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我發現,中國人對“少女感”真的有迷之痴戀,當然,包括自稱少女的我自己。

談起楊冪、周冬雨和許晴,就肯定會把她們拉倒一起談少女臉;口服膠原蛋白甚至打幾針玻尿酸,為的也是一張“元氣的臉”;連護膚品打廣告,也強調自家產品凍齡抗老、即刻年輕……


被少女感綁架的女星

好久沒熱播過韓劇了,前陣子的《觸及真心》就喚起了一班油膩青年的少女心,劇裡大把大把啃著這對CP的狗糧,喊著甜到齁,齁到酸。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劇外又大喊年近40的劉仁娜、李東旭,簡直就是凍齡的代言人。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我們真的很愛談明星和她們的少女感,去百度搜索相關詞,會發現,能搜出一個圖書館來,而且每篇文章沒有提起楊冪、周冬雨算我輸。

楊冪算是頭號少女感代言人了,少女人設立了至少10年了,在圈內帶貨女王的稱號,多少也靠這個人設支撐著。

即使你覺得她哪哪都不順眼,被這雙小鹿斑比眼睛盯到,也會眼泛愛的淚光。30+的人,眼睛還有那種懵懂天真的感覺,再加上腿精人設,穿個校服都能演中學生了。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周冬雨就是少女中的少女了,明明比關曉彤、宋祖兒、張子楓她們大,每次談“少女”,總是被拉出來battle。

她的少女感是那種寡淡又靈動,有點無所畏懼又古靈精怪的年輕感。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年近半百的許晴上個綜藝,別的沒被記住,一個“凍齡”,就讓各大自媒體寫了一個月的稿子。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宋慧喬就一直被叫“喬妹”,即使結了婚發福了,也不影響她身上的少女感。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還有秦嵐、陳意涵、譚松韻,甚至周慧敏、趙雅芝和劉曉慶,只要是和廣場上的素人大媽有點區別,通稿裡全都可以寫“XX,x歲還美如少女”。

老天賞飯吃的神仙女星還是少數,更多的是為了維持年輕的人設,寧願拋棄自然動態和演技去做調整、填充注射的女星。僵成假人回到鏡頭,又被diss昔日女神,竟然也被醫美毀了。

一向有精靈少女稱號的周迅,因為一部如懿傳,45歲的她演一個19歲的如懿,開播第一集還是被噴了,臉垮、聲音沙啞、少女感不再……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娛樂圈真的容不得你變老,吃瓜群眾真的很嚴格,10年前的娛樂圈,女星都不像現在這樣,被“少女感”三個字綁架了。

被吐槽角色一味裝嫩裝慘的楊蓉在一次採訪說:“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當下的影視環境讓女演員不敢老去,我們這一波30+的女演員努力維護著少女人設,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市場需要。

我渴望轉型,更怕轉型後,我被定義為中年女演員,跟那一波我崇拜的女演員一樣成了‘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沒有戲演’的演員。”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沒有戲演,女星的少女人設和裝嫩姿態,只不過為了迎合大環境所作出的妥協和適應而已,說到底,還是整個社會被“少女感”綁架了。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少女感,也就是婦女感、人老珠黃的對立,純潔、無害、不諳世事,從人類的動物性來說,有與生俱來的吸引力,是一種“確認過顏,可以讓人類社會繼續延續下去”的荷爾蒙。

剛好亞洲人從基因就比其他人種年輕,在所有人都以飛奔賣命的姿態追求少女感,這種大環境下,沒有最少女,只有更少女。

別人追,你不追,你就被社會淘汰了。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在中國,誇你少女,就是對你最高的誇讚。

大概因為少女時代是每個女生最美好的時期,膠原蛋白和健康都在,沒有家庭羈絆、沒有中年危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過完前1/3人生。

一旦踏入中年和婚姻,會被所有家長裡短和雞毛蒜皮纏身,青年油膩和中年危機也會把你折磨得毫無生氣。

上了年紀,只有凍齡少女和人老珠黃兩個選項。過了30的女生,會被催婚、被排擠,被安排相親,被勸“差不多得了吧”,就像菜市場晚上7點後打8折的剩菜。

在男權社會,少女臉盛行,也是男性視角下的單一標準審美,以男性審美為中心的“霸權”統治審美,或者說市場、大眾審美的畸形和狹隘。

俞飛鴻在一次對話採訪中就說過,亞洲男性的審美標準,總是停留在幼齡上。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追求少女臉,不是因為我天生喜歡,而是我想被偏愛而做出的被動選擇,一種被大眾審核通過,可以穩妥生存下去的選擇。

趙立新之前也發博diss過這個社會的審美和價值生態,說梅姨、於佩爾在中國不會有戲拍: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當你習慣被控制、被捆綁,底子裡的奴性也會跑出來,不自信、沒底氣,沒有更多的加分值,女生自身內心也是空洞的。

你想要的少女感,不是幾支玻尿酸能帶來的

我覺得,“少女感”不該只留於表面,而應該是一種狀態,就是無論經歷什麼、在什麼年紀,你總會在心裡給自己留一個生人勿擾的後花園,可以釋放底子裡最天真的那一面。

有一種寶藏女孩,即使看過最黑暗最絕望的東西,內心依然對生活抱有希望,在看到真善美的東西,依然下意識地選擇相信。

這樣的人,臉上一定是帶有可愛稚氣的,散發的氣質也一定是最天真最少女的。

比如陳意涵,37歲,臉上永遠看不到世俗帶給她的疲倦感,總是能大聲無畏地笑。剛生完孩子,還沒出月,就開始撿起健身練肌肉。我覺得這樣的女生,真的很可愛。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少女感和成熟感,也不應該勢不兩立,應該是一種自由的選擇。

成熟比如袁泉,本來可以和章子怡這樣的同輩一起爭鋒,卻在最好的年紀投身冷門的話劇,不上綜藝,不蹭熱點,不炒作、不迎合,連臉上的妝和身上的衣服,也總是很舒服。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放過“少女感”

因為她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獨立精英女性俞飛鴻,被稱“見過世面”的韓雪,也是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娛樂圈裡太多人長了一張努力向上爬的面孔,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所以,不迎合、不世俗的這幾位,真的很讓人欣賞,溫柔而堅定,優雅又從容。

不管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和三觀,活得明白,真的太重要了。

轉自:假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