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二維常見的河圖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二維常見的河圖

我們通常看到的河圖,就如上圖。

據古代傳說,這個圖是用黑白色石頭或者不同的貝殼擺成。也就是點之間並無連線。那麼,這個圖能體現的不僅僅是數字,還有方位觀念,還有奇數、偶數觀念等等。這是一個兼容象、數的表達,也就是裡面有代數、有幾何。

產生這個圖的時候,並未使用甲骨文的數字,而是按幾何形狀排列數字,這是刻意的兼容需求。也就是奇數、偶數,可以代表所有的數,而它們的基礎就是陰陽這種表達。

現在我們會用2n表達偶數,2n+1表達奇數,(n為0到無窮的自然數)。古人沒這種數學,它們用不同的顏色或形狀對奇數、偶數進行了區分。

這就是數學大一統的內容之一,用簡單的規律描述所有的自然數。這個奇數、偶數的規律,古人描述的絕對正確,符合一統條件。

真正的麻煩是代數、幾何的一統,因為最小的有面積的奇數數目幾何形狀是三角形,是3,不是1;最小的有面積的偶數數目幾何形狀是正方形,是4,不是2。也就是代數、幾何數理覆蓋的代數範圍並不一樣。

當我們把河圖中的符號用連線連起來的時候,就容易造成與古人幾何表達方面的不同聯想。河圖的“象”被漸漸淡化。

基於這種河圖,主要產生直、曲兩種聯想表達: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劉佔奎圖-曲線表達

這樣表達,就是河圖是形成太極的數理前身之一。

而古人採用的用直線連線方法,通常會更方便找到河圖與洛書的代數關係。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河圖、洛書宮位變化比較

這兩種方式,都將河圖、洛書。牢牢地禁錮在二維的思考範圍,禁錮在用代數表達象的範圍中。

古人在用代數的方式來兼容表達一種幾何的構想,這種方式由於晦澀難懂,後來幾乎不用了。

西方近代一種這樣的表達被迷信傳播

近代依然仍有使用這種表達方式的是特斯拉,他用這種方法來解讀當時印度教的369的數理文化概念。當然,這是否特斯拉畫的圖,並無證據顯示!疑為西方迷信搞的謠傳,在此再次批駁。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號稱特斯拉的369

這是同河圖一樣的,使用古代數理方法的現代表達,筆者在以前文章中對其解讀並給予否定,類似裝神弄鬼的東西。特斯拉的電路圖有意義,這東西還無價值。當你用二維的方法表達三維特徵,用代數表達幾何,就會出現這種古代數理式樣的表達。

鑑於這種表達方式表達的內容有時候是幾何並不能完美表達的一種抽象思想,那麼,用幾何表達的時候,要考慮到,這是古代數理的兼容表達方式,並不完全是數學或者代數、幾何的表達方式。

它雖然在用數說話,但重點說的是理,古人認為的理。重點不在數了,數,在這個時候就是個幌子!

三維靜態的河圖

基於河圖的方位表達,筆者將其三維化表達。

南北、東西,變成相互垂直的平面。由於每一個方位都是由兩個數表達,這樣三維才可以直觀表達出來。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三維的河圖

這如何解釋呢?一種抽象的表達,表達的是另外一種抽象表達方式的結果,說的是同一種數理而已。

如果基於這樣,你再按曲線考慮連線,你就會畫出來一個立體的太極圖了。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河圖推導的立體太極

這還是三維的表達。最近幾年的科幻片,幾乎所有的時空機器都酷似渾天儀的模樣。你把上圖中的紅色、綠色圓環轉起來,看看這是什麼?渾天儀!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渾天儀

也就是古人想到了這種立體表達,但是由於沒有發展起來幾何這種數學方法,算術偏頗發展,古人用代數表達幾何意圖。這導致這種東西即便都造出來了,很少人能明白它與河圖的關聯。

渾天儀的原始圖紙就是河圖!

在一些科幻大片中,這些環被轉起來,那麼,三維的動態是四維,把三維的河圖轉起來不就是四維嗎!轉到光速,這是科幻,玄幻,不可能!也就是靠這種東西穿越時空,純屬文人的娛樂,不可能是現實。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西方在這方面結合了中國渾天儀的數理文化的元素。

而從渾天儀中抽離出來的陀螺儀,在古代航海和現代太空技術中被廣泛應用。而這個陀螺儀是什麼?河圖中間的5,它不僅兼容了五的代數意義,更兼容了幾何意義。這個立體幾何意義由於太多人相信這是五,而丟失了這也是立體的圖形這種信息。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河圖中間的一、四、十

把這個圖立體表達出來。

“河圖”畫成三維靜態結構會是怎麼樣,這麼說,它可以表達四維嘍

河圖中間的“五”--陀螺儀的圖紙

通常河圖中間的五被數字解讀,而被忽視了原始的形狀。而河圖中間,實際是三個層級的代數表達,1--4--10,而外圍的總數是40,與內部的這個結構形成廣義的陰陽對稱。

古代沒有幾何,影響了我們象的發展,以及象的思維,但並未阻礙古人這方面的繼續探索和應用。

古人做到了,而我們至今還未懂。還困在對這些古代數理文化的二維的解讀中。傳統文化,欲哭無淚啊!

明天再提供一個證據,證明古人非常清楚的知道,河圖是至少三維的表達!我們幾乎天天能夠看到,可是誰會聯想到這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天圓地方的直接三維表達呢?

象留下了,理卻失傳了嗎?明天找回來。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