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區精神文明建設紀實:讓城市每個角落都能成風化人

近年來,旅遊勝地北戴河始終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主線,春風化雨般點滴撥亮“城市心燈”,涵養“北戴河氣質”,讓文明之花遍開。

在城市主要道路兩側,遊人眾多的沿海線及街道、公園、社區等微型公共空間,北戴河區設置了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公益廣告,多角度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每面牆都會說話,每個角落都能育人”。

打造保四路核心價值觀之路、東坡路雷鋒之路等20餘條精品線路,打造家風公園、好人廣場、平水橋核心價值觀公園及街頭理論微廣場、北戴河故事微廣場等。同時,增設標誌、標識、智能二維碼,讓市民遊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快速識別、預覽各微廣場地圖、內容,實現理論學習和核心價值觀宣傳的智能化、全域化。

緊跟新媒體發展步伐,建立微信、微博、貼吧、頭條號等各類新媒體60餘個,打造了以文明北戴河、北戴河之聲、北戴河微視聽為核心的新媒體矩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送到雲上、網上、線上,使廣大幹部群眾能夠實現指尖上的即時學習和互動交流。

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社會宣傳形式的有機結合,在全區應見、可見、能見的範圍內,實現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全覆蓋,將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涵養文明成為城市的一種氣質。

北戴河區歷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並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和潛移默化的活動效果,影響和帶動了一代又一代北戴河人。

早在1986年4月,北戴河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就聯合向社會發出《做高尚北戴河人號召書》,並於當月開展了“做高尚北戴河人”大討論活動,由此拉開了“做高尚北戴河人”的序幕。1996年以來,已連續22年不間斷地開展了“為北戴河添光彩”活動,重點對見義勇為、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方面的先進典型進行評選和表彰。

2010年以來,又連續開展了以好父母、好子女、好商戶、好村民、好居民為主要內容的“五好”評選活動。近兩年,該區又開展了以最美環衛、最美教師等為主要內容的“最美北戴河人”評選、表彰活動。

近年來,該區湧現出一大批各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如樂善好施,多年來救助120餘名輕生人員的郭文香;見義勇為,協助民警抓獲持槍逃犯的呂岩麗;每天自費餵食千隻海鷗的“海鷗媽媽”常英等。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至今,該區共有2500餘位先進典型受到不同形式的表彰。2017年,北戴河區獲評省級文明城區榮譽稱號。

北戴河創建文明城市,通過抓創建實實在在地辦實事、辦好事,讓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菸頭革命”讓北戴河區從市容衛生到市民素質,從旅遊環境到精神風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去年,該區打造“菸頭革命”升級版,由撿拾垃圾雜物向嚴格落實“門前五包”轉變,將“門前五包”由城區商戶拓展延伸到農村居民,進而實現全域菸頭垃圾不落地。

近年來,北戴河區把城市硬件提升作為夯實精神文明基礎的實力抓手,投資5600餘萬元實施了西海灘路、草廠中路、草廠新路等9條道路改造工程,徹底改善了城區路網狀況;投資5000餘萬元,實施了40餘個老舊小區改善提升工程。

同時,實施交通秩序整治和旅遊市場秩序整治攻堅戰,營造文明誠信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惠民指數。(河北日報 記者 孫也達 通訊員 宋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