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海2018年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海2018年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

周青平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 青藏高原牧草育種崗位

燕麥(Avena sativa)屬於禾本科燕麥屬的一年生糧飼兼用型作物,具有耐寒、抗旱、耐貧瘠等特點,適宜於生長在氣候涼爽、雨量充足的地區。在我國燕麥種植區主要分佈於華北、西北、西南、東北及青藏高原等地區。在青藏高原及周圍地區主要種植皮燕麥用於家畜的飼料。燕麥對於高寒氣候的適應性較強,易栽培且產量和品質均較好。高寒牧區的牧民已經形成了種植燕麥作為家畜冷季補飼飼料的傳統,燕麥也已經成為高寒地區高產優質人工草地建設中的主要草種之一。目前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燕麥的種植面積較大,約佔人工飼草種植總面積的70%,為放牧家畜提供了大量的飼草料,有力的緩解了天然草地的放牧壓力,推動了高原特色草地畜牧業的發展。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青海省燕麥種植面積最大,高達1.0×104hm2。目前青海省種植的燕麥品種以皮燕麥為主,主要包括青引2號、青海444、林納等品種,基本形成了東部農業區以燕麥種子生產為主,環青海湖地區以燕麥等混播飼草生產為主,三江源地區以燕麥青乾草為主的燕麥種植生產格局。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實施以及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牧草的種子需求量逐漸增加。目前,青海省生產的牧草種子量已經無法滿足青藏高原地區人工草地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和退耕還草的需求。因此,利用好青海省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加快建立高質量的牧草種子生產基地,保證優良牧草種子的供應十分迫切。為了解青海省目前燕麥種子生產和經營現狀,分析草種子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藏高原牧草育種崗位與海北綜合試驗站於2018年8月份對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大通縣和海東市的平安區、互助縣、民和縣等5個縣(區)牧草種子生產和經營情況進行了調研。

青海省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以上

青海省生產的一年生牧草種子主要為燕麥和小黑麥。在2016年青海省燕麥種子田面積達25萬畝,種子田主要集中在西寧市湟中縣、大通縣和海東市的平安區、互助縣、民和縣等區域。2018年8月份對以上燕麥種子主產區的生產情況進行調研,其中湟中縣燕麥種子生產田面積最大,達8萬畝以上,平安區6萬畝,大通縣5.5萬畝,互助縣5.3萬畝,民和縣0.6萬畝,總面積達到25萬畝以上(表1),比2016年的種子生產面積略有增加。

青海省生產的燕麥品種主要為青海甜燕麥、青海444、青引2號、白燕7號、林納、加燕2號等國內品種和國外品種牧樂思。播種方式採用條播,行距為15 cm,播量為12~20 kg/畝。底肥為磷酸二胺10 kg/畝,尿素5 kg/畝,根據燕麥生長情況追0~5 kg/畝尿素。在我國化肥施用零增長的倡導下,種植戶使用“化肥+有機肥”的模式進行施肥,既節約成本又減少對環境的汙染。燕麥種子生產田中的雜草多為灰綠藜、野油菜、馬蹄金等闊葉類雜草,主要使用2-4D丁酯、本黃龍等除草劑進行雜草防除。

表1 2018年青海省部分縣(區)燕麥種子生產田種植情況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海2018年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

青海省燕麥種子生產田分佈在不同地形和海拔高度區域。一部分燕麥種子主產區域在低海拔地區(海拔低於2400 m),當地人將該區域稱為淺山地區,淺山地區多為梯田,機械化程度不高或者只能進行人工作業。該地區降雨量較少,土地貧瘠,種子產量較低,約為150~200 kg/畝。另外一部分燕麥種子生產田在高海拔地區(海拔高於2700 m)的腦山地區,該區域地勢平坦,機械化作業程度高,土壤肥沃,降水豐富,種子產量可達300 kg/畝以上。

