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1904年,林徽因在浙江杭州出生,後因父親任職,全家遷居北京。

此後,她在英國教會辦的北京培華女子學校就讀,西式教育理念的滲入為她日後赴美深造消減了來自文化上的大多隔閡。

1920年,年方十六的林徽因隨父親去歐洲遊歷,大開眼界之餘,還立下了一個志願——未來要成為一名建築師。

這一次的旅程同時締結了她與繆斯女神之間的緣份。她掀開一個窗角,有人把一道光照進她的心房;在這兒,她邂逅了父親的弟子,正在劍橋求學的徐志摩,後來成為民國中期一位響噹噹的新月派詩人。

徐志摩後來在他的"猛虎集"描述對她的感覺:遇見徽因之前,我從不知道我可以寫詩。

豆寇之齡的少女林徽因清秀脫俗的容顏與優雅的舉止讓徐志摩一見傾心,而他的博學與見多識廣讓她心中一如小鹿亂撞。

彼時,徐志摩已婚,與妻子張幼儀有一兩歲的孩子。

一切尚在開始,卻必須結束。她說,我終是不能夠的。她想奔赴的人生裡,一箇舊時代正在逐漸遠去。

1924年,林徽因與青梅竹馬的梁思成遠赴美國,一同入讀賓州大學。林徽因遭到了賓州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系的拒絕,此專業從不招收女生。

她隨後選擇了美術系,在入學的數年裡,選修了屬於建築系的學分,成績優異。除此以外,她交付了所屬專業的優秀答辯,之後在耶魯大學的戲劇學院還修了半年的舞臺美術設計專業。

求學的路上,她孜孜不倦。她的身體裡住著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徜徉在這片屬於她的天空。天空的色彩是她努力扇動著翅膀,一點一滴地染色、勾勒出來。

天道酬勤,未來可期。

她在求學的生涯中與梁思成共同成長。

終於,梁思成大著膽子問:徽因,我在你身邊卻還是想著你,怎麼辦?

她的臉頰緋紅,內心從容安寧。這是她為自己挑選的愛情;平等,相就。不只享受愛情的寵溺,他們交匯的人生將成為共同的彼岸。

1928年春天,林徽因與梁思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對才子佳人的結合,既有中國父母的"媒妁之言",又有時代青年的"自由戀愛",成為新舊合宜的婚姻代表人物。

……

記憶的梗上,誰沒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無名的展開!

民國時期的女子有部分接受了現代教育,但價值導向仍舊依賴於男人在婚姻的前提下提供的物質供養條件去完成。林徽因在母親的身上看到了類似的人生。

後來成為徐志摩第二任太太的陸小曼就是此類人物的代表。

而她想要的伴侶是可以在心靈上溝通的陪伴者,是可以同步並肩向前行走的良師益友。

新婚之夜,當梁思成問:為什麼是我?

她說:這個答案,讓我用一生來回答,可以嗎?

……

學成歸國後的梁思成夫婦接到了來自“東北大學”的聘請。林徽因因其在多種領域上的卓越知識構造,擔任了《雕飾史》及專業英語的教授。

1930始至1945年期間,林徽因與梁思成共同走過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使許多古建築物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也應此得到了應當的保護。梁思成更是因為在這些考察中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從而走進了當代著名建築家的行列。

林徽因忠誠於婚姻的陪伴,同時,她的獨立世界依然被保存得完好,且熠熠生輝:

她與梁思成合作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晉汾古建築調查紀略》等專著,為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論》寫了緒論;這本書成為了一本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必讀的重要工具書。

受聘於"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講授《英國文學》期間,負責編輯《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說選》,還擔任《文學雜誌》的編委。

她的文學作品涉及戲劇,詩歌,散文,譯文。其中有一首詩極具個人風格: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現如今成為人們認識林徽因的一個窗口。

知識是女性創造命運主動權的唯一途徑,是女性啟用智慧重新編排、不隨波沉寂,所推開的一扇窗,一種開闊的人生格局。

林徽因身體力行,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歲月裡,她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以一個出色的建築師的輪廊在中國的建築史上留下了一個來自舊中國社會的纖秀女子的身影。

她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

她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此書後來演變為《全國文物保護目錄》。

此處,無法一一錄述。

……

她從戰爭的煙火中走過來,經得起學術的清冷寂寞,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困苦。即使經年飽受疾病之苦,仍拒絕了當時美國政府發出的講學邀請,不願離開祖國,藉此機會赴美就醫。

1955年4月1 日,她帶著不捨離開了塵世。

正如她在空中罹難的友人,徐志摩的詩中所說: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若干年後,一個與她心意相通的友人金嶽霖如此悼念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她留下許多……

然後,她是我們的傳奇!

~美人的下午茶,關注心靈的境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