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春曉:在四月最美的杭州西湖,遇見蘇軾心中的一方淨土

01

俗話說“上游天堂下有蘇杭”,西湖作為杭州的名勝之地,不只是自然的雕琢,更蘊含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清朝的乾隆皇帝就很愛西湖,前前後後去遊了好幾次,最終定出了“西湖十景”,分別是:

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鐘。

西湖的十景分別適合在不同的季節遊覽:

比如“斷橋殘雪”,看名字就知道,一定是在飄雪清冷的冬季最美;

“三潭映月”是在中秋節那晚,才能欣賞到二十四個月亮一齊倒映水中的奇景;

至於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一定適合在“柳垂金線、桃吐丹霞”的春天去賞玩;

四月的蘇堤楊柳依依、桃花灼灼、湖波粼粼……如此夢幻的美,讓人心生時空交錯之感:大約在900多年前,此地曾有一位體察民情的好官,他捻鬚北望、清風兩袖,他的足跡踏遍每一寸土地,為百姓而奔忙。

今日的蘇堤,正是這位好官功績的明證,他就是蘇軾。

蘇堤春曉:在四月最美的杭州西湖,遇見蘇軾心中的一方淨土

02

1089年,7月的西湖十分酷熱。

時年52歲的蘇軾剛剛奉命抵達杭州,擔任浙西軍區鈐轄兼杭州太守,同行的還有他的摯交好友秦觀。

秦觀與蘇軾同住,他發現一向愛書如命、手不釋卷的蘇軾,在到這裡的整整一年半期間,竟然都沒有碰過一書本。

倒不是因為這裡的湖光山色格外瀲灩(雖然那是事實),而是蘇軾一門心思都撲在了公務上。

他太忙了,忙著寫申請向太后要撥款,忙著做方案進行城市革新。

在這一年半里,他主持修建了城市的清潔供水系統、醫院、疏浚鹽道、治理西湖、穩定糧價……為此他不惜得罪朝廷及浙西的官員,可以說是“雖千萬人亦往矣、吾輩隻身救濟饑饉”了。

蘇堤春曉:在四月最美的杭州西湖,遇見蘇軾心中的一方淨土

03

蘇軾上任期間,最關心的就是杭州城的用水問題以及運河淤泥的治理。

當時的杭州城內有兩道運河,以南北方向穿過城市連接錢塘灣。

不過,由於錢塘灣的水攜帶有很多淤泥,因此,運河很容易堵塞,每四、五年都要疏浚一次。

在當時由於沒有大型機械的輔助,疏浚運河花費多不說,而且相當耗時耗力,百姓苦不堪言。蘇軾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決心改善這種現狀。

1089年10月,在到任的三個月後,蘇軾開始著手整治運河問題:他設法使海水從別處流入茅山運河,並在錢塘江修建水閘;此外,他還新開了一條運河,三管齊下,一舉解決了杭州城的供水和淤泥沉降的問題。

經過蘇軾的治理,城外運河的水竟罕見的深達八尺,因此城中的父老鄉親人人對他敬服感佩不已。

蘇堤春曉:在四月最美的杭州西湖,遇見蘇軾心中的一方淨土

04

現在的杭州西湖,風格旖旎美不勝收。其實在蘇軾上任時,西湖的湖面蔓草叢生、日漸萎縮。這可是早在唐朝時代,就灌溉了杭州城大部分稻田的西湖啊,蘇軾眼見此情此景感到十分痛心。

1090年4月,蘇軾向太后上書,請求撥款以治理西湖、清理水草。

獲批准後,蘇軾和數千人一起,開始了這項浩浩蕩蕩的大工程,歷時四個月,終於將西湖中的水草和淤泥清理乾淨。

可這些開挖出來的淤泥怎麼處理呢?蘇軾想出了一個妙計:用來建築湖上的長堤。後來人們為了銘記他的功績,將其更名為“蘇堤”。

蘇堤春曉:在四月最美的杭州西湖,遇見蘇軾心中的一方淨土

05

蘇軾比歷代所有官員都了不起的是:他懂得欣賞美、創造美。

在修築完蘇堤之後,他覺得這個堤防光禿禿的,實在太難看了。於是,他命人在旁邊種上桃樹和柳樹。每到春天,西湖夾岸嫩綠的柳葉搖曳著桃花的紅,才有了千古聞名的“蘇堤春曉”。

現在的西湖每日裡遊人如織,歡聲嬉笑。可別忘了,當年曾有一位失意的詩人在此處吟哦: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美麗的西湖,恍如他的另一方心靈淨土。

西湖治癒了他的心,他亦溫暖了我的心。

蘇堤春曉:在四月最美的杭州西湖,遇見蘇軾心中的一方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