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之死:謎一樣的解謎者

提到圖靈,人們會想到什麼呢。是天才的數學家,是計算機科學的奠基人,是人工智能之父,還是以他命名的圖靈獎,還是想到了他提出的圖靈測試,亦或者是想起了他是個同性戀呢。對於圖靈這個偉人,也許你對他知之甚少,也許你對他深有研究,但對於所有計算機行業裡的人來說,我覺得是有必要去認識一下這位計算機科學的“祖師爺”的。

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之死:謎一樣的解謎者

如果艾倫.圖靈還活著,今年他該過百歲生日了。只可惜,這個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之父的生命之鐘,在極富創造力的黃金年齡段就停擺了。時間定格在1954年6月8日。那一天,躺在自家床上的他被發現已經停止了呼吸,床邊放著咬了一口的蘋果——裡邊浸有劇毒的氰化物。圖靈的神秘死亡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原因可資猜度,但究竟是什麼逼迫42歲的他離開這個世界,依然沒有什麼明確的線索。甚至也沒有人知道,在圖靈生命中的最後幾天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圖靈的母親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自我了結,堅稱他只是誤食做化學實驗時沾染了氰化物的蘋果,因為她的“艾倫”從小就有咬指甲的習慣。不過,人們更多的還是相信驗屍官裁定的死因——自殺。

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之死:謎一樣的解謎者

事實上,圖靈在其生命中的最後兩年裡已經過得很不爽。1952年的一天,身為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的圖靈因家裡遭竊而報警,卻又因此而扯出自己的“同志”身份並被逮捕。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不僅是一種有傷風俗.不可容忍的法定罪行,而且在充斥著懷疑猜忌.間諜危機和勒索敲詐的“冷戰”背景下,還會被當成是一種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進而失去清白的“安全記錄”。“嚴重猥褻罪”的罪名確定後,圖靈被迫在以下兩個選項中做出抉擇:要麼服刑蹲兩年大牢,要麼接受激素注射。為了能夠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同時也能顧及面子,他選擇了後者——當時政府力推.以化學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所謂“化學閹割”。這個時候,儘管有人特別向法庭提及並作證,圖靈曾獲得過大英帝國勳章,是國寶級的科學家,是“當世最精深最純粹的數學家之一”,但都無濟於事,甚至,反倒還使“醜聞”升級——當地一家報紙在頭條位置報道此事時,用了這樣一個標題:《大學教授被處緩刑必須接受化學閹割》。可想而知,各種各樣的尷尬很快就接踵而至。雖然他是一個罕見的天才,可現在他已經被排斥在所有與計算機相關的開發工作之外了,而激素注射帶來的嚴重副作用也使他的性別特徵和身體發生變化,讓旁人眼中本來就顯得怪異的他,更成為歧視和嘲笑的對象。接下來發生的,就是本文開篇所述那令人扼腕嘆息的一幕了。

圖靈的傑出思想和巨大貢獻,在他辭世之後,方為更多的人所認識,並逐漸走進了公眾視野。其重要成就之一,當年因保密等因素而鮮為人知:“二戰”期間,圖靈曾秘密參與破譯德軍密碼的工作,對同盟國在大西洋戰場上的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極富傳奇色彩的是,由於及時地破譯了密碼,盟軍有時獲悉德軍作戰計劃的時間,竟比德軍戰地將軍還早!圖靈的“解密”貢獻,其實也引向了關於計算機以及人工智能的天才設想。他與同事合作於1943年研製.具有快速從紙帶中讀取出信息儲存類型的破譯機器“巨人”,便是早期電子數字計算機的雛形。他是“贏得‘二戰’勝利的人”,也是計算機理論研究的先驅.現代計算機的奠基者。就圖靈生前所見,電子計算機在上個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後,有關計算機智能方面的問題,時常被捲入涉及自由意志、倫理標準和生命定義等等無休止的爭論之中。1950年,圖靈巧妙地避開這些爭論,提出了識別一臺機器是否具有思考能力的測試辦法。

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之死:謎一樣的解謎者

他在這年10月發表的一篇經典論文中提出一個假想:在彼此不相接觸的情況下,一個對話者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具有電報通訊功能的打字機),同時與一個人和一臺計算機交流,也就是與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個對話者都無法根據這些問答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麼,就可以認為這臺計算機具備人類的智能,即這臺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這種“模擬測試遊戲”讓我們看到,一個高明的問話者如何通過引出一些微妙的.有時甚至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回答,來探究一臺“混雜”在真人當中的機器。其理論依據是:人工智能機器應當能夠理解並學習模仿人類智能,亦即基於人類具有智能這個事實,通過將機器的行為與人類的行為作比較來進行判斷。如今,圖靈測試已被廣泛當做判定一臺機器是否能思考(也可以說“有思想”或“展示了智力”)的標準。時代變了!2009年9月10日,在萬千民眾的聯名請願下,英國首相戈登.布朗正式代表英國政府,為當年對圖靈的不當處置而公開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