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短篇小說、法國的莫泊桑; 俄國的契訶夫; 美國的歐·亨利

的短篇小說對於筆者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文學作品而已。筆者小學時候雖然喜歡語文,可是真正對於文學的概念應該是從初中開始的。可以說這三個人的作品對於筆者文學意識的培養或者將來可能從事文學方向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筆者對於這三位大師的作品是不得不介紹的,也是繞不過去的。要是不把這三位大師向大家好好做分析,我覺得對不起我這麼多年喜歡的文學。他們的作品開啟了我的文學生涯,是他們讓我知道原來小說還可以這麼寫。這三位的短篇小說筆者不敢說每篇都讀過,但是筆者敢說的是這三位大師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讀過。對於這三位的作品,筆者不敢說絕對能夠分析得絕妙,但是我相信對於這三位的作品還是有些發言權的。

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讚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醜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鍊》等。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契訶夫

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醜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既幽默又富於悲劇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凡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曾被誣告罪入獄三年。後遷居紐約,專事寫作,他幾乎每週寫一篇短篇小說,供報刊發表。他一生創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偽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

等。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們為何能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乍一眼看他們的小說風格是及其不同的,他們各有各的特徵。可是,他們能夠並列筆者認為並不是因為他們風格各異,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一定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構成了他們被世界像我這樣的人們所喜愛的真正原因。筆者這篇文章的任務就是為各位找出他們的共同點,讓大家瞭解什麼是作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氣度。

現實主義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們的作品毋庸置疑現實主義的作品,反映的當然是社會的各種各樣的現實。莫泊桑寫的是法國的現實,歐亨利寫的是美國的現實,契訶夫為我們展現的自然是身處那個年代作者所體會的俄國的現實生活。看了他們的作品,筆者有著多餘的遺憾就是中國沒有一位作家小說的短篇能夠媲美和這三位作家的作品能夠保持同樣的水準。現實主義是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中最常見的術語之一,它一般在兩種意義上被人們使用。

一是廣義現實主義,泛指文學藝術對自然的忠誠,最初源於西方最古老的文學理論,即古希臘人那種"藝術乃自然的直接復現或對自然的模仿"的樸素的觀念,作品的逼真性或與對象的酷似程度成為判斷作品成功與否的準則。二是狹義的現實主義,是一個歷史性概念,特指發生在十九世紀起源於法國的現實主義運動。

他們三位反映的現實筆者讀起來總是有種異域的年代感。筆者有一個很特別的感覺就是每當我讀到這樣的作品就會感受到心靈的寧靜。那樣的年代式樣的美感讓人嚮往,筆者反而很嚮往那樣的一個有些悲苦的世界。筆者覺得那樣的世界可能是寧靜的、慢速的不會像今天世界一樣那樣有著極快的速度。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們書寫世界雖然是寧靜的可是卻是無比黑暗的,契訶夫的《小公務員之死》講了一個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時不小心衝著一位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將軍,他三番五次向將軍道歉,最後惹煩了將軍,在遭到了將軍的呵斥後他竟然一命嗚呼了。 莫泊桑《羊脂球》中羊脂球是一個有愛國心的妓女,10人當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稱為高尚的人和有愛國心的人。她心地善良,在馬車上,儘管那些貴族資產階級老爺太太對她表示了輕視和侮辱,可是當他們飢餓難耐的時候,羊脂球慷慨地請他們分享自己的食物。她還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謂上等人都是些靈魂醜惡、損人利己的敗類。歐亨利的《警察與讚美詩》也同樣反映了當時是非黑白不分的現實。他們的現實主義筆者認為是一種放大與誇張的現實主義。我相信現實中應該沒有像那位公務員一樣被自己嚇死的人,也不會有真的小偷為了吃口飽飯而故意去犯罪進牢房而警察卻視而不見的事情。所以,他們的現實主義是一種誇張的現實主義。能夠代表現實又不是那麼真實。這就是三位巨匠給我們展現的他們的現實主義。

