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生而為人,卻成了“為人生兒”

看《人間世》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運。“生而為人,何必為難自己?”是我看完這集後,最想說的一句話。這是一個問句,沒有答案,因為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答案也是有所不同的。

劇情開始,我便被悲傷版的生日歌帶入其中。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這個背景音樂的淡入淡出剛好和開篇的第一個鏡頭對應的孕檢儀器所發出的聲音完美地做好轉接。從這樣一個細節處,就可以看出這部紀錄片編導的用心之深。片尾處,這首悲傷版生日歌再次響起,而畫面對應的從片頭的大人們變成一個個新生兒,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輪迴。

說到生命的輪迴,就不得不提片中第三位42歲高齡產婦應賢梅。大兒子因為救人而犧牲,她包括家人,都想要再次有個孩子。最後總算是在大兒子本命年得到了個小女兒,不論是否有生命輪迴一說,但至少這個小女孩給了一家人新的希望。


人間世:生而為人,卻成了“為人生兒”



有些可笑的是,同在一家醫院的另一個家庭,他們有多少女兒都不會在意。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兒子,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生出一個兒子。最後林琴說:還是做男的好,至少不用遭那麼多罪。


人間世:生而為人,卻成了“為人生兒”



雖然國內重男輕女的現象在新一代的觀念上已經逐漸弱化,但是,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並不是一下就能扭轉,這條路還有很長。但至少,是朝好的方向發展的。

令我最難過的應當是吳瑩一家的事,她冒著生命危險只為生一個孩子。最後連孩子都沒見上一面就撒手人寰。不想說什麼母愛無私、偉大,正如她丈夫所說:你做的決定,就要為此負責。

我認為這是一部精品紀錄片,不是因為它能催淚,它真實。因為,紀錄片本就是現實生活的記錄與藝術加工。而在藝術加工上,編導的敘事手法著實是讓人佩服。

第一集中編導讓小孩子扮演喜歡的角色,團結一致抗敵的那段,看到了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笑。用升格的拍攝手法,放大了細節。往往慢鏡頭的堆砌是用在浪漫、幸福的場景中,而他們卻選擇在“一同抵制困難”的場景中。反而烘托出一種“這是老子的高光時刻,你們好好看著!”的感覺。一種不服輸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達了出來。


人間世:生而為人,卻成了“為人生兒”



而第二集並沒有穿插擺拍的鏡頭。全是紀實,但是敘事手法是用了心的。比如,吳瑩進手術室前多次出現的那一家三口玩偶。揭示著吳瑩一家人的心中所盼,他們期盼著母子平安。

手術後,吳瑩老公看到有一家人帶著寶寶出院了,他說了一句:真好,我也盼望這一天。

伏筆此次埋下。

劇情就是這樣一次次在你抱有期望的某一天,給你一記暴擊。

劇情在吳瑩最後搶救的時刻達到高潮。在伴隨吳瑩母親撕心裂肺的痛哭下,一家人所有的期盼摔得粉碎。


人間世:生而為人,卻成了“為人生兒”



觀者的心也跟著碎了,這就是劇情編排的魅力。一撥撥兒的鋪墊,到最後情緒終於得以釋放。

這可能就是人生,永遠猜測不到上帝之手會帶你到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