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接下來你將讀到:

1. 泰國電商面對的挑戰

2. 泰國電商行業的趨勢和機會

前天關於泰國電商的文章發出去之後,有船長表示想要多瞭解一下泰國電商的實際發展情況,特別是都有什麼“坑”和“機遇”。所以小羅盤決定在接下來為7點5度即將於3月份在曼谷舉行的“SEA-commerce”系列活動來一個預熱,詳細介紹泰國電商行情和趨勢。

泰國電商面對的挑戰

挑戰一:大魔王是貨到付款

說到支付方式,泰國已經在東盟幾個國家裡名列前茅。這兩年當地政府半強制性推動的Promptpay 和各種二維碼支付,再加上金融服務底子不差的泰國78%的人口擁有銀行賬戶(信用卡的持有率稍微弱了一些,只有6%左右),所以多少在支付方面有了一些收穫。但即使像Promptpay這樣的號稱“全民支付”的系統,目前也沒能將國民的支付習慣扭轉過來,網購的支付主流還是那個大魔王—COD(Cash on delivery)。

根據泰國電商代運營企業aCommerce的數據,貨到付款仍然是泰國客戶首選的主要支付方式。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泰國線上購物的支付方式百分比統計(2018年),其中COD是主流

支付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問題,但因為COD而產生的成本卻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大環境下退單率會非常高(賣家未付錢),從而導致了賣家要採取提高售價來平衡退單後所造成的損失。這隻算了下單之後的成本,還有更多是買賣雙方在沒有支付工具加持和冗長的交易流程情況造成的轉化率偏低的“沉默成本”,前者還可以估算,但後者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挑戰二:基礎設施不健全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泰國湧現出了不少提供“次日達”服務的快遞公司,其中新老玩家包括泰國郵政,Skootar,來自香港的Kerry Logistic嘉裡物流,Lalamove和LINE MAN等。根據一位在泰國賣3C品類的船長透露,Kerry是比較有潛力的一家。多家快遞的火速佈局下,哪怕像曼谷這樣的“全球第一堵城”,完成次日達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但是在出了曼谷範圍的偏遠地區連公路都還沒有,要完成這樣的使命短期內不可能。根據eCommerceIQ收集的消費者數據,長時間交貨是泰國購物者不喜歡網購的一個關鍵原因。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泰國人對網購體驗不滿意的原因佔比(來源: ecommerceIQ)

所以對於泰國的電商企業來說,重點發展的地區仍然被限制在曼谷和幾個重要城市,這樣的限制目前在所難免,進入農村還言之尚早。

挑戰三:對網購安全性的擔憂

根據泰國電子交易發展部(ETDA)的統計,泰國40%的人口沒有嘗試過網購,主要擔心的就是被騙,每個月2000宗報到ETDA的用戶投訴中有超過一半是因為遇到了欺詐。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超過一半的泰國人怕網購時被騙

泰國電商行業的趨勢和機會

1. 3C類在網上賣的最好

泰國人民日常會去當地的商場購物,比如在購買手機這件事上,多數人喜歡直接去MBK或者 Pantip Plaza這樣的購物中心,因為不僅可以現場試機,而且在付完款後立馬就可以帶愛機回家。不過近些年,隨著泰國電商的迅速發展,電商平臺上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例如Lazada一家就有1470萬件3C類相關產品,線下店幾乎不可能覆蓋這麼多SKU。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網購這類商品。目前,在泰國人民最喜愛網購商品排行榜裡3C類產品排在首位。

在今年的雙十一和雙十二,根據Lazada公佈的銷售數據來看,3C類產品以傲視群雄的姿態斬獲榜首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泰國電商的品類佔比(2018,來源:ecommerceIQ)

2. 垂直類電商存在新的藍海

在東南亞電商市場這盤棋裡,已經有多家耳熟能詳的全品類電商平臺,Shopee, Lazada, JD.com, Central等,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無疑是有難度的。泰國電商代運營aCommerce的首席營銷官Shejie Ho,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和對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瞭解,給出了獨家破局之法——

基於內容生態且精細化的垂直電商。他認為垂直電商玩家可以在某一個領域裡集中發力進行營銷,從而打造一個自主的品牌,然後通過社群化的運營方式來增強顧客對該平臺的忠誠度和黏度。

就拿泰國市場目前最受歡迎的3C類產品來說,這個領域已經聚集了不少玩家,小羅盤可以隨口說出來的就有JIB、Advice、Power Buy、IT City、Banana Store、Munkong Gadget等等。其中排名靠前的JIB已經成為了泰國領先的科技產及配件的在線銷售平臺之一,包括線上和線下的銷售。而Munkong Gadget則是泰國專門銷售音頻設備及相關配件產品的連鎖店,可以說是非常垂直的了。而這幾年憑藉自有的電子商務平臺,Munkong Gadget也已成為泰國音頻設備在線銷售的領導者。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3. 對於國際品牌的需求

研究機構Y&R Thailand在2018年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泰國的消費者對於知名國際品牌情有獨鍾,相較於本土品牌,他們更願意花錢購買這些國際品牌。一個新的國際品牌進駐泰國時,總會為自己的入場做些大張旗鼓的宣傳來博得關注,泰國人對這些宣傳沒有表現出“鋪張浪費“的反感,反而樂意看到有更多渠道可以買到國際名牌。當這些海外品牌開業的時候,無論是Krispy Kreme,Ben's Cookies還是H&M,門口大排長龍的現象都挺司空見慣的。在過去幾年裡,已經有100多家外國品牌在泰國開了旗艦店。除了線下的實體店,很多泰國的財團的大佬瞄準時機,也紛紛進入了這塊,開啟了線上銷售外來品牌的模式,搶佔市場份額。泰國富豪榜第三的Chirathivat家族旗下的Central.co.th 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這個網站上面你可以盡情享受海淘樂趣,所有海外品牌應有盡有,東南亞老牌大家族的底氣就是讓人佩服的本土渠道和國際名望,難怪京東在進入泰國的時候,也先找到Central Group合作。2017年Central還收購了東南亞時尚電商鼻祖Zalora在泰國的業務,改名為Looksi。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Central.co.th首頁

以上就是小羅盤基於Austrade(澳大利亞政府貿易和投資促進部)發表的最新泰國電商報告和採訪了一些當地從業者後得出的觀察,但是這樣的信息整合只能解揭開泰國電商行業的冰山一角,再次提醒看到這裡的船長們,7點5度將於在3月底在曼谷舉辦第二屆SEA-Commerce峰會,小羅盤將會逐步透露報名的方式,請船長持續關注每天的平臺推送。

在泰國做電商要注意這些坑和機遇

越南SEA-Commerce Summit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