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行情何處來?2018年上市險企年金險唱主角 投資收益均降

配合著小陽春的腳步,保險股行情也在逐步回暖,回顧“金三”的5大上市險企年報季,可謂成色十足。

今年以來,A股市場迎來上漲行情,上證指數更是從2400點一路上竄,直至4月3日站上3200點關卡。

保險股行情表現亦不落人後。2018年剛剛回A新股中國人保自2月25日開始,在股市回暖及次新光環加持下,在9個交易日內創下7漲停紀錄,備受關注。

其餘4家上市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表現不俗,今年以來,除中國太保漲幅稍遜於大盤外,其餘保險公司股價漲幅全部跑贏大盤,中國人壽的最大漲幅更是達到了52.13%。

股市信心從何而來?是高估還是業績支撐起股價?答案我們可以從年報裡窺得一二。

淨利小幅微增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74.04億元、79.22億元、180.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6%、47.2%、22.9%。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134.5億元、113.9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9.2%、64.7%。

與2017年相比,2018年中國平安吸金能力排名繼續蟬聯第一;中國太保前進兩名,排名第二;中國人保位於第三,排名保持不動;中國人壽丟失銀牌,屈居第四;新華保險雖然淨利大增,但仍排於榜尾。

從年報來看,迴歸保障、強調價值,成了每家險企的“關鍵詞”。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713.45億元,同比增長35.1%。

新華保險基本甩掉了躉交包袱,2018年新華保險躉交保費不到1億元。續期保費佔總保費的比例達到78.4%,同比提升8.2個百分點,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佔長期險首年保費比例達到99.6%,轉型優勢凸顯。

中國太保2018年壽險續期業務增速26.2%,新業務價值率達到43.7%。

中國人壽高舉“重振”大旗,不再追求規模,尋找價值之道。2018年,中國人壽壓縮躉交保費523億元,首年期交保費佔長險首年保費的比重達90.16%,續期保費佔總保費的比重達68.06%。

此外,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1年至2018年7年間,這五家險企歸母淨利潤總和增長了134%。除個別年份較上一年有所回落之外,總體看來,總利潤保持逐步上漲趨勢。從各家軌跡來看,中國平安7年增長451.47%,可謂一騎絕塵;中國人壽歷年間淨利震盪起伏劇烈,排名多年佔據第二名;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多年“相愛相殺”;新華保險常年排行老么。

其中,2018年,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和中國人保合計實現營收2.63萬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歸母淨利潤1581.9億元,只小幅增長了1.27億元,同比微增0.1%。業內人士認為,這與2018年整體權益市場低迷相關。

投資收益均下降

從投資端情況看,2018年受權益投資市場影響明顯,5家A股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平均總投資收益率大多低於5%。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5家A股上市險總投資收益合計3458.44億元,同比下降13.4%。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3.28%、3.7%、4.9%、4.6%、4.6%,平均總投資收益率為4.22%。

具體看來,中國人壽的總投資收益降幅最高,從2017年的1361.64億元,降至951.48 億元,同比下滑30.1%。

中國人壽對此解釋稱,“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跌影響,股票、基金價差收入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均為負值,導致公司總投資收益率較2017 年下降顯著。”

而總投資收益最高的則是中國平安。

數據顯示,中國平安2018年保險資金總投資收益為1259.7億元,總投資收益率3.7%;淨投資收益為1267.07億元,淨投資收益率5.2%。按保險子公司執行修訂前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法定財務報表數據計算,總投資收益率5.2%。

投資策略方面,中國平安提到,公司結合對市場利率的研究分析把握債券市場配置機會,繼續增配國債、地方政府債等免稅債券以及政策性金融債等長久期低風險債券,在國內市場長久期資產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進一步縮小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同時,公司動態調整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加大長期股權投資,降低權益市場波動影響。

同樣因為受到權益市場波動影響,中國人保2018年的總投資收益由2017年的491.5億元下降14.4%至420.67億元;淨投資收益由2017年的453.24億元上升3.5%至469.1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由2017年的6%下降1.1個百分點至4.9%;淨投資收益率為5.5%,與上年持平。

再看中國太保,2018年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510.73億元,同比減少4.4%,主要原因是受權益市場下行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加所致;總投資收益率4.6%,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同時,實現淨投資收益541.02億元,同比增長1.2%,主要原因是固定收益投資利息收入增加所致;淨投資收益率4.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新華保險提到,2018年公司總投資收益為315.86億元,公司淨投資為343.28億元,公司總投資收益率為4.6%,淨投資收益率為5%。總投資收益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波動。

年金險唱主角

再看保費,5家上市險企總保費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77%,各家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具體看來,2018年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費業務收入分別為7195.56億元、5358.26億元、4986.11億元、3218.95億元、1222.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93%、4.66%、4.65%、14.29%、11.89%。

而其中年金險保費收入的變化值得注意。數據顯示,年金保險在去年為四大保險公司貢獻不菲,保費收入近2000億元。自萬能險被監管叫停後,保障型產品仍為各大險企主要轉型方向,長期年金險成為了發展主力。

