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春回大地,嫩芽吐翠,又到了一年採茶季。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喝上一杯今春的新茶,各地茶園裡都呈現出了一派繁忙的景象。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來到崇陽縣的一片白茶種植基地裡。大夥兒都知道,“明前茶,貴如金”,這個時候很多茶廠都在抓緊時間採茶。今天,咱們崇陽是下起了小雨,即便下雨,老鄉們採茶也是一刻未停。

山東採茶工:天下雨就得穿雨衣,不穿雨衣不行。下雨也採,一天得采3斤。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3月末,省內大部分的茶園開園採摘。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1200畝的茶園也在3月23號採製出了今年的第一批“明前茶”。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我們這個採摘下雨天晴都不能間斷的,1個月多一點,35天時間。

葛小峰的茶園主要種植名優白茶,每年僅採春茶一季。35天的採摘期對於他來說至關重要。為了確保春茶能夠順利採摘完,他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對外招聘採茶工了。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現在園裡每年都有六七百人,一半是本地的一半是外地的。一半是外地的,山東的。這樣的我們就是中介介紹的,每年正月的時候就開始跟中介對接了。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葛小峰的茶園是2008年開建的,茶樹種下去後,產量逐年遞增,所需的採茶工也是逐年增多。幾年前,他便開始從外省調採茶工了。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 本地的是按斤算,外地的是按天算。本地一斤20塊錢,外地的一天劃到一百四五十塊錢。

除了葛小峰的茶園,目前活躍在崇陽縣各大茶園的採茶工,有近半成都是來自山東、山西等省份。這些人,都是由當地的勞務中介統一給帶過來的。

山東勞務中介 紀德龍:每年在我這裡工人要1000多,每年都有1000多人。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早茶陸續開採,為滿足茶葉的生產需求,茶園不惜開出“包吃包住包路費”的優惠條件,來吸引外省的採茶工來採茶。究竟是為何,茶企要這般捨近求遠呢?

咸寧市崇陽縣潤源茶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 畢春明:這沒保障啊,今天下雨他們不來,茶採不下來就浪費了。也不算浪費,就是明天採摘下來就降低了質量。今天採摘下來批發價要賣七八百。明天長大了就四五百了。本地的不好管理。

採茶工工資又漲了 一人一天150元

大夥兒都知道,這春茶“早採三天是寶,晚採三天是草”,茶葉的採摘時間直接關係到茶葉成品的質量,一點都馬虎不得。因為本地採茶工少,且又難管理,致使茶園管理者不惜捨近求遠,聘請外地採茶工,且開出的工資待遇還年年在攀升。

咸寧市崇陽縣潤源茶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 畢春明:外地的成本比家裡要高一些,高二三十塊錢。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每年都在變化,我們去年只有130幾,今年一百四五十塊了,每年都在增加,每年以10%到20%的勞動力成本在增加。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據崇陽的茶場負責人介紹,外地採茶工雖說好管理,但是他們的工資卻是一年一個價。五六年前,剛從外地調人的時候,一人一天的工資也就60來塊錢。如今,最高漲到了150多塊。

咸寧市崇陽縣茶葉水果產業發展局生產技術科長 陳浩勤:每一畝的產值是一萬二三千塊錢,人工投入的成本得五千。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1200畝的茶園,每年人工成本得三四百萬。整個產值也只有1000萬。

用工成本的提高,隨之也壓縮了茶葉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人工成本佔比,從原先的三分之一,逐漸上升到了五分之二。

山東勞務中介 紀德龍:需求量很大,招人不太好找。工資不漲的話,現在家裡面有在附近能幹的,每天收入也是100多,出來那麼遠,時間又短,跑來跑去,所以出來工資得高一點。

人工成本逐年遞增 高薪難請好工

不漲工資就招不到人,“貴如金”的明前茶無人採摘就會變得一文不值。種茶的人為了不白忙活一年,不得不出高薪聘請。但即便是茶企花大成本請來的採茶工,也不一定盡如人意。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 年紀都比較大,年輕的很少,一般都是40歲以上,65歲一下這一批人。

咸寧市崇陽縣潤源茶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 畢春明 今天還來了幾個70歲的,我讓他們回去了,年紀大了搞不了。年紀普遍都50歲的。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崇陽不少茶園和茶企負責人表示,現在採茶工的年齡都普遍偏大,採摘的速度有時還敵不過茶葉生長的速度。這些年,到他們茶場來採茶的人一直都是同一批人,缺少新鮮血液。

咸寧市崇陽縣茶葉水果產業發展局生產技術科長 陳浩勤:2002年之前只有9200畝,這幾年增加了接近7萬畝。茶園面積增大,勞動力少了。

茶園提質增效 增利潤緩壓力

採茶工的用工瓶頸在各個茶園都有出現,如何解決這一用工荒問題,各個茶場也是各盡其能。有人擴大了搜尋採茶工的版圖,與中介合作,多渠道招聘;有人選擇與科研部門合作,共同研發採茶機械;還有些人選擇在種茶上面下功夫。

咸寧市崇陽縣潤源茶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 畢春明 我們現在就是朝有機方面打造。

春茶開採,35天黃金採摘期,山東採茶工到湖北“淘金”,1人1天150元!

咸寧市崇陽縣青港鎮白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葛小峰:現在我們傳統的茶在市場上的優勢越來越小了。我們就在品種上在不斷的轉換,每年我們都引進一到兩個新品種試種。目前我們種的有黃茶、奶白茶,一畝地的黃茶要抵兩畝地的白茶,一畝地的奶白茶產值效益要抵3畝的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