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的外祖母原來是中國的居里夫人

高曉松的外祖母原來是中國的居里夫人

高曉松的外祖母——陸士嘉,是中國科學院成立唯一一個讓出自己院士頭銜給年輕人的人。是世界流體力學專家普朗特(錢學森老師馮·卡門的老師)唯一的女學生。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和錢學森是同學,不料攻讀博士期間卻成了他的師姑。

一九二四年,陸女士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時,年僅十二歲,閱讀了《居里夫人傳》,立志做中國的居里夫人。一直從北京師範大學附小、北京師範大學附中到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為什麼上北京師範大學呢?那時候的上大學的學費並不貴,教會大學八十塊一學期,私立大學二十塊一學期,公立大學十塊一學期,陸女士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父親去世早,母親整日打麻將,不務正業,生活很清苦,陸士嘉非常自立,去上了不要學費的師範大學。

高曉松的外祖母原來是中國的居里夫人

一九三三年,陸女士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以後,不滿足只在三十五中學教書教學,她的理想是出國學習先進的物理知識做居里夫人。為了這個理想,在教完書以後,每天要走幾十公里的路去做家教,非常辛苦,但是賺錢很多,那時候教師的地位很高,加上做家教,一個月的收入是一百二十塊,上尉軍官的薪資是十塊錢,工人的薪資是三五塊錢。陸女士為了能出國留學,拼命的賺錢,把所有錢讓母親攢起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攢夠了出國的費用,可惜,那個時代是個重男輕女的時代,母親告知,她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被哥哥拿去留學了,陸女士非常絕望。還好,黃天不負有心人,北京著名的四大中醫之一的施今墨是她的舅舅,贊助了她兩千大洋去留學。

日本全面侵華的一九三七年,陸士嘉含著淚水離開炮火連天的國家,聽聞侵略國日軍轟炸機技術先進,陸女士拜訪普朗特教授,三顧茅廬才約到普朗特教授,普朗特不收女學生,更歧視落後貧窮落後國家的學生,對陸女士的求學的請求置之不理。陸女士很不甘心,提出考試要求,普朗特故意出很難題讓她知難而退。令普朗特出乎意料的是,陸士嘉全部答對了,這個優秀到讓人無法拒絕的陸女士就成了普朗特教授的關門弟子。陸士嘉也是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中國籍博士生。陸女士夫婦留學德國十餘年,生活也極其清苦,德國是配給制度,所有的東西先供給軍隊,普通老百姓連黑麵包都吃不起,陸女士的先生張維在戰爭期間養成了舔盤子的習慣,以至於到了七十歲,中央電視臺採訪時也沒有改掉這個習慣。

高曉松的外祖母原來是中國的居里夫人

一九四五年,諾曼底登陸結束以後,陸女士夫婦沒有急於回國,而是聽說中國的發電站是從瑞士引進的,又去瑞士的公司擔任工程師,想繼續學習先進的技術報效國家。

一九四六年,陸女士夫婦帶著女兒張克群(高曉松的母親)回國,先在天津執教,後轉入清華大學。

一九五二年,陸女士和一群同事共同籌建了北京航空學院(後改名北京航天大學)。

十年浩劫期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什麼出身被打倒都很正常,老革命走向修正主義,沒參加過革命參加過國民黨任何的職務哪怕是郵遞員,出國留學就是特務,陸女士夫婦最大的罪名是裡通外國,偷運貴重金屬給帝國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陸女士留德期間,貨幣在德國已經奔潰了,有一個十分要好的德國教授參加過納粹黨,擔心德國被美國佔領以後會被絞死,把所有的財產換成一塊小白金,交給來自美國盟國的陸女士夫婦代為保管,戰爭期間,無論多麼艱苦,他們都沒有動過這塊白金的主意,直至解放後,東德教授訪華才把這塊白金帶回去。因為這項罪名,陸女士一家在文革期間,存款凍結,工資不發,糧票沒有,家裡的古董和畫都被搶光拿光,能賣掉的都賣掉了,可是還是難以維持生計,要在單位門口募捐糧票才可以生存下去。而丈夫張維被派遣到江西鯉魚洲清華幹校養豬。

高曉松的外祖母原來是中國的居里夫人

一個科學家最珍貴的時光,就是五十歲到六十歲的時光,基本上已經看明白了你所研究領域的各種各樣的東西,然後已經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已經有了資源,有實驗室,有助手,又有思想和精力,結果那段時光跑到江西去養豬了。陸女士的丈夫是個極其愛專研的人,還託友人在北京給他買養豬的書,寄到江西去,立志要把養豬這門技術專研透徹。

一九八六年八月,陸女士在北京去世,去世時,國家給予了很高的待遇,陸女士的助教國家教育委員會黨組書記何東昌廣播電影電視部長艾知生親自陪同到了八寶山,可是出現了個小插曲,負責火化的工人不活化,給出了兩個選擇,第一,送兩條圜丘煙和兩瓶二鍋頭;第二,開除他,那中國的居里夫人就沒人火化。沒有辦法,年僅十七歲歲的高曉松,連夜從八寶山騎車到前門,才把禮品買到。

那一代的知識分子對國家的感情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理解的,他們是看著炮火連天的祖國離開的,他們所學的專業都是為了這個國家未來著想,包括回國以後,如何被迫害,他們都無怨無悔愛這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