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會掃墓、祭拜先人。然而清明節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節日,在國外,很多國家也都有各種類似的紀念習俗和活動,由於世界各地風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習慣的不同,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五花八門的祭奠方式。那麼,國外的“清明節”又是哪一天呢?他們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紀念先人、表達思念?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清明節”吧!

美國:隨時隨地去墓地

美國沒有中國意義上的清明節。人們如果想要紀念逝去的親人的話,隨時想起來就會去墓地,多數人也會特別選擇在逝世週年的紀念日、逝者的生日、聖誕節或感恩節等特殊的日子裡到墓地去看看。美國人會按季節帶去一束鮮花,有時也會捎上逝者喜歡的小東西,但不會帶上吃喝,美國墓地也不準燒東西。

在美國的節日中,比較接近中國清明節的可能只有“陣亡將士紀念日”了,也有人將其翻譯成“國殤日”。這是一個舉國上下一起悼念那些在所有的戰爭中為國捐軀將士的日子,它定在每年五月最後的一個星期一,是美國聯邦的法定節日。

在這一天裡,包括總統或副總統在內的主要聯邦官員將在無名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正式的國家悼念典禮,獻花、奏國歌、鳴槍,總統或副總統也會發表簡短的紀念講話。而在各州或各地也都會舉行規模不等的紀念儀式,包括向當地的陣亡將士墓前獻花或插上一面小國旗,還會舉辦各種紀念遊行或活動。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法國:萬靈節,一天賣掉全年的菊花

在法國,每年11月1日是萬靈節。萬靈節就像我們中國的清明節。這一天法國全國會放假1天,很多小規模經營的商場都會歇業。

根據民間習俗,這一天法國人要到墓地去憑弔已故的親人,其中鮮花與蠟燭是不能少的,因為它們象徵著逝者在天國的幸福生活。在萬靈節這天,法國人除了祭掃先人陵墓外,還要到巴黎公社紀念碑以及反法西斯紀念碑獻花。

因此,萬靈節期間,菊花是最受法國人歡迎的商品之一。據說,法國每年的菊花銷售量2300萬盆,其中2100萬盆都是在萬靈節期間銷售的,消費額高達1.79億歐元。

當然,和清明節相比,法國人的萬靈節不像國內那麼隆重和熱鬧。因為這裡的墓園經常白天都開著大門。大多數人如果要祭拜先人,都會各自選擇合適的日子,而不是非要等到萬靈節這一天。

在平日裡,經常能看到一些家庭舉家前往墓園祭拜。通常,萬靈節那天,位於巴黎公墓不遠的巴黎公社紀念碑和10多個反法西斯紀念碑才是憑悼者最多的地方。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俄羅斯:畫彩蛋,用假花代替真話託哀思

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俄羅斯人都要舉家前往已故親人的墓地掃墓,這個節日就是俄羅斯的紀念死者節。紀念死者節在俄語中的名稱叫“拉多尼察”,字面上看不出憂傷的意味。

據俄羅斯語言學家考證,該名稱源於“降生”和“快樂”兩個詞。這個節日被特意安排在復活節之後,就是讓人們不要為失去親人而悲傷,反而應該為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安息而欣慰。

在紀念死者節這一天,俄羅斯人會舉家前往已故親人的墓地掃墓和祭奠。按照傳統習俗,他們會在墓前供上繪有彩色圖案的雞蛋,據說這樣可以祈求保佑逝者,此外還會供上甜乳渣餅、餡餅、果子羹等食品,在墓地周圍種上花草。祭奠結束後,全家人會在墓前簡單地聚餐,每個人都要飲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飲酒時不能碰杯也不能說話。虔誠的東正教信徒則在去墓地前先到教堂為逝者點上蠟燭,併為逝者的靈魂安息進行禱告,領取聖水灑到墓地前。

