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華:師兄六小齡童,我一生的摯友

心有靈犀一點通

大家熟悉的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原名叫章金萊。我和他從 1982 年認識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我們之間的情誼就像一壺醇香的 老酒,愈釀愈醇。

在拍攝《西遊記》的時候,我們兩人住同一個宿舍,所以關係要比 旁人更近一些。他比我小,但是戲裡戲外我都喊他一聲“猴哥”,其中 濃縮著我們二人不需矯飾的兄弟之情。

馬德華:師兄六小齡童,我一生的摯友

大家在看《西遊記》的時候,都覺得我們師徒四人就像是一個整體, 每一個人都形象鮮明,卻都為著一個堅定的信念走在西行之路上。久而 久之,我們都找到了屬於我們戲中的身份認同,戲中的關係也逐漸地成 了我們之間的默契。

《西遊記》拍到後面的時候,我們都達到了一種“情之所至”的狀態。這種狀態不是我們在演,而是劇中的人物真的在做。比如我們進了 一間屋子,一進門看見了一個座位,我就自然而然地搶先幾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這個時候猴子就跳到我的身後,拽著我的耳朵說:“呆子, 師父還沒坐呢。”我揉揉耳朵說:“你這該死的弼馬溫,這是我給師父佔的地兒,你一邊去!”

類似這樣的情節都不是劇本上有的,全是我們根據一個故事輪廓即興的表演。正是因為我們熟悉了自己扮演的人物,同時對彼此有了這樣 “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才能讓我們師徒四人渾然一體,表演得更 加真實。

兩次難忘的生日

我一直比較低調,不愛公開過生日,一般有影迷問我,也被我含糊地岔過去了。前幾年有一次,忽然有很多人在 8 月 10 號給我發來了生 日祝福。我不明所以,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有一次一個記者朋友打 聽我的生日,我不好回絕,因為我是 1945 年出生的,所以就回答說:“我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那年出生的。”結果記者朋友誤以為我是 8 月 15 號前後出生,網上便流傳出了 8 月 10 號是我生日的笑話。

馬德華:師兄六小齡童,我一生的摯友

其實我的生日是在 5 月,有一年生日正好是在金萊的紹興老家拍攝《西遊記》。我們沒事的時候就到金萊家做客。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把 我帶到他們家,一路上我還在想這猴子又想耍什麼鬼把戲,可到了他家, 剛一進門,他的老母親就給我端上來一碗醪糟,裡邊還放了兩枚雞蛋。

我一下子有點蒙,就問他的老母親:“伯母,您這是什麼意思?” 金萊的母親南方口音很重,我聽不太懂,但是大概意思是: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特意給你做的雞蛋醪糟。知道你是回民,這裡面的東西你 可以放心地吃。

我當時是含著眼淚把這碗醪糟吃完的,拍戲時受的委屈和苦難全都 被這碗熱乎乎的醪糟消散了。我一邊吃,金萊和他的母親一直笑盈盈地 看著我。我想,只有一輩子的好朋友和真心疼愛自己的母親,才能想到這一點吧!

馬德華:師兄六小齡童,我一生的摯友

另外一次是在雲南保山。拍完戲之後,金萊過來跟我說:“呆子,咱們今天別吃飯了,出去轉一轉吧。”

我一聽也好,也沒多想,就和金萊出去了。那個時候保山特別閉塞, 沒有多少戶人家,也沒有來往的遊客,發展比較滯後。金萊帶我繞著山路走了半天,到了一個像冷飲店一樣的小食鋪,說道:“咱們今天在這 兒吃點吧。”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就為吃點東西,至於跑這麼老遠嗎?

正在這個時候,於虹提著一個盒子走了進來。於虹是“二炮”基地 文工團的演員,被借調來《西遊記》劇組當場記。在《掃塔辨奇冤》一集中扮演外國使節,在《天竺收玉兔》中扮演王后。當時她和金萊正在 搞地下戀情,因為金萊的父親六齡童— 章宗義先生和楊潔導演有一個 約法三章,其中一條就是不允許章金萊在拍攝過程中談戀愛。但是當愛情的火花碰撞出來,哪裡能抑制得住?只不過金萊一直瞞著劇組。

馬德華:師兄六小齡童,我一生的摯友

我一見於虹走進來了,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個猴子又在耍什麼把戲,如此一來我不是成電燈泡了嗎?

沒想到他們兩個人對視了一眼,於虹笑著說:“德華大哥,金萊說今天是你的生日,讓我出去給你買個生日蛋糕。可我在保山找了一大圈,就找到了一個糕點鋪子,買了個不太像樣的糕點,我倆一塊給你過個生日。”

她說完後,金萊一邊拍手,一邊唱起了《生日快樂》歌。 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在雲南的那一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候,這個時候還能夠有 一個人記著我的生日,那種感動真像寒夜中的一束火把,溫暖極了。

事後我說:“金萊,我感謝你。今日往後不管你怎麼對我,我都拿你當一輩子的兄弟!”

馬德華:師兄六小齡童,我一生的摯友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錶演藝術家、央視版《西遊記》中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的首部自傳。書中講述了他的成長經歷、從藝道路、拍攝《西遊記》過程中的酸甜苦辣、藝術理念、恩師朋友、家庭故事、業餘生活等。馬德華老師以他特有的詼諧幽默,為我們講述了另一種視角下不一樣的西遊故事。書中插入大量珍貴照片,很多都是從未向外界公佈的,可以讓讀者一飽眼福。此外,本書中所傳達的“甘願做男二號,但永遠用男一號的標準來詮釋男二號”“不能把角色演髒了”“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極致”“用笨辦法做事”等精神和藝術理念,都會對當下的讀者有很多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