就燕麥種子生產的投入與產出來看,支出包括土地租賃、農藥、化肥、種子等,收入包括種子出售、秸稈及政策性補貼等方面。其中種子田平均種子產量在250 kg/畝左右,種子出售價格在2-2.4元/kg,政策性補貼如國家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項目、國家糧改飼試點項目、青海省農區飼草種植及青海省耕地複種飼草項目等項目50-100元/畝,綜合計算開展燕麥種子生產可獲純收益為384~570元/畝(表2)。

表2 2018年青海省部分縣(區)燕麥種子生產田投入和收益情況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海2018年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海2018年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

除了大面積種植燕麥進行種子生產以外,青海省部分縣(區)還生產小黑麥種子,種植品種為黑飼麥1號,種子生產田集中在西寧市湟源縣、湟中縣、大通縣等區域,其中湟源縣小黑麥種子生產田面積較多,為1~2萬畝。每年4月底開始播種小黑麥,條播,行距為15 cm,播量為15~20 kg/畝。施20 kg/畝有機肥、15 kg/畝磷酸二胺、7.5 kg/畝尿素作為底肥,視植株生長情況追施一定量尿素。

青海燕麥生產存在的問題

◆ 種子的質量和產量有待提高

燕麥等牧草種子生產田未按照標準生產要求建立,沒有必要的隔離措施,除雜不徹底,導致草種混雜,純度不夠。目前,草種業仍處於發展初期,草種子企業加工規模小,精選設備配套不足,所清選的種子中秕種、小種較多,加之企業收購散戶的種子,種子的質量差異較大,牧草種子質量分級不清。另外,牧草種子市場監管體系薄弱,一些經營者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影響市場流通的商品種質量。

由於科技力量投入缺乏,牧草種子生產田建植和田間管理過程中播種、施肥、噴藥、收穫後管理等技術不成熟,引起無法出苗、植株營養不良或者倒伏等的問題,最終導致種子產量較低。此外,應對異常氣候的措施薄弱,如今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包括青海省降雨較為豐富,夏季多雨導致多地的燕麥種子生產田出現倒伏現象,嚴重影響機械刈割收穫,影響種子產量;秋季多雨,導致已成熟種子黴變,影響種子質量。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青海2018年燕麥種子生產總面積達25萬畝


◆ 配套機械缺乏,機械化程度較低

當前,大部分草種子企業處於發展初期,基礎較弱,資金缺乏,購買先進、精細機械的能力不足,進而影響田間作業效率和精細程度,造成播種不均、牧草生育期延後、收穫不及時、脫粒效果不佳等問題。此外,青海省農區大部分地勢不平,坡地、梯田面積較大,地塊較小,大型機械不宜耕作,甚至部分區域實行人工作業,嚴重限制牧草種子生產。

青海燕麥種子生產的建議

◆ 開展規範化種子生產

為降低生產成本,草種子企業可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牧草種子生產,同時多家企業可聯合購買機械或者相關部門支持成立一些機械器具先進的專業化公司。同時種子生產企業需要科學規範地進行生產,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各合作社和農戶需統一科學的播種、田間管理以及收穫技術。結合不同區域的無霜期、年均降水量、積溫以及年日照時數等環境因子,選擇適宜的區域不同品種類型。控制播種深度、播量、行距、株距進行規範化播種。在種子生產田管理中,嚴格控制施肥種類、施肥量、施肥時間等施肥技術,農藥種類、噴藥時間、噴藥量等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嘗試使用生長調節劑或者乾燥劑應對多雨天氣,實現高產栽培。青海省燕麥等種子生產為旱作,對嚴重乾旱區域可配置灌溉設備。

◆ 強化市場管理

地方有關部門在嚴格審定企業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牧草種子市場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對流向市場前的草種子進行淨度、其它植物種子、發芽率等指標檢測並分級,嚴把種子質量關,重罰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草種子的交易,樹立品牌意識,保護育種家和草種子購買者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