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雲南“兩會”」教育現代化取得新成果,衛生健康工作呈現出嶄新局面

「聚焦雲南“兩會”」教育現代化取得新成果,衛生健康工作呈現出嶄新局面

1月28日上午,2019年雲南省兩會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 教育衛生主題新聞發佈會在海埂會堂玉蘭廳舉行,發佈相關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衛生系統主動服務雲南發展新定位,教育現代化取得新成果,衛生健康工作呈現出嶄新局面。

2018 年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一、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突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和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等重點,制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學習貫徹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陳豪書記等省領導帶頭到高校作形勢政策報告226場。集中輪訓高校各級黨組織書記,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實施“送培進校”工程。推動318個院(系)配備專職副書記,407個院(系)配備專職組織員。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五強五好”創建,全面加強民辦學校、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堅持立德樹人不動搖,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構建“十大”育人體系,開展主題班會、開學第一課、校園文化節等活動。及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省教育系統實現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傳達學習、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兩個全覆蓋。

二、各級各類教育快速協調發展。基礎教育普及普惠加快推進,實現“每個縣至少有1所一級示範幼兒園”“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中心幼兒園”目標。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和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工程。通過努力,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預計達到79%和80%左右,是這幾年來普及率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新增23個縣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全省基本均衡縣將達120個,佔93.02%。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規劃任務,義務教育學校“20條底線”達標率99.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預計達93.8%左右。雲南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穩步推進,32所本科高校積極開展“雙一流”創建,穩步推進12個優質高職院校和115個高水平專業立項建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達40%左右。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0.9%,比去年同期增加0.8個百分點。來滇留學生規模達1.88萬人,再創新高。紮實推進民族教育,統籌落實各項民族人才培養政策。穩步發展特殊教育,建設隨班就讀資源教室90個,建設特殊教育資源中心11個,實現省、州(市)、縣(市、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不斷健全終身教育體系。

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蹄疾步穩。統籌推進了高考批次合併、中職招生、高職分類考試、高職單招等多項招生改革工作。完成24所省屬公辦學歷教育學校歸口管理工作。督促各地按照“免試就近入學”要求,嚴格控制“擇校”行為,進城務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達84.1%。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全省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7419所,完成了階段性整改任務。

四、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措施有力。出臺《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建立鄉村教師獎勵制度,首批獎勵500名優秀鄉村教師。啟動實施“萬名校長培訓計劃”,完成1000名優秀校長培訓任務。招聘特崗教師5281人。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85個縣實現鄉村教師差別化生活補助政策全覆蓋。以“國培計劃”項目和省級培訓項目為依託,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8.2萬人次。

五、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加快推進“雲上教育”和智慧教育建設,以“萬兆主幹、千兆進校、百兆到班”的標準,實現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校和教學班高速光纖全覆蓋。成立雲南省應用型高校聯盟,立項建設一批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項目,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全省32所本科高校12個學科門類86個專業類1515個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工作。新增1個碩士、1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37個碩士學位點、26個博士授權點,新增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1支。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04個學科進入全國前70%,7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六、教育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省級財政投入8.97億元,落實88個貧困縣“全面改薄”縣級資金零配套政策。抓好職教扶貧項目工程建設,一期35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6.63億元,投資完成率為63.84%,4個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滇西實施方案,東部5省(市)在滇西10州市招錄4063名建檔立卡戶貧困學生。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268.9萬人次,資助資金29.12億元。通過各類專項計劃共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考生8萬餘人,其中錄取參加高考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43萬人,錄取率達91.68%,高於普通高考錄取水平。培訓不通曉國家通用語言勞動力2.85萬人,19.43萬人通過“語言扶貧APP”學習普通話、認讀常用字。

七、教育保障水平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中小學幼兒園C級校舍加固改造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納入改造加固學校2785所、面積264.88萬平方米,我省徹底告別C、D級危房。投入各級各類學生資助資金84.56億元,資助學生482.74萬人次。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惠及全省482.08萬學生。實施1701個農村幼兒園建設項目。

八、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

開展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學生非正常死亡總數、溺水死亡人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1.2%、24.7%、20.8%。

2018年全省衛生健康領域工作成效

一、深化醫改邁出新步伐。分級診療制度加快建立。全省所有三級醫院均參與2種以上醫聯體模式建設,縣域內縣鄉村一體化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全省縣域內就診率提升至85.36%。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深化。進一步鞏固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成果,全省公立醫院藥佔比下降至28.65%,醫療服務收入佔比提升到30.42%。玉溪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成效明顯,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藥品供應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非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由原來的20%調整為45%。“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加快推進。我省第一家基於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院——雲南省腫瘤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運營。在全國率先出臺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文件,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開展。

二、健康扶貧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符合轉診轉院規範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下降到9.19%。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一單式”即時結報。大病專項救治覆蓋所有貧困縣市區,慢病簽約服務管理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年實現因病致貧返貧人口減少7.2萬戶、28.5萬人。

三、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全省衛生補短板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0.98億元。實施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56個,資金15.72億元。啟動23個臨床醫學中心和71個分中心建設。新增4所州市級三甲醫院。實現40所縣級醫院實現提質達標。87個州市縣醫院臨床重點專科項目通過省級評審。整合1.135億元、爭取中央資金2.49億元,支持45個縣級卒中中心、45個縣級胸痛中心建設。啟動實施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全省衛生技術人員總量達到28.39萬人,同比增長13.46%。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佔比提高到15.13%。

四、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成效顯著。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98.06/10萬,持續保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肺結核病“三位一體”防治模式加快推行。登革熱發病例數同比下降73.76%。15個州市、128個縣(市、區)通過消除瘧疾考核評估認證。94個縣(市、區)通過消除麻風病危害複核驗收。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成果持續鞏固。繼續實施第四輪防治艾滋病人民戰爭,疫情形勢平穩。慢性病防治水平不斷提升。11個縣(市、區)獲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稱號。死因監測、腫瘤隨訪登記報告實現129個縣(市、區)全覆蓋。昆明、曲靖、紅河、楚雄、麗江等地方創新基層高血壓“醫防融合”新型單病種防控模式,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

五、婦幼健康目標有效落實。“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指標圓滿完成。全省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7.90/10萬和5.78‰,再創歷史新低,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分別檢查65.93萬人和64.85萬人,發放兒童營養包14.96萬人。

六、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穩步推進。省中醫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5個專科、1個重點病種入選國家級區域(專科)診療中心和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保山市成功創建地市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啟動建設中國——緬甸中醫藥中心,在瀾湄區域傳統醫藥交流中持續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在全國首創“定製藥園”工作,評選認定首批33個“定製藥園”。

七、“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進一步謀劃。成功舉辦大健康產業博覽會,完成南博會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館招展工作。積極打造以石林杏林大觀園、雲南白藥大健康產業園為代表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2018年全省大健康產業產值規模增加到1270億元。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