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 廣濟街口,與 對峙。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鐘,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鐘樓”。晚上的燈光襯托下會更加漂亮,顯得特別宏偉大氣,非常精緻。

“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在簷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樑,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不久,關中一帶連連發生地震,民間相傳城下有條暗河,河裡有條蛟龍,蛟龍在翻身,長安在震動。朱元璋怕了,心裡感覺不踏實,於是想辦法要壓著它。道人術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讓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鐘樓,鍾乃天地之音,可鎮住蛟龍。為此,朱元璋專門修了一個全國最大的鐘樓,並調來“天下第一名鍾”景雲鍾前來助陣。

“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鐘樓和 相隔很近,都是西安代表性的建築,鼓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頂部為重簷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簷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樑,頂部有鎏金寶頂。

“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鐘樓大四歲,基座為長方形,用青磚砌成,樓高33米,面積1924平方米。樓基正中闢有南北券門洞,連通 和 ,中間是 。樓簷下懸掛有巨匾,南為"文武勝地",北為"聲聞於天"。鼓樓斗拱彩繪,外觀莊重絢麗,與鐘樓為姐妹樓,登至二樓,憑欄可眺望 與全城景觀。

“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許多人說鐘樓鼓樓其實就是一座建築而以,但它的歷史古蹟比其他更為吸引人。在鼓樓第三簷下,南北各懸匾額一塊,南面為“文武盛地”,北匾為“聲聞於天”。

“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從鼓樓出來,繞到背後就是網紅盛地回民街,到西安一定要打卡的地方,西安回民街作為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廣濟街、 、 、 、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合而成。

“暮鼓晨鐘”西安這座600多年曆史的鐘鼓樓遙遙相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