如今,祭奠的一些細節有所變化。比如,過去俄羅斯人在墓地前擺放的是鮮花,現在則越來越多地使用製作精美的假花,一來假花可以擺放更長久,二來假花比真花價格相對便宜。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新加坡:政府定製焚燒桶 便於清理

比起清明節,新加坡華人更重視每年陰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為了不影響衛生又便於清理,新加坡的焚燒桶由政府定製,每年七月擺放在屋前供人們燒紙用。

在新加坡的華人地區中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稱之為“七月歌臺”或簡稱“歌臺”。歌臺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韓國:修整墳墓是大事

韓國的清明節是公曆4月5日,同時這一天還是韓國的寒食日。清明節前,韓國各地的大小花店裡,都會擺上素色的鮮花,供人們在清明節祭祀時使用。韓國人喜歡用鮮花祭祖,尤其崇尚蘭花,蘭花矜持高貴、典雅端莊,用它來祭祀先人,表達了韓國人對逝去者的景仰和懷念。

韓國人祭祖的時候,不會燒紙錢,因為擔心會引發山火。按照韓國的風俗,清明節為自己的祖先或者逝去的親人重新整修墳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修繕墓地的事情一般都是自力更生,自己完成或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完成。

由於韓國的清明沒有像中國一樣有公休日,所以親自去不了墓地的一般都會在廟裡或是家裡擺上牌位,然後鄭重地擺上酒、水果、艾草年糕等祭品,有的還要穿上傳統的祭祀韓服,規規矩矩地行禮祭拜。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日本:放假半個月

日本的“盂蘭盆節”類似中國的清明節,日本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日,盂蘭盆節在日本是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

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8月份學生們放暑假,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都利用這個時段回家團聚。家家戶戶到墓地祭祖,不能回來的人也會委託別人代為祭奠。

盂蘭盆節不可缺少的是盂蘭盆舞。在溫暖的夜晚,和著大鼓的咚咚聲,全村子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起舞,敬奉及歡迎先人靈魂“重返人間”,讓活人和亡魂一同共舞,他們用這種獨特方式告慰亡靈,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墨西哥:亡靈節

每年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Death Day”)。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和通常意義上悲桑哀思的情緒不同,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在古印第安人的哲學裡,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週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德國:萬靈節

在德國等歐洲天主教國家,通常以11月2日作為萬靈節,即萬聖節的次日。公元11世紀,克呂尼主教奧狄洛建立這一節日,13世紀後,流傳開來,成為普遍的節日。節日當天,許多德國人會到墓園祭奠逝者。

關於萬靈節,德國人有一些特別的風俗,比如人們把“聖水”撒在墓上,不單是為逝者祝福,而更是為了減輕他們在炎熱的地獄中的痛苦。人們把食物放在墓前(比如麵包,葡萄酒,豆),點燃蠟燭。但不允許在自殺死亡者墓上點蠟燭,因為那將使他們的子女後代也成為自殺者。

不僅在墓地,人們在家裡也為逝者服務:把食物和飲料(牛奶,水等)供在桌子上。德國摩塞爾河谷地區的人們在萬靈節晚上要吃燕麥粥,說法是:吃掉幾個穀粒,就從煉獄中救出了幾個靈魂。為了使煉獄中的人涼快一些,人們把麵粉撒在火上。爐火要日夜不停地燒著,可以讓那些遭受“冷罰”的靈魂取暖;屋裡要點上很多蠟燭,燈光通明,表示活著的人維護逝者的安寧。

和前一天萬聖夜的嬉笑打鬧十分不同,萬聖節和萬靈節之間的夜晚,人們宅居在家,街上人煙稀少,因為他們相信這時街上到處飄蕩著鬼魂和魔鬼。

【假期】外國人竟然這樣過清明節......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節日去祭奠祖先,後人寄託哀思、懷緬先人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掃墓、帶花還是供奉食品,所有的活動都是在向先人表達敬意和懷念,我們祈禱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沒有苦難。同時我們也希望還活在世上的人能夠平平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