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複試中的3個“奇葩”現象,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很不利!

考研現在已經成為大多數本科畢業生的首選之路,隨著大學擴招愈演愈烈,本科文憑變相貶值,甚至在許多省會城市的中學招聘出現博士打底的現象,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考研,幾乎所有的大學也將考研變成一種就業寫進了畢業生就業率之中。

考研複試中的3個“奇葩”現象,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很不利!

考研複試並不簡單

考研其實和高考相似度很高,以前是唯分數論,現在考研複試就像高考的自主招生一樣,而原來被奉為重頭戲的初試如今也只是一張入場券,至於競技結果還得看複試。那麼今天就來說說考研複試中的3個看似很“奇葩”卻十分流行的規定。

1、複試一票否決權,初試僅是入場券

本來,初試複試各佔比例,最終錄取看總的加權成績就很公平。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將複試作為研招之中的重頭戲,複試比例從30%到50%不等,而在複試中,筆試和各種客觀考核的比例很小,佔比最大的是面試。大家都知道面試的主觀因素太大,可能有的同學性格內向就適合埋頭搞科研,而有的同學適合拋頭露面談項目,但是如今隨著考研人數急劇加大,可能一個名額同時好幾個人競爭,那麼一票否決就很有可能刷掉了本來最適合的那個人。其實這項規定很受高校歡迎的最大原因還是教師的招生權,畢竟以後是學生要跟著老師幹,只有老師瞧得上的人才最適合。初試成績不高,複試逆襲的考生每年也很多。

考研複試中的3個“奇葩”現象,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很不利!

複試一票否決

2、非第一志願調劑不要,不唯才看情懷

大家都知道在高考中原來也存在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的填報方法,因其詬病逐漸被拋棄,如今大多數省份高考都是平行志願錄取。而這些奇葩規定被高考拋棄之後居然在考研招生中愈演愈烈,如今許多名校直接在招生簡章中寫明“第一志願報考其他單位的考生不接受調劑”。這規定就顯得有點不近人情了,考生辛辛苦苦複習了一年,報考清華北大失敗了,想上某個985院校,抱歉,你沒有資格(並不是說哪個學校不好,只是這種規定太扯)!最無情的是考研屬於考前填報志願,就是告訴你,你覺得你能考上才敢報,考不上基本與名校無緣,這種規則無疑在考驗考生“賭”的運氣。

考研複試中的3個“奇葩”現象,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很不利!

名校調劑只要第一志願是本校的

3、複試線各科計小分,偏科生的攔路虎

其實現在到底是全面發展好還是發揮特長好難有定論,高考數理化三科合計考了25分的力學大師錢偉長,恐怕在今日連個專科都考不上,數學考了0分的臧克家別說考山東大學,就寫的30字左右的三句詩今天連高考作文的最基本字數要求都達不到。如今,無論高考還是考研都在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走,新高考改革每科劃等級,一門不A幾乎與名校無緣,而考研之中,許多人栽在了偏科嚴重的公共課。光英語一門就放倒了數以萬甚至十萬計的考生,比如2019年,南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複試線總分345,是不是覺得沒多高,來看看單科線外語65,政治60,業務課95,想學宇宙機先過了這一關再說。

考研複試中的3個“奇葩”現象,對於考生來說真的很不利!

論偏科有多痛心

這三個“奇葩”的規定為什麼還能經久不衰愈演愈烈,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考研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名校根本不擔心生源問題,因為除去推免生,留給大家展示的機會本來就沒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