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希望明年代表新黨來祭祖的是年輕人

专访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希望明年代表新党来祭祖的是年轻人

4月5日,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陵縣橋山隆重舉行。連續8年參加黃帝陵祭祖的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在接受華商報記者專訪時說,祭祖起到的是社會教育的作用,雖然有人希望他明年再來,但他希望明年代表新黨來的是年輕人,從而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談祭祖:臺灣小學生今年首次參與祭祖

華商報:多年來您一直帶領檯灣民眾來陝參加祭祖活動,您覺得這樣的活動對於增進兩岸交流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鬱慕明:我連續8年參加祭祖,從尋根到紮根,祭祖已經不單單是問祖,更要尊重祖先。雖然有人希望我明年再來,但我更希望明年代表新黨來祭祖的是年輕人,這樣他又會帶一批年輕人來,這樣做更有傳承的意義,將黃帝陵祭祖這件事傳承給了新的一代,這也是我連續8年祭祖的成果和收穫。

對於前來祭祖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有的在來之前連炎帝、黃帝都搞不清楚,來了以後他們就明白了。今年6月,我們計劃去參加堯的祭奠儀式。將來我可能還會帶他們去看炎帝,包括三帝、孔子、孟子的祭祖活動都打算參加,中華民族的老祖宗,該祭奠的都要去。讓年輕人瞭解並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讓臺灣不再是中華文化的沙漠地帶,祭祖起到的是社會教育的作用。

華商報:我們注意到今年的祭祖活動中,您帶領檯灣青少年敬獻花籃。據瞭解,臺灣小學生今年首次參與黃帝陵祭祖,您覺得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鬱慕明:這樣做就是為了讓紮根的層次深入到小學,明年如果是年輕人帶,他們可能還會帶小學生來,小學生來了,家長可能也要陪同,這樣就又有了家長團,如此一來,同時影響了兩代人。我是祖輩,又有了兒輩、孫輩,這樣就達到傳承的目的。

談陝西:在文物保護方面力度更大了

華商報:您多次來陝參加祭祖活動,覺得近年陝西在哪些方面變化最大?

鬱慕明:一個國家的建設發展、包括地方的發展,交通是首要的。陝西這些年在交通方面發展很快,交通的發展有利於貨暢其流和人員的來往觀光。

同時,陝西是文化大省,有很多文物遺存,這是陝西的寶貝,具有無限的價值。我看到陝西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力度更大了,並且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再進行旅遊的規劃和發展,這是陝西的先天優勢,利用歷史遺存來謀求發展,這些年,陝西在文物保護和文化旅遊挖掘方面做得很好。

談青年人:要做到刻苦、勤勞、奮鬥

華商報:您對於現在的青年一代,有哪些希望和建議呢?

鬱慕明:大陸現在的政策是吸引更多的臺灣年輕人,也給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吸引,還需要擴大落實的效果,所以期待更大的執行力度和更高的效率。不要因為要照顧臺灣年輕人而縱容他們,給他們特別的優待,應該重視他們來了以後,對他們專業上有多大的幫助、並且發揮他們在專業方面的潛能。

對於年輕人的希望和建議,我覺得,在艱苦環境中人才養成的幾率要高於優裕的環境。我經常對年輕人講,想成為有用之人,就要做到刻苦、勤勞、奮鬥,這樣對自己才是有利的。

兩岸的年輕人現在都有點朝著反方向走了,很多人覺得幹嗎要刻苦,只要我有點子,一夜之間就可以成功。其實這樣成功的幾率很小,即使有人成功了,也要想想他是怎麼成功的。馬雲也有過困難和失敗,遇到困難應該想著未來要怎麼辦,在困難的環境中激發潛能、渡過難關、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再按部就班,綜合剖析過去走過的路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分析出未來要走什麼樣的路。

談從政:不是為了做官

是為了有發言權

華商報:從政38年,您怎麼評價自己的政治生涯?

鬱慕明:我從政屬於偶然,我讀醫學專業畢業後留學,回來後從事教職工作,學生們其實都很喜歡我,本來可以安心做個教授。從政源於“保釣運動”等,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政治。我關心臺灣的命運,但在學校教書是無法改變臺灣命運的,所以我就去參選做“市議員”、“立法委員”,後來組織成立新黨。

我從政不是為了做官,只是為了有發言權,新黨的目標是有發言權,主張“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要求執政權,但要講該講的話。我對自己從政的感受是,在緊要關頭我會出來說話,而每次我說話,多少都有一些影響,這就夠了,我就覺得我是有貢獻的。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