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為什麼不擴軍?說到底就是錢不夠分!


CBA為什麼不擴軍?說到底就是錢不夠分!

有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說的是一個人坐在什麼位置,往往決定了他思考的角度和範圍,反過來講,從一個人說的話裡,也能聽出這個人坐在什麼位置。中國籃協的9名副主席之中,王立彬為陝西省籃協主席,在CBA決定五年內不再擴軍的問題上,他是持反對意見的,為什麼反對?因為他是站在陝西籃球的角度考慮問題的,陝西作為西北大省,全省只有一支NBL球隊信達俱樂部,雖說NBL也是獨立於CBA的中國頂級籃球聯賽之一,但是其與CBA的影響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信達俱樂部夢想著能夠進入CBA聯盟,陝西籃球也希望能夠孕育出一支CBA球隊,所以,為信達發聲,為陝西籃球發聲,王立彬的反對也就可以理解了。與陝西信達同為NBL豪強的還有一支隊伍叫做安徽文一,無獨有偶,作為文一俱樂部的董事長,同樣身為中國籃協副主席的宮魯鳴也對CBA決定五年內不再擴軍持反對意見,他的身份更有說服力,作為一支籃球俱樂部的掌門人,他當然希望自己的球隊能夠出現在CBA的賽場上,所以,他的反對也可以理解。那麼,再看看其他籃協副主席的身份,李金生為原國家體育總局籃球管理中心主任,阿的江為CBA新疆隊主教練,靳偉為首鋼集團董事長,劉景遠為CBA遼寧隊董事長,劉克軍為廣東省籃協主席,梁志斌為CBA深圳隊的老闆,楊樺為北京體育大學校長,幾乎都與CBA現存的幾支球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CBA為什麼不擴軍?說到底就是錢不夠分!

姚明上任籃協之後,做了很多改革,比如說分區之後增加比賽場次,比如說季後賽增加附加賽,這都是想要擴大CBA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那麼,CBA擴軍之後,不是更好的提升CBA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嗎?為什麼籃協卻不擴軍呢?事實上,CBA擴軍並不簡單,現在的CBA真實的營利水平並不高,主要由籃協分成、贊助(包括政府扶持和企業冠名)和票房三塊構成,其中,籃協分成是大頭,對於一些沒有品牌贊助和票房不佳的球隊來說,這塊收入甚至可以佔到球隊總收入的80%以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聯賽自己造血的功能非常差,商業價值非常低。

CBA為什麼不擴軍?說到底就是錢不夠分!

但是,球隊的支出卻是實打實的,球員工資、場地租金、安保、客場差旅費用、梯隊建設等等,毫不客氣的說,各支CBA球隊,僅靠俱樂部自己的收入根本養不起一支球隊,說白了就是入不敷出,大部分的球隊都是虧損的,而且戰績越好的球隊支出越大,虧損也就越多,但是這樣的球隊由於背後有著強大的金主在支持,所以他們依然可以全力以赴爭取好的成績,比如說新疆隊,他們在常規賽更換了四名大外援,在季後賽又將小外援更換,要不是背後有著廣彙集團不計代價的金元支持,俱樂部管理層絕對不會也不敢這麼玩,還有廣東隊,兩個外援名額卻簽下三名外援,這沒有幕後老闆的金元支持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CBA為什麼不擴軍?說到底就是錢不夠分!

CBA曾有升降級的時代,但是一些升上來的球隊後來又怎麼樣了呢?某些球隊實力不濟卻又不善管理,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管理層不思進取,球隊的戰績也是長期墊底,現場根本就沒有球迷觀看比賽,實力差距懸殊的兩支球隊,比賽之前都知道結果了,這樣的比賽有球迷觀看嗎?這樣的球隊,他們的比賽有觀賞性嗎?這樣的球隊,升上來幹嗎呢?中國籃壇的人才就這麼多,球隊之間球員的流通也沒有那麼順暢,沒有打好基礎,在後備人才不充沛的情況下,盲目擴軍不會給CBA帶來新鮮血液,只會降低CBA的觀賞性和商業價值。說的再難聽一點,比如說贊助商給籃協一共給25萬,籃協留點,一支球隊還能分成1萬,再擴軍個十支、八支球隊,一支球隊才能分成多少。蛋糕人人都想分,但是至少要等姚明把蛋糕做大吧,CBA最大的贊助商李寧,上一次的贊助合同還是20億元,2017年重新簽訂的贊助合同才多少?不升反降,從20億元縮水到了10億元,此時再談擴軍,無疑於虎口奪食啊!

CBA為什麼不擴軍?說到底就是錢不夠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