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招遠是龍口粉絲的發源地和主產地,因從龍口港裝船外運而得名。2014年,龍口粉絲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對於粉絲的起源,流傳在民間有一個傳說:孫臏和龐涓跟隨師父學藝,師父讓他倆各發明一種“漿裡來水裡去”的東西,二人經過苦苦琢磨,最後龐涓發明了豆腐,孫臏發明了粉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招遠人民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掌握了澱粉生產技術,先是以地瓜為主要原料生產澱粉,為便於儲存,便試著將涼粉曬乾,於是就產生了粉幹。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將澱粉的提取方法表述為“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濾”、“杖攪”、“停置”和“清澄”。

到了宋代,招遠開始生產普通粉絲,原料以地瓜為主,輔以高粱、豇豆、小豆、綠豆等。後來發現綠豆粉絲晶瑩剔透,吃起來最為爽口,也最耐儲存,於是將綠豆作為加工粉絲的主要原料。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招遠傳統粉絲生產技藝成熟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1800年(清嘉慶五年),今張星鎮北里莊村王國俊三兄弟開設了專以綠豆為原料的粉絲作坊,成為現今保存最古老的粉絲作坊。1849年,今張星鎮徐家村徐登庸投資白銀1000兩,與人合資在招遠城開設“福聚”號粉莊並附設粉坊,其後徐登庸又攜族人先後開設“聚泰福”、“鴻泰福”、“聚興昌”等粉莊及多處粉坊。徐氏粉莊將自產和收購招遠所產的粉絲通過煙臺港銷往上海、廣東及香港等地。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由於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因此帶動起招遠及周邊地區的粉絲生產,但同時也出現了粉絲質量雜亂不一的問題。為了確保粉絲質量,清咸豐十年(1860年),以徐登庸為代表的徐氏粉莊,在香港專設“鴻泰”綠豆粉絲經銷店,將自產和收購本埠所產的優質綠豆粉絲,在包裝物上標以“龍口粉絲”、“招遠基地”字樣,由原經煙臺港外銷改為從龍口港直運至香港“鴻泰”經銷店,進而轉銷東南亞各國,始創“龍口粉絲”品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1862年,清政府在龍口設海關分關後,為方便裝船,徐氏族人又將粉莊開至龍口,加大了龍口粉絲的外銷,使龍口粉絲迅速享譽海內外,並一直興盛至今。招遠粉絲傳統手工生產技藝也被後人稱為龍口粉絲傳統手工生產技藝。

綠豆粉絲加工技術含量高,但沒有成文的技術資料參考,全憑粉匠以實踐經驗操作,而操作過程又十分複雜,由選豆、燙豆、撈豆、磨豆、過大籮、過小籮、兌漿、攪盆、兜粉團、刮粉團、稱糊、打糊、採芡、燒鍋、漏粉、拉粉、挄粉、洗粉、晾粉、曬粉、捆粉、收粉等20多道工序組成,真可謂“燙磨濾煮曬身經千重瀝難,纖韌柔爽玉成萬世美餐”。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的前世今生,尾帶挑選方法

純綠豆粉絲為龍口粉絲的成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其絲條勻稱、柔韌,烹調時入水即軟,久煮不碎,吃起來清嫩爽口,滑潤耐嚼。

檢驗純綠豆龍口粉絲質量的方法:

第一步:看白度和亮度。正宗的純綠豆龍口粉絲的白度和亮度適中,呈透明或半透明狀。如果顏色太白,則有可能是使用了漂白劑。

第二步:捏。用手輕捏整袋粉絲,正宗的純綠豆龍口粉絲柔韌有彈性。

第三步:煮。正宗的純綠豆粉絲在沸水中煮40分鐘,不斷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