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湘籍抗日女英雄劉守玟墓碑前收到許多鮮花

清明时节 湘籍抗日女英雄刘守玟墓碑前收到许多鲜花

4月2日,譚映天帶著學生為無名女兵劉守玟掃墓,十五年來,她每年清明都會前來。圖/記者金林

被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好萊塢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裡的這句話,曾經感動了很多人。

對於那些在歷史中為了真理奮鬥犧牲的英雄,我們從未忘記。他們的精神,一直激勵、鼓舞著當下的我們。

15年前,瀟湘晨報一則報道,讓很多人知道了抗日女英雄劉守玟。15年後,她的事蹟依然被人們銘記。家鄉的後代,依然用各種方式,紀念著這位曾經的無名女兵。

瀟湘晨報記者 黎棠 長沙報道

4月6日,恰逢清明假期,湖南革命陵園內出現了不少前來祭拜的市民。在藝術墓園內的一座黑白色墓碑前,擺放著十餘束鮮花,並且還不斷有人來到這座墓碑前鞠躬、獻上鮮花。

“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祭拜她,有學生老師,有帶著孩子的家長,還有一些老人,也有不少年輕人。”湖南革命陵園的工作人員說。

這座墓碑上,燙金大字寫著“抗日無名女英雄(劉守玟)”,從徐州到長沙,今年已經是無名女兵魂歸故土的第15個年頭,大家並沒有遺忘在此長眠的抗日女英雄,而是將對她的思念和敬仰,化成了一束鮮花、一個鞠躬,或者是一首歌、一張卡片。

墓碑前的身影從不間斷

4月2日下午,湖南革命陵園內,細雨紛紛,草木莊嚴。

“芳齡十八瀟湘女,校苑池邊留玉影,風度翩翩美儀容,負笈星沙求真理。”墓園內,三位身穿藍色校服的學生和一名有些年長的女子正在一座墓碑前輕聲朗誦著,墓碑前擺滿了鮮花。

他們是稻田中學的師生,和往年一樣,每到這個時節,稻田中學校友會的譚映天就會帶上學生們來給他們的英雄校友——無名女兵劉守玟掃墓。

“這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這些年我已經不知道來了多少次,感覺她就像是我們的親人一樣。”譚映天說,每年都有很多人聯繫她,想通過她瞭解更多無名女兵背後的故事,也有很多老師、學生以及普通市民們來這裡祭拜她、悼念她。

墓碑上的黑白照片裡,是那樣一張年輕而清秀的臉龐,“當年的她就跟今天這幾位同學年紀差不多大”。譚映天說,當年她就是被無名女兵的事蹟打動了,佩服她小小年紀就瞞著家人奔赴戰場,被她這腔熱血和愛國精神所感動。再加上和劉守玟是校友,譚映天更加覺得自己有這份職責去幫她完成心願,魂歸故里,逢年祭掃。

記者在現場見到,在一行人到來之前,無名女兵的墓碑前已擺放了好幾束鮮花。至今,女兵魂歸故里已十五年。在寂靜的墓園裡,總有人前來駐足、凝望,十五年從不間斷。

一首寫給無名女兵的詩

當天,譚映天和三個學生一起,拿出之前準備好的礦泉水瓶和一塊小方巾,細緻地把墓碑的前前後後都擦了一遍。

“這裡倒點水,好好擦一下。”特別是擦劉守玟的照片時,譚映天仔細地擦了幾遍。擦到墓碑上的“抗日無名女英雄,劉守玟”這些字眼時,她都會用布擦完,再用手輕輕撫摸。

擦拭完墓碑,譚映天和學生們還一起在墓碑前朗誦了一首叫作《歌頌校友抗日英雄劉守玟》的詩,詩是由劉守玟的一名老校友創作的,這是第一次在她墓碑前朗誦。

“以前,我們還根據她的照片做了剪紙,學生們還寫過卡片來悼念她。”譚映天說。

一起來祭掃的三名學生都是高二的學生,李文軒說,在入學道德課上,譚老師就向同學們講述了抗戰女兵的英勇事蹟,大家都非常欽佩,覺得當年小小年紀的她稱得上是真英雄。學生羅奇玉說:“無名女兵,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故事

一張老照片尋找親人

說起當年尋找無名女兵身世的經過,譚映天很有感觸。2004年6月,瀟湘晨報一篇題為《遙望故鄉66年》的文章正上方,一張年輕而秀氣的臉龐躍入她的視線。照片中女兵的著裝風格、頭飾外形的等,都與學校的老照片很相像。她由此推斷,女兵可能出自長沙女中(現稻田中學)。

譚映天以校友會的名義向當時仍健在的300多名海內外校友寄出校刊,上面有女兵的故事、照片。功夫不負有心人,譚映天最終確定該無名女兵名叫劉守玟,是常德漢壽縣新興鄉軍劉村人。2004年7月,瀟湘晨報組織人員從徐州將無名女兵劉守玟的遺骸接回湖南,並於當年9月18日在湖南革命陵園為女兵立碑。

歷史

當年女學生踴躍隨軍

周南中學負責校友會工作的有關老師介紹,上世紀三十年代,學生從事革命活動十分踴躍。很多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悄悄離開學校,奔赴陝北革命根據地,女學生也紛紛報名參加隨軍衛生隊。

1937年,在周南中學讀初三的劉湘宜就在長沙火車站歡送過奔赴戰場的校友。劉湘宜回憶,當時,丁玲帶領一批女學生組成戰地救護隊,從長沙火車站出發奔赴前線,“大約有二三十人,載歌載舞上了火車”。

時間線

無名女兵回湘路

1938年

一名年輕女兵在抗日戰鬥中,為搶救戰友,在江蘇徐州犧牲。臨終前,她託當地一位老奶奶捎信回故鄉。奶奶打聽得知,這個女兵只有18歲,是長沙女中的一名學生。信紙後來因受潮腐爛了,但信裡的一張照片還在。由於記不起信裡的詳細地址,奶奶一直未能完成女兵的遺願。

2004年5月24日

為完成英雄的遺願,曾接受過老奶奶委託的陳開靈老師向徐州當地媒體求助,希望找到女英雄故鄉的親人。當年5月24日,當地媒體報道了這一事蹟。

2004年5月31日

徐州媒體將刊有無名女兵感人故事的樣報寄給瀟湘晨報,委託瀟湘晨報將樣報送到湖南省各有關部門。為完成女兵遺願,本報特派記者輾轉山東、江蘇等地,追尋女兵及其所在部隊當年的英雄足跡。

2004年7月

2004年7月4日,瀟湘晨報記者和兩名讀者一道奔赴徐州,接女兵回家。7月7日,女英雄遺骸運回故鄉,後被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園藝術墓園。

2004年9月

2004年9月18日,為告慰忠魂,晨報員工、熱心讀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捐款,為女英雄豎起一塊石碑。英雄回來了,但她的身世仍是一個謎。

2005年9月

2005年9月的一天,稻田中學校友會的譚映天收到老校友王杏華的來信。老人在信中說,從報紙上看見女兵的故事和照片,想起一名叫劉守玟的同學。另一位老校友黃蓴的子女也找到譚映天,說母親也認出女英雄就是劉守玟。譚映天來到省檔案館多番查詢,終於在成績冊裡找到了“劉守玟”。

2005年10月

據老同學的回憶,劉守玟是漢壽口音。2005年10月,譚映天與瀟湘晨報記者一起專程趕到漢壽縣,打聽女兵的身世和家庭。新興鄉一個村民提供了線索。根據線索,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記者最終找到了女兵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