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從化區,廣東省廣州市轄區,廣州市城市副中心,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

總面積1974.5平方公里

區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區接壤,南面跟蘿崗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岡、新豐縣相連。

北迴歸線橫跨境內南端的太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有旅遊景區近20處,包括碧水灣溫泉度假村、廣州抽水蓄能電廠旅遊度假區等國家4A級和3A旅遊景區,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

抽水蓄能電廠旅遊區等4個廣州重點生態旅遊區以及廣裕祠、五嶽殿等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呂田獅象巖人居遺蹟、明朝時期的眾多古村落文物古蹟、世界最高的北迴歸線標誌塔等一批文化景觀。

概述

從化區屬廣州市轄區,全市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公里,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公里。2008年全市總人口為556790人。區政府駐街口街道。 穿城而過的北迴歸線(即23.26 。N)為溫、熱帶的分界線。


自然地理

從化全境屬半山區。市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臺地為主。市內最高點為良口的天堂頂,海拔1210米,是從化市東部與龍門縣的分界山。最低點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區街口街中心區(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內川流縱橫,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蓮麻河,年均水量22.7億立方米。


氣候條件

從化屬南亞熱帶季候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21.4℃,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極端氣溫記錄為38.1℃和零下7℃。四季特徵為春季冷暖多變,陰溼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溫高,時有大風和暴雨;秋季氣爽少雨,常遇乾旱和“寒露風”;冬季多晴天,氣候乾燥,常見霜凍。氣象災害有水災、旱災、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等。


礦產資源

主要有鎢、錫、鉍、鉬、銅、鐵、鉭、鈮、鉛、鋅、黃金、鈷土、綠柱石、瑩石、鉀長石、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和高嶺土等48種;地下水資源主要有熱水各礦泉水,溫泉風景區熱水泉眼有13處,日湧量約1400立方米,水溫最高70℃,含弱放射性氡和對人體有益元素,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植物資源有栽培植物119種,野生植物中有油料植物60多種,藥用植物有200多種,纖維植物有幾十種,觀賞植物有名貴的野蘭花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較珍貴的有金錢龜、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這些資源為從化人繁衍生息提供了條件。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地區旅遊

從化區文化旅遊景點達十多處。廣裕祠、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泉”的從化溫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蘇打、氡元素名泉;境內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第二廬山” 之稱;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被評為“3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1]、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全市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天倫酒店、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閒度假酒店。


地區歷史

從化區歷史悠久,這裡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裡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


縣級權限鎮

廣東有中心鎮277個,分佈相對均衡,這個措施打破了“綜合指數”指標的唯一性,可以帶動簡政強鎮事權改革的均衡發展。其中廣州從化市鰲頭鎮、肇慶高要市金利鎮、惠州博羅縣羅陽鎮、雲浮雲安縣鎮安鎮、茂名茂港區羊角鎮為中心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配套探索縣級權限鎮和地級權限縣改革。

在經濟發展、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民生事業等方面賦予試點鎮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職權。

對管轄各試點的縣(市、區),除需上級政府統一協調管理的事項外,賦予其部分地級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被賦予部分地級市權限的縣(市、區),可根據本地實際,參照對中心鎮的放權模式,對具備條件的其他鎮簡政放權。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歷史沿革


古代

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劃地設置從化縣,隸屬廣州府,清襲明制。

明朝,從化縣行政區劃設鄉、都、堡、圖。明祟禎7年(1634),從化縣設1個鄉稱寧樂,1個都稱流溪,全縣劃分為水東、水西、馬村、流溪4個堡,分轄18個圖,186個村。清襲明制,全縣仍設4個大堡,後各大堡分設若干堡。清宣統三年(1911),全縣劃為東、西、南、北、中5個民團局。

近代

民國25年(1936),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從化縣再次劃歸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一年後,改隸屬廣東省政府專員公署直屬督察,至1949年。

民國期間,從化縣行政區域進行過5次較大的調整,3次小調整。民國26年,全縣改置3個區,轄24個鄉,236個保,2664個甲。民國35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6個鄉,22個保,2516個甲。

