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寶石品類那麼多,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吸引不同的群體。

綠松石憑藉著其獨特顏色和魅力,獲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綠松石的追求者不論職業、不論年齡段,囊括範圍非常之廣。

綠松的鑑別一直是一個難題,最近,我中心就接收到一串“綠松石”的檢測,結果測試得出,這串手串裡的14粒珠子沒有一顆是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假“綠松”手串

這串“綠松石”手串裡包含了“再造”綠松石、“合成”綠松石、以及染色碳酸鹽仿綠松石。

“再造”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再造”綠松石是一種混合物,由綠松石粉末、銅鹽和樹脂或硅化合物膠結而成。

在放大鏡下觀察,可以清楚地看見“再造”綠松石的顆粒界限及深藍色的染料顆粒。

簡單的鑑別方法,就是將一滴鹽酸滴在待測寶石表面,“再造”綠松石的藍色會變成淡綠色。如果表面沒有明顯變化,用白色棉球擦拭,會使白色棉球染上藍色。

“合成”綠松石

“合成”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合成”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合成”綠松石早在1970年法國的P.Gilson公司開始商業性生產合成綠松石,市面上多稱為吉爾森法合成綠松石。

從顏色上來看,天然的綠松石顏色比較豐富,不可能均勻一致,而吉爾森合成的綠松石顏色單一均勻;

放大觀察後合成綠松石結構比較單一,可見無數密集小球體,細網狀結構,有時表面會有“人工鐵線”,而天然綠松石尤其是天藍色的瓷松常含有黃鐵礦顆粒及呈網脈狀分佈的褐鐵礦;

若是有鐵線的綠松石,我們還可以觀察其鐵線,天然的鐵線內凹,比較立體,並且有粗有細,疏密程度也不盡相同而合成的人工鐵線看起來就不自然,也沒有立體的感覺,粗細也差不多。

仿綠松石

染色碳酸鹽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市面上中常見的綠松石仿製品有染色菱鎂礦、染色羥硅硼鈣石、磷鋁石、硅孔雀石。

檢測的這幾顆仿綠松石均為染色菱鎂礦,菱鎂礦晶體屬三方晶系的碳酸鹽礦物,通常呈顯晶粒狀或隱晶質緻密塊狀。正常情況下,菱鎂礦是無法冒充綠松石的,但是染過色後(有的還故意充填黑色瀝青,來冒充綠松石的“鐵線”)就可以了。

用放大鏡,肉眼觀察,綠色如果集中於顆粒間,在裂隙處又有顏色加深的現象,且不具有白色條紋者,是染色菱鎂礦(黑色瀝青會出現在裂隙或孔洞中)。

目前這類仿製的綠松石,外觀逼真,與市場中品質較高的綠松石品種-原礦瓷松較像,且肉眼鑑定特徵不明顯,建議大家拿到專業鑑定機構鑑別真偽。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綠松石的優化處理方法

目前市面上經過優化處理的綠松石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染色處理

主要利用苯胺染料,在綠松石失水後,對淡綠色,淺藍色的綠松石進行染色。

2.充填處理

注油和蠟處理:此法主要為了改變綠松石的顏色,但經過這種處理過的綠松石顏色並不耐久,用熱針觸探幾秒鐘後油和蠟會浮出表面。

3.注塑處理:此法主要改變其結構和顏色,通常採用熱針觸探2~3s(儘量不要超過3秒,因為綠松石受熱會褪色發生炸裂)裂隙和凹坑處,可聞到塑料的刺鼻味。而外觀似瓷松顏色的,掂手感較輕 。

綠松鑑定小技巧

1.觀察鐵線

由於地質因素的影響,很大一部分綠松石的表面會出現“鐵線”紋路。氧化鐵線呈網脈狀或浸染狀分佈在綠松石中,天然綠松石鐵線內凹,在交匯處有自然加粗的現象,有一定的延伸度,鐵線纖細,粘結牢固,與松石渾然一體。

2.觀察白色斑點

天然綠松石常見由高嶺石、石英等聚集而成的白色斑點,而染色或者合成綠松石則會顏色均一。

今天的日誌就到這裡啦,希望可以對大家購買綠松石有幫助,避免再次入坑~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自己感興趣的珠寶玉石,或是想了解的特定某種寶石的鑑定方法,小編會盡力為大家科普~

同時也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珠寶玉石培訓課程,更系統、全面地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希望大家都可以不用上當受騙,買到心儀的寶貝~

恆藝綠松石行:防入坑指南 之 假綠松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