好笑

有的人的文學作品讀起來是非常痛苦的,有的人的作品讀起來又是感傷的。還有就是他們三位的作品中讀起來非常好笑的因素。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筆者認為,雖然他們的作品十分好笑但是,他們好笑的方式卻完全不一樣。

就好像莫泊桑的《項鍊》讓人發笑是因為情節特別精彩與好玩。因為這麼多年夫妻倆省吃儉用來買賠償鄰居的項鍊最後被告知這條項鍊一開始就是假的,夫妻倆一直以為借來的項鍊被人掉了包,只好賠償人家一條。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夫妻花了男的多心思,擔驚受怕了好多年的項鍊原來是假的。我們笑寫個故事的荒誕性,也笑夫妻倆不敢正視問題而導致自己如此狼狽的生活。歐亨利的好笑其實和莫泊桑有些像,是一種更加誇張的好笑。《二十年後》說的是兩個童年好朋友在二十年後相遇,本來兩人一直在訴說著童年友情,可是作為警察的那個男人發現了自己的童年好友竟然是自己要抓的犯人。這樣的身份差距與童年感情與社會責任的衝突又有了一種好笑。與他們倆不同的就是契訶夫了,契訶夫的笑不是那種以情節來促成的好笑而是一種單純的冷冷的好笑,好像《裝在套子裡的人》那位主人公總是把自己包裹起來,與世隔絕也不和人接觸,不管下雨還是不下雨都要打著一把傘。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不安。他的幽默在於像魯迅一樣塑造了很多非常荒誕的形象與人物而構成了一種冷冷的好笑。所謂的冷冷的好笑一點也不動聲色,輕輕的告訴你他想讓你發笑的點。莫泊桑和歐亨利的讓人發笑的安排大部分都是誇張與張揚的,而契訶夫的笑總是冷峻而從容的。他們的出發點其實也並不是讓你真的發笑,而是讓讀者感受到笑背後隱藏的無奈和痛苦。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溫馨又悲涼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筆者提煉出這兩個字來就是想告訴大家,三位作品中有種矛盾的美感在其中。溫馨中帶著很多的心酸,讓人讀起來有種"感動中國"的意味。他們這是用一種讓你"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的方式讓你體會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的無奈。歐亨利的《聖賢的禮物》講的就是這麼個溫馨而悲傷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裡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髮。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捨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筆者初中的時候讀起來這樣的故事當然會覺得很溫馨,越長大你會越發現這對夫妻痛苦與無奈。結局美好,情節巧妙都掩蓋不了這些作品背後勞苦大眾的悲涼的生活。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凡卡》是契訶夫的作品,講的是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夥計們到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通過寫信向慈祥的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生活,並回憶了與爺爺在一起生活情景。這篇小說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這是契訶夫寫的一個孩子給自己爺爺寫信的溫馨畫面,可是凡卡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寫封信是一定寄不到爺爺的手中,這樣一樣原來他的生活真的處在水深火熱中。

《項鍊》也是這樣的,明明結局是件喜事。你仔細一想,那對夫妻擔驚受怕,忍飢挨餓才湊夠了買項鍊的錢,我們可以反推這十年他們是怎麼過的,一定處於痛苦、自責與爭吵之中的。背後那種小人物的無奈其實想想挺讓人心酸的,挺令人動容的。他們筆下的人物共同組成了一幅悲涼的人間悲劇圖畫。

短小精緻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筆者總是對於短篇小說情有獨鍾,因為覺得短篇小說更加精緻。這種短小精緻區別於長篇的洶湧的感受。他們的作品特別像一顆子彈直接射中讀者的心中,一篇小文章就是一顆爆發的子彈。這種短小的形式傳遞了很多的信息量,包含了很多信息。情節、人物、系統的描寫都在這樣一個短小的系統中呈現。就像一顆顆鑽石一樣,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他們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複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在我們閱讀追求快速式的今天,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最好讀者接受的形式。

他們憑什麼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筆者懷念那個時代,那個只有文字消遣的時代,他們這些充滿年代感的作品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感慨和愉悅。今天,筆者懷念他們,懷念他們給筆者學生時光帶來輕鬆愉悅,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對文學如此留戀。他們是黑暗時代的一縷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