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了不增收,農民這麼苦,明年地還能種嗎?

近些年老百姓都比較苦,有些感覺,雖然說種地,產量也很高,但是結果,賣了糧食卻發現還是沒掙錢,也就是說,高產了卻不增收。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明年地還要不要種呢?

【1】市場供求關係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之所以高產不豐收的原因。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是由於市場供大於求的緣故。比如說某個地方種植蔬菜比較多,但是離主要城區比較遠,運輸相對好,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運輸成本比菜的成本高。這樣泡菜放在收菜的時候就會採用比較低的價格。這也會造成即使豐產了,但是農民卻沒有豐收。

【2】收購價格下降

很多時候之所以增產不增收,是因為糧食的收購價格偏低。特別是去年,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各種糧食的價格都有所下降。同時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農作物的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於品質相對較低的農作物,市場上給出的價格相對較低。

【3】種植成本升高

這些年,老百姓為了提高產量,軍部擴大了對於農業生產的投入,例如在種植之前就開始了拌種,封閉除草劑、灌水、肥料。不是要打幾遍農藥防治病蟲害,在一定時期還要使用增產藥,總體下來老百姓的成本越來越高,同時由於現在是秸稈還田,很多地方的病蟲草害特別嚴重,有些情況還需要進行人工作業,再加上現在人工作業的成本越來越高平均有些地方人工打藥的成本甚至達到了十元每畝。綜合下來就是雖然糧食高產了,但是卻沒有豐收。

【4】明年怎麼辦?

那麼針對這幾種情況,我們老百姓該怎麼辦呢?到底明年還種地不種呢?答案是肯定的,地肯定還是要種的,因為既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如果不種地到外面打工,也不知道具體的會幹的怎麼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要提高我們的科學種田的水平,同時使用性價比更高的農藥化肥,如果農藥使用後產生的效益遠超過它的價格本身的話,這種農藥才是我們需要的。

高產了不增收,農民這麼苦,明年地還能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