現代

1949年10月13日,從化縣全境解放,隸屬廣東省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粵北行政區(後稱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8年10月,從化、佛岡兩縣合併稱從化縣,仍屬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員公署管轄。

1960年9月,從化縣劃歸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1961年4月,從化、佛岡重分為兩縣,各轄原有地域,從化縣仍隸屬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至今不變。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建國後,從化縣行政區劃進行了7次較大調整:

1. 1949年至1952年行政區劃。全縣設置5個區,16個鄉,250個行政村,區、鄉、村都稱人民政府。1951年11月,原清遠縣鰲頭鄉劃歸從化縣管轄。

2. 1953年至1956年1月行政區劃。全縣改設6個區,95個鄉,2個鎮。區政府改稱區公所,鄉、鎮稱人民政府。


3. 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行政區劃。全縣撤區改鄉,改設30個鄉。1957年,全縣30個鄉合併為呂田、流溪、良口、桃源、灌村、大江、神崗、太平、街口、麻村、棋杆、鰲頭12個大鄉及街口鎮。1958年,全縣12個鄉合併為1個街口鎮和街口、大江、桃源、神崗、太平、棋杆、鰲頭、良口、呂田9個鄉。1958年5月,原清遠縣龍潭區劃歸從化管轄。

4. 1958年10月至1960年3月行政區劃。1958年10月1日,全縣成立街口、江浦、太平、鰲頭、良口、呂田6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0月23日,從化、佛岡合併為從化縣,設9個人民公社。1960年,縣內除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劃分為15個人民公社。

5. 1961年4月至1978年4月行政區劃。1961年4月,從化、佛岡分縣。從化縣除設置1個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分設為12個人民公社。

6. 1983年12月至1985年底行政區劃。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改設為區公所。

7. 1987年後的行政區劃。1987年1月,全縣完成撤區建鄉、鎮,設9個鎮和3個鄉。1988年2月,原溫泉鎮分設桃園、溫泉兩鎮,同年8月原併入街口鎮的江浦、城郊恢復建置,同年10月東明、棋杆、民樂3個鄉改為鎮建制。至此,全縣轄街口、太平、神崗、江埔、灌村、溫泉、桃園、良口、呂田、東明、城郊、棋杆、鰲頭、龍潭、民樂15個鎮及廣州市屬的橫江農場、民樂茶場、流溪河林場、大嶺山林場和黃龍帶水庫管理處5個場(處)。

你真的瞭解從化嗎?


據《今縣釋名》:“峒獠談觀福,恃險為亂,明弘治二年(1489年)討平之,因置今縣。”取服從教化之意。

1994年3月26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4]48號):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

1998年,從化市轄15個鎮,210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15個鎮為街口鎮、太平鎮、神崗鎮、江埔鎮、灌村鎮、溫泉鎮、桃園鎮、良口鎮、呂田鎮、東明鎮、城郊鎮、棋杆鎮、鰲頭鎮、龍潭鎮、民樂鎮。

2000年,從化市轄15鎮。總人口517552人,各鎮人口: 街口鎮 84825 、太平鎮 45093 、神崗鎮 45466、 江埔鎮 49537 、灌村鎮 18625、 桃園鎮 22622 、溫泉鎮 5552、 良口鎮 28049、 呂田鎮 23265 、東明鎮 8663 、城郊鎮 48389 、棋杆鎮 26535 、鰲頭鎮 39205 、龍潭鎮 37111 、民樂鎮 12430 、橫江公司虛擬鎮 7755 、民樂公司虛擬鎮 9482 、流溪河林場虛擬鎮 494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現在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2000年人口普查)

2002年,從化市轄15個鎮(街口、城郊、溫泉、良口、東明、桃園、呂田、灌村、江埔、神崗、太平、棋杆、龍潭、民樂、鰲頭)。

2004年2月24日,從化市將15個鎮調整為3個街道、5個鎮。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2014年2月12日,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以原從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從化區的行政區域,從化區人民政府駐街口街道新城東路99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