據統計,在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人壽和太保壽險保費排名前五的20款保險產品中,有11款為年金保險。此外,兩全保險、終身壽險、重大疾病保險也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優先選擇項。

具體看20款保險產品中,國壽有4款年金保險,1款兩全保險;平安有1款年金保險,兩全保險3款,終身壽險1款;新華有3款年金保險,重大疾病和兩全保險分別有1款;太保有3款年金保險、1款終身壽險及1款兩全保險。

2018年10月1日實施的《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指出,支持並鼓勵保險公司大力發展長期年金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開發的長期年金保險產品,應重點服務於消費者長期生存金、長期養老金的積累,併為消費者提供長期持續的生存金、養老金領取服務。

高管薪酬差距大

在5家上市險企中,平安一直是有點特殊的存在,這一點從企業高管的薪資上也能體現。在薪酬排名前十的高管中,有9位來自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稅後報酬總額518.96萬元,遠高於其餘險企董事長年薪,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366.68萬元,令其他董事長望塵莫及。

除薪酬外,馬明哲還擁有中國平安不少股份。截至2018年年末,其持有112.06萬股中國平安A股,按照中國平安2018年12月28日56.1元/股計算,馬明哲持股市值約為6286.57萬元。

但馬明哲的薪酬待遇在平安高管並不算高,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常務副總經理陳心穎並列高管薪酬榜首位,2018年稅前收入達1457.88萬元。

此外,今年1月離任的原新華保險董事長的萬峰在2018年領取了276.17萬元的稅後報酬,個人所得稅為39.57萬元,稅前收入315.74萬元,位列董事長第2名、所有高管薪酬排行榜的第15位;太保的董事長孔慶偉稅前收入167.9萬元;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稅前收入僅為84.54萬元。

看完高管的薪酬,我們再來關注數百萬保險營銷員隊伍薪資。

營銷員數量上,截至去年12月末中國人壽銷售渠道總人力為177.2萬人;平安壽險代理人規模達141.74萬人;中國太保代理人總人力為84.2萬人;新華保險個險渠道規模人力37萬人。以上4家上市險企壽險營銷員合計為439.4萬人。

從行業關注的營銷員收入來看,2018年平安壽險代理人的月均收入為6294元,較2017年的6250元漲了44元。受年金險新單保費下降的影響,新華保險月均人均綜合產能4372元。中國太保壽險營銷員月均首年佣金收入1058元,同比增長6.5%。

砸錢科技求轉型

“行業發展有傳承有創新,壽險行業仍將處於轉型發展過程中,科技賦能、產業協同的發展趨勢正在加強,順應市場潮流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前景廣闊。”新華保險執行董事黎宗劍(代行董事長職務),在其年報的致股東函中說道。

事實上,2018年,保險與科技正在不斷加深融合,從互聯網保險階段大步跨向保險科技(InsurTech)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開始在保險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賦能。並從後端保險技術的優化升級,延展至保險產品、業務模式的創新以及保險機構內部運營管理流程的優化,對整個保險市場、保險機構和服務方式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為典型代表的中國平安,2018年堅定目標:“金融+科技”,從資產驅動轉型科技驅動。

年報顯示,2018年,中國平安致力於各項經營計劃的實現,以“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為指引,以科技引領業務變革,積極推動“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在年報中還提到,每年將前一年收入的1%用於科技研發,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平安的總收入為10821.46億元,按1%來計算,2019年預計有108億元投入科技研發。

中國人壽年報表示,2018年,公司聚焦多年積累的線下優勢持續發力,努力打造中國人壽特色的科技金融生態,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前後端有效聯動、實時智能的服務模式,助力公司業務快速發展,推動保險惠及更廣泛的社會公眾。尤其在智能服務方面,中國人壽已經建成了大數據、實時計算、智能語音、人臉識別、深度學習五大人工智能平臺,將智能技術融入各個經營環節。

中國太保的年報則透露,數字化已全面融入中國太保的業務管理、投資管理、綜合管理等領域。同時,新技術應用為其轉型發展換裝新“引擎”,賦予新動能。比如,中國太保統一門戶“太平洋保險”APP ,讓客戶一個APP 通辦所有保險業務的願望成為現實;智能保顧產品“阿爾法保險”訪問量可按需定製,讓保險更懂客戶;“靈犀”系列機器人實現多場景保險服務;“太好保”對不安全駕駛行為進行實時預警和有效管控,大大降低了司機的事故率和大案率等等。

事實上,中國人保在去年月份就正式發佈了“智·惠人保”理念,宣告全面啟動數字化戰略。同年6月,中國人保公佈了“3411”戰略規劃,管理層表示,“目前保險業的供需兩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比如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層出不窮,正在衝擊基於大數法則的傳統保險經營的基礎。”

此外,中國人保還在2016年9月成立了金融科技平臺,人保金服,併入股了螞蟻金服和中國銀聯等金融科技平臺。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