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卻為何被稱作現代”白蓮花“的鼻祖

有人說,她曾是冰心的一生之敵,也曾讓徐志摩魂牽夢繞,金嶽霖更是為她終身未娶。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就是林徽因。關於她的生平事蹟早已有太多太多的書籍文章寫過,其中就包括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看過這本書的人無不迷上這詩意般的女子,書中用十分美好溫潤的筆法給讀者全方位展示了林徽因一生中所邂逅的三位男子。風流才子徐志摩,謙謙君子梁思成,藍顏知己金嶽霖。

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卻為何被稱作現代”白蓮花“的鼻祖

林徽因(1)

可能很多人對該書所帶來的影響力不是很清楚,而筆者曾在中學時期有幸讀過一二,便是從那時起對林徽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該書從題目到內容都符合了當代社會受眾對一位民國才女的本身認識,所以書中的她生在蓮花的六月,死在她最愛的人間四月天,她的一生,都如一首詩一樣素潔美好,從而為大家塑造了一位從內到外都幾乎完美的大家閨秀。

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卻為何被稱作現代”白蓮花“的鼻祖

林徽因(2)

以下是小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裡的描寫:

“無論林徽因這一生愛過多少人,犯過多少錯,又經歷過多少起落沉浮,嘗過幾多人情世味,她永遠都是一杯淡雅清茶,那素淨的芬芳在每個人心中久久地縈繞,無法散去。這世上,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會刻骨。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香;一種無意,更讓人魂牽夢縈;一段簡約,更可以維繫一生”。

關於林徽因的性格,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樂觀而執著,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亦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紛擾紅塵中,多少人企盼有這樣一位紅顏知己,不需要濃烈相守,只求淡淡相依”。

我們不是史學家,沒人會去考證這些文字的真實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文字對尚在初高中的具有敏銳感受力和詩情畫意的少女有足夠的影響力,彷彿在這些人心中,林徽因就是一朵聖潔的蓮花,不惹世俗中的一絲塵埃。

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卻為何被稱作現代”白蓮花“的鼻祖

林徽因與梁思成(1)

可若真是如此,倒也罷了,畢竟書中的絕大多數描述都是正面的,可有些人若是把這些事朝著反方向思考呢?

林徽因逼著徐志摩拋棄原配;

林徽因向梁思成哭訴自己同時愛上兩個男子;

林徽因與金嶽霖若即若離,逼得他終身未娶。

我想上述這三個故事,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可是又有多少人是以訛傳訛,三人成虎呢?

關於上述傳言,傳著傳著,林徽因就被傳成了“白蓮花”。

而導致這一切的,我想影響力最大的還是那部由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所撰寫的《林徽因、梁思成、與我》。

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住在總布衚衕時,老金就住在我們家的後院,但另有旁門出入。可能是在1932年,我從寶坻調查回來,徽因見到我時哭喪著臉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麼辦才好。她和我談話時一點不像妻子和丈夫,卻像個小妹妹在請哥哥拿主意。聽到這事,我半天說不出話,一種無法形容的痛楚緊緊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連呼吸都困難。但是我也感謝徽因對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沒有把我當一個傻丈夫,怎麼辦?我想了一夜,我問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還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個人反覆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覺得儘管自己在文學藝術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養,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學家的頭腦,我認為自己不如老金。於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結論告訴徽因,我說,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他們永遠幸福。我們都哭了。過幾天徽因告訴我說:她把我的話告訴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當退出。’”

這事本就是閨中密事,又出自林洙本人的自傳中,借梁思成之口說出,真實性本就存疑,再加之社會上存在很大一部分人的逆反心理,鼓吹林徽因的“綠茶婊”形象,導致很多不明事理的人以訛傳訛。

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卻為何被稱作現代”白蓮花“的鼻祖

林徽因與梁思成(2)

而關於林徽因真實的生平事蹟,百度百科上是這樣描述的: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