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紅日》的沈軍長,譯製片列寧的配音者,國寶級演員讓人敬佩


1919年3月,張伐生於哈爾濱市。他的父親早年參加民主革命在張伐七、八歲時客死他鄉。1932年張伐隨寡母遷居北平,靠人接濟就讀於志成中學。

1936年遷居上海,1937年畢業於君毅中學,就讀於華光戲劇學校。先後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上海藝術劇團演出話劇《蛻變》、《大馬戲團》、《秋海棠》、《夜店》等。

張伐的電影"處男作"是《亂世風光》,張伐在片中飾演銀行科長。1941年由金星影片公司攝製,但影片完成時,日軍已經佔領上海租界,影片被刪剪得支離破碎,不久又被禁演。

1947年,在影片《母與子》中飾演孤傲的"私生子"韓晨。張伐在影片中的表情:孤僻,冷峻,悲痛,憤恨,"帶給觀眾十二萬分的好感",張伐成功了!

1947年,在影片《太太萬歲》中飾演"沒有出息的丈夫"丈唐志遠。張伐出色地駕馭了這個新的角色,演來可圈可點,顯得功力不凡

1947年,在影片《夜店》中飾演小偷楊七郎。楊七郎這個角色成為張伐的"絕活",此後《夜店》雖多次在舞臺上演出,至今還沒有一位演員能夠超越張伐的演技。這期間,張伐先後飾演了年齡、性格差別都較大的角色,備受觀眾推崇和喜愛,成為當時影壇的“硬派小生”。

1949年6月,張伐到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上海解放了,張伐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主要演員。1950年,在影片《農家樂》中飾演生產組長張老五。

1950年,在影片《黃浦江故事》中飾演造船工人常桂山。

1950年,在影片《翠崗紅旗》中飾演師長江猛子。影片獲195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7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攝影獎,又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二等獎。

1952年,在影片《龍鬚溝》中飾演三輪車伕丁四。張伐氣質深沉,舉止穩重,形象質樸,尤其善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1953年,在影片《斬斷魔爪》中飾演公安局張處長。

1954年,在影片《偉大的起點》中飾演鍊鋼工人陸忠奎。

1956年,在影片《閩江桔子紅》中飾演橘農楊才發。

1957年,在影片《幸福》中飾演老工人胡師傅。

1957年,他還主演了話劇《駱駝祥子》,在舞臺上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祥子形象"。

1959年,在影片《不老松》中飾演老工人周師傅。

1960年,在影片《風流人物數今朝》中飾演老工人宋阿祥。

1963年,在影片《紅日》中飾演軍長沈振新。為了打好這一仗而食不知味、苦苦思索和萬般謹慎的精神狀態。審訊張小甫他那鏗鏘的嗓音,義正詞嚴的申斥,字字擲地作金石聲,用凜然正氣壓倒了邪氣,表現出我軍指揮員的氣魄,使滿座為之動容。

1963年,在影片《金沙江畔》中飾演桑格土司。他整天和藏民生活在一起,學習藏語和生活習俗,多次拜訪土司,瞭解上層生活。說的藏語是他自己配的音,他演的桑格土司就比較符合這個人物。

70年代後期,張伐又煥發了青春,1976年,在影片《征途》中飾演黨支部書記李德江。

1976年,在影片《江水滔滔》中飾演紀寶泉。

1978年,在影片《平鷹墳》中飾演石匠呂鎮山。

1979年,在影片《藍光閃過之後》中飾演市委書記唐輝。

1981年,在影片《子夜》中飾演吳老太爺。導演桑弧邀請他在《子夜》中扮演吳老太爺一角,這是個只有一句臺詞的小角色,張伐覺得很適合自己,欣然應允。

1981年,在影片《海望》中飾演國民黨元老曾志遠。

1983年,在影片《最後的選擇》中飾演老幹部馮慕白。

1984年,在影片《滴水觀音》中飾演公安局長。

1987年,在影片《最後的太陽》中飾演老銀行職員袁聖禮。

上世紀七十年代,張伐在譯製影片《列寧在一九一八》中給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依裡奇絕聲配音,至今餘音繞樑,成為中國譯製片中一支出彩的大手筆。

1993年12月12日,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為張伐半個世紀的演藝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不過,為人低調的張伐並沒有親自去北京領獎。

張伐夫婦與女兒。他的大兒子到新疆軍墾農場落戶。兩個女兒,一個在鞍山當工人,一個在安徽一家化工廠當工人。張伐的孫女張齡心在《琅琊榜》中飾演夏冬。

張伐一生主演或參演的影片、電視劇40餘部,他飾演過商人、工人、農民,也飾演過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還飾演過高級領導幹部。張伐無論飾演哪種角色,都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2001年3月29日上午6:20分,張伐因患食道癌擴散為肺癌在上海逝世,享年82週歲。上影廠領導說:張伐是對上影廠很有貢獻的藝術家,生前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從不向廠裡提什麼要求,人品藝品俱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