變就能變通。匈奴與漢朝地域風俗不同,就像那天地相隔,孩子在西母在東。可嘆我心中怨氣太深仿似那被烏雲遮蔽的長空,天地雖廣也無法將我的哀愁包容!

千古名曲

賞析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賞此詩,不要作為一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文姬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心意在流淌。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一拍即點“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機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象的真實寫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掠擄西去的。

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一生的不辛源於被擄。她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冰霜凜凜”、“原野蕭條”、“流水嗚咽”,異方殊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羶難聞,無法下嚥,“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徙,住在臨時用草筏、幹牛羊糞壘成的窩棚裡;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之情。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執著的深情開鑿出一個淡遠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翹首藍夭,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聲;春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的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廠,杳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得埋骨兮長已矣。”終於,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從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轉入不忍與兒子分別的描寫,出語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四拍寫思兒成夢,“撫抱胡幾兮位下沾衣。……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極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代範時文在《對床夜話》中這樣說:“此將歸別子也,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蔡文姬的這種別離之情,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和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湧動處曲終罷彈,完成了蔡文姬這一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體現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藝術形象創造上,帶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即使在敘事上也是如此,寫被擄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別兒歸國,重入長安,無不是以深情唱嘆出之。如寫被擄西去:“雲山萬重兮歸路遇,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處處表露了蔡文姬愛憎鮮明的感情——“雲山”句連著故土之思,“疾風”句關乎道路之苦。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更主要地體現在感情抒發的突發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來,忽然而去,跳蕩變化,匪夷所思。正所謂“思無定位”,甫臨滄海,復造瑤池。並且詩中把矛頭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海北天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藝術價值很高,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胡笳十八拍》的藝術價值高,與蔡文姬的才高有關,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會背景造成的。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千古名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