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麥琪是一名大一新生,她一直懷有一個作家夢。不過,周圍的人誰也不知道她想當作家,因為她把夢想小心翼翼地藏在了心裡。她從來不和別人分享她的作品,怕別人說她天生不適合當作家。

但是,聽完一個學校的講座後,她的想法就轉變了,她決定去參加一個寫作班,開啟她的寫作夢想之旅。

是什麼講座能讓一個人這麼快的地轉變了呢?

這是一個關於“思維模式”的講座,主講人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她還是美國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在每年新生入學之際,她都會給學生們做這樣一個講座。後來,受益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們甚至要求教授坐下來寫一本書,這本書就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書的副標題是: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到底是怎樣的思維模式呢?

卡羅爾﹒德韋克定義其為“成長型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精髓就是認為“人的能力、智力等是變化的,可以拓展的”。別小看這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背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本文一開始麥琪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當她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思考時,她就不怕當下的不足、不怕他人的評判,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一點點實現夢想。作者經過數十年地研究,通過大量的試驗項目及案例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書10年,還得到了比爾﹒蓋茨的撰文推薦,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看《終身成長》的時候,作為一個熱愛學習的人,我發現自己竟然不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而是它的反面——固定型思維模式。看書的過程也一次次刷新了我的認知,下定決心要慢慢培養自己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也為孩子做一個終身學習的榜樣。我把自己啟發最大的三點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不同的思維導向不同的人生,成長型思維模式助你終身成長。

二是成長型思維模式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四個步驟扎切實轉變。

三是應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輕鬆應對孩子的成功和失敗。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一、不同的思維導向不同的人生,成長型思維模式助你終身成長

首先,我們來深入瞭解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主要特點。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智力可拓展,與之相反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則認為人的能力、智力是固定不變的。二者由於對於能力、智力的不同看法,便引申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兩種思維模式對待挑戰、批評、努力均持相反觀點。

面對挑戰,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傾向於迎難而上,他們把挑戰看作學習的機會,他們關心的其實不是表現的是否完美,而是能否從中學到東西、在挑戰中發掘樂趣。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則儘量避免挑戰,因為他們不想暴露不足,害怕失敗,他們希望當下的他們是完美的象徵,所以容不得一丁點的失敗。

面對批評,成長型思維模式者願意傾聽意見、承擔責任、從中學習。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傾向於忽視批評,或者把錯誤怪在別人頭上。

對於努力,成長型思維模式者非常相信努力和奮鬥的意義,他們對自己不設限,樂於發揮潛能。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相信努力的意義,甚至認為只有能力不足、智力低下的人才需要努力。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通過下面的案例,相信大家能更清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優勢。

香港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的學校,課程是全英文授課。很多新生剛開始上課有些不適應。卡羅爾﹒德韋克就藉此機會做了一個測驗項目。在瞭解了學生們分別是哪種思維模式後,告訴大家,現在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適應全英文授課,開設了一個英語提高課程,每個人都可以報名參加。

結果,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都願意參加提高課程,他們相信通過努力就能提升英語水平,他們想要抓住這個學習機會。而相反地,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都不願參加課程,他們不想暴露自己在英文方面的不足,不願顯示自己的不完美,所以,他們寧願放棄這次學習的機會。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僅僅因為思維模式的不同,學生們面對同一件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能更好地抓住機會學習。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則不願迎接挑戰,寧願放棄機會。二者誰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這兩種思維模式不僅僅是想法各異,還導向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以前的我,做事情經常三分鐘熱度,本來挺有興趣的事,遇到困難就不想堅持了。看到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分析,我明白自己的障礙在哪裡了,那就是害怕做不好,害怕外界的評判,事事總想一開始就做的完美,出現瑕疵就難以忍受,直接放棄。而只需要把思維模式轉變過來,就有動力做事了,因為人雖不完美,卻可以改變。能力、智力通過努力都能改變,有不足的地方就去學習,人成長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不斷努力才能做得更好,而放棄只能一事無成。

《終身成長》有一段關於大腦的描述,格外令人耳目一新。

“新的研究成果顯示,大腦更像肌肉——它會發生改變,而且你越使用它,他就變得越強壯。而且科學家已經證實,當你學習的時候,大腦會成長,會變得更強壯。”

可見,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建立在腦科學的基礎上的。當我們瞭解了真正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是什麼,我們也就明確了通往成功的人生態度,我們可以選擇這種終身學習的人生信念。

二、成長型思維模式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四個步驟切實轉變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既然成長型思維這麼重要,那我們要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呢?書中作者給出了四個步驟,也就是說成長型思維是慢慢形成的,需要時間的積累。

首先,要接受。也就是我們要接受自己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每個人都是既有成長型思維,又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我們需要接納這一部分,當我們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阻礙想逃跑的時候,沒關係,先靜下來,接納這個想逃的自己。

其次,觀察。我們要觀察是什麼激發了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我們可以想一下,最近是什麼事情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當時你有什麼感覺?腦子裡有什麼話浮現?

