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她那可憐的、清瘦的臉頰,她那細長的脖項,她那剛能遮住羞醜的破爛衣衫,都在他的內心蕩漾起了一種春水般的波瀾。”

這是《平凡的世界》中,對孫少平心理活動的描寫,而這裡少平所想的是自己高中時代的女同學——郝紅梅。少平的一生,和他有過情感關係的女性中,郝紅梅是最早出場的那一個。

但讀過此書的人,可能會覺得郝紅梅是一個人品上有汙點的女性。因為她為了所謂的面子,為了能夠送同學禮物,竟然選擇去做小偷,那種行為是被眾人所不齒的。可是經歷過貧窮的人,在鄙夷的目光下長久生存的人,多麼希望能夠像正常人那樣得到別人的尊重啊。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社會經歷的感悟,漸漸地對於郝紅梅的行為似乎有點理解了——年輕,衝動,好面子,飽受貧窮之苦,想要讓同學們高看自己。其實這正是這個年齡段很多人的寫照,想要吸引同齡人的目光,或者簡單點說,是贏得同齡人對自己的尊重,只是她選擇了錯誤的方式,走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那麼,少平為什麼會喜歡上這樣的郝紅梅呢?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四點:

一、青春期情愫的萌芽

“唉,誰沒有經過這樣的年齡呢?在這個維特式的騷動不安的年齡裡,異性之間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個少年的內心掀起狂風巨浪!”

懵懂的少年,誰心中沒有一個喜歡的女孩子呢?但對少平而言,他剛開始對郝紅梅並不是愛,而是出於感動,感動異性對自己善意的關注。在如此潦倒暗淡的生活中,能有這樣一個姑娘把溫情的目光投向自己,宛如在黑暗的角落,照進一束明亮的光。這種感激到後來隨著兩人的交往,慢慢演變成了好感,最後是一段純粹、若有若無的戀情。

很多人都說男人對於自己的初戀都有一種莫名的情懷。不管這個戀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確切地說,這個戀人無論最後變成什麼樣的人,而男人對她的記憶,更多的是停留在最初,也就是印象中最美的那些時刻,那些瞬間,那些片段。這大概就是納蘭容若說的那句詩吧:“人生若只如初見,何處秋風悲畫扇。”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二、對柔弱女性的憐憫

“郝紅梅實際上是班裡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為她穿戴破爛,再加上一臉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沒有發現這一點。”

什麼情況下男人,尤其是處於青少年階段的男孩,會對女生這樣觀察仔細呢?並且能夠透過她表面衣著的破爛,而意識到她的美麗呢?當然是因為好感。最初的少平因為這一點,而注意到郝紅梅,到後來漸漸瞭解她的身世,他的情感就愈發複雜了,其中就飽含著對郝紅梅的憐憫。

柔弱的女性會使得男人產生保護欲,年少的少平也不例外。知道了郝紅梅的家庭因素而導致她如今的處境後,就更加同情這個漂亮的女生。所以後來出現了郝紅梅去偷手絹,少平挺身而出,暫時幫她化解了這一難題。因為少平知道,這件事一旦捅出來,郝紅梅的一生,她之前的努力,全都會白費了,並且可能永遠都生活在這個陰影中。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三、興趣愛好的相同

共同話題是拉近兩人之間距離的催化劑。大概是因為貧窮,大概是因為沒有朋友,所以兩個人都喜歡讀書。貧窮而又愛讀書的人都喜歡透過書籍這個望遠鏡,去看看豐富多彩的世界,想要像主角一樣,在書中體會精彩的人生,並且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而少平和紅梅之間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感情萌芽的開始,就是源於對一本書籍——《紅巖》的討論而展開的。在這之後,他們互相交換讀物,偶爾交流心得,當然這一切都是不約而同地在暗地裡進行。同齡人之間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宛如知己一般,他們心有靈犀、默默地守著這秘密,像是兩個孩子守著一個蜜糖罐,渴望從中獲取溫暖,獲取繼續愛這個世界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四、社會地位的接近

孫少平是貧窮的農家子弟出身,郝紅梅的爺爺是地主出身,所以郝紅梅一家都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而郝紅梅也不得不背上上一輩留下的、這個並不屬於她的包袱。兩個人雖然是迥異的出身,但是在學校中處境卻差不多,都是貧窮,都是和同學疏遠,都是因為自卑,所以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憐憫。

相似的經歷和地位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即使在人群中,兩人的眼神也能交匯碰撞。“如果你知道以前的我,那你一定能夠理解現在的我。”正是因為兩人一直以來的經歷接近,所以這兩個年少的心,因為溫暖,因為感激而漸漸地靠攏在一起。張愛玲說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何嘗不是這樣呢?

《平凡的世界》:這個女人虛榮又自私,少平為什麼會喜歡她?

我想,孫少平之所以喜歡上郝紅梅正是因為這四個原因吧。在年少不安的歲月中,能有這樣一個人,既和自己相似,又能夠理解自己,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