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父母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近年以來,朋友圈流傳著許多關於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段子,其中不乏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但卻笑中帶淚,讓人感慨萬千。

據說一位孩子的媽媽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作業,也為了該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於是決定報考教師資格證。通過兩年的努力,最終成功拿到教師資格證。想起以前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三人合作的小品《奧運火炬手》,其中黑土給白雲做陪練,結果黑土練上去了,白雲卻……

父母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隨著孩子學習的課程越來越多,課業壓力越來越大,有家長的陪伴多少會讓孩子更加安心,遇到不會做的題還可以向家長請教。但是也並非是所有的家長都是好脾氣,有時遇到孩子不聽話,或者講了好幾遍孩子仍舊不能理解自己講解的解題思路時,難免會怒火中燒,一頓胖揍也是有可能的。孩子在緊張的氛圍中也會感到無所適從,這樣的低質量陪伴有卻不如無,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家長的陪伴都會產生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和反饋。

父母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應儘量做到先讓孩子獨立完成,也就是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哪怕是出現了錯誤,家長也不要立刻加以糾正,因為經常這樣做不但會打斷孩子的思路,還會讓孩子跟著家長的思路走,每當遇到遇到難題時就不願意自己思考,被動地等待著家長的“指導”,企圖從家長那裡得到答案。而這種依賴一旦形成,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

父母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時,還應該注意不要過於負面評價孩子。孩子在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很少能100%將習題都解答正確,在做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家長不應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上課幹什麼去了?”“這麼簡單的題怎麼就不會呢?”。長此以往,孩子會容易覺得自己比別人笨,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父母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

家長的陪伴,更多的作用在於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好習慣讓生命熠熠生輝。

如果孩子還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尤其是幼兒園升入小學一年級這一階段,適當地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適應新的學習形式,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迎接一個學業的新起點,也幫助孩子獲取良好的學習感受和調整適當的學習心態。因為很多孩子厭學都是在小學階段形成,如果這一時期沒有從幼稚園那種隨便和隨性的學習模式中轉變過來,將錯失學習習慣的最佳培養時機,那麼在未來要加以糾正會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到底要不要陪伴孩子寫作業,相信各位家長心中自有一杆秤。還是那句話,孩子學習的道路還很長,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養成好的習慣,人生自會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