有人說:當我承受很大壓力的時候,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會出現。它企圖擊倒我,並告訴我“你已經做到頭了”。

有人說:當我無法達到完美的形象時,我的固定型人格就不允許我暢所欲言,因為害怕我說錯話,影響“我是一個成功的人”的名聲。

第三,命名。我們來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比如,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學生說:失敗,尤其是公開場合的失敗,會激發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時,“亨利埃塔”就會出現,她讓我責備別人,來保護我的自尊心。

還有人說: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叫“賽斯﹒羅根”,他像一個懶惰、無能的笨蛋坐在我大腦裡,每當我成功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如果你永遠不可能複製這樣的成功呢?”總是激發我的懷疑自我。

那麼你呢?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叫什麼名字呢?

最後,是教育。也就是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其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在某種意義上曾經保護我們,讓我們感覺安全。那麼,在他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和他溝通,去引導他。比如,當他再次說“你不行”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雖然我有可能失敗,但是我願意試一試,你能不能對我有耐心一些?”

又或者,當遇到挫折,他想要退縮時,我們可以和他說“確實我現在還不太擅長做這件事,但我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讓我來試一下。”

通過教育、溝通,我們可以慢慢地將固定型思維轉化為成長型思維。

三、應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輕鬆應對孩子的成功和失敗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全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育兒上的應用。我們從面對孩子成功、失敗兩方面來談一下。

一方面是,當孩子成功時,要誇他“努力”而非誇他“聰明”。

我們經常能聽到這種對孩子的誇獎:“你學的真快、真聰明”,或者“這孩子畫的真好,真聰明”。其實這樣的誇獎危害很大,就是會讓孩子以為自己聰明,就不需要努力了;或者孩子會以為我最好不要努力,不然別人就不覺得我聰明瞭;又或者孩子遇到更有難度的事情,就選擇不去做了,因為萬一失敗的話,就說明自己不聰明瞭。

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是誇獎孩子的努力。

比如,我們可以說“你為了解這道數學題嘗試了不同的方法,直到成功攻克這道難題,我喜歡你這種認真嘗試的精神。”

我們還可以說“這次的作業又難、耗費的時間又多,不過你還是完成了,我非常欣賞你專注地完成了作業。”

這需要我們認真地觀察孩子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才能真正將誇獎誇到孩子心裡,還能激發他繼續努力。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另一方面是:面對孩子的失敗,給“方法”而非做“評判”。

有一個小女孩很喜歡體操運動。但在一次比賽中,她並沒有拿到名次。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會怎麼回應孩子的失敗呢?

1.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2.告訴孩子是裁判不公平讓她輸了。3.安慰孩子體操沒有那麼重要。4.告訴孩子她有足夠的能力,下次一定成功。5.告訴她,她本來就不該贏。

我們仔細覺察一下,就能知道這五種回應究竟傳遞給孩子什麼。

第一種說法,其實並不是真心的,因為孩子並不是最好的,這樣說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

第二種說法,是責備他人,傾向於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把問題歸在別人身上。

第三種說法其實教給孩子,當一件事情做不好,那就貶低這件事。

第四種說法,是最危險的。難道能力強就可以嗎?下一次就一定成功嗎?

第五種說法,看似有些無情,確是事實。真實情況是,孩子的父親這樣告訴她:

孩子,我知道你對比賽期待很大,但卻沒能贏,一定很失望。但是你要清楚,你並沒有付出一百分的努力。有很多女孩訓練時間更長,比你更刻苦,她們贏是應該的。如果你真心想要贏得比賽,那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去做。”

這個女孩聽了爸爸的話,花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訓練。在下一次比賽中,她終於贏得了冠軍獎盃。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

這種建設性的批評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好的回應,給了孩子成功的方法,而沒有評判孩子。

《終身成長》:你永遠不知道,你能活出多大的世界

世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欣賞天賦,但我們更崇尚努力。邁克爾﹒喬丹並非天生就會運球,畢加索也非一出生就會畫畫,即使天才也要通過努力才能觸碰成功。當我們瞭解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力量,當我們明白通過怎麼的步驟去實踐,我們就可以給自己時間去打磨天賦,

做出更具成長性的選擇,走步步登高的人生之路,活出終身成長的自己。

歡迎關注“真心書房”,一起讀書,終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