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儒、釋、道三家各自發展,各有傳承,衍生出眾多支派開枝散葉,併成為華夏顯學,統貫著學術與文化的命脈。

後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這種文化氣氛中修身立人,做著出人入世的事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終是在矛盾鬥爭與融合參透中發展。

猶如三枝奇葩,各彰異彩,互相輝映,歷代也多認為三者之間有著彼此補充的作用,故有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

道家機敏的做人學問,不是追求陰謀詭計,也不是一味圓滑世故,而是一種智慧和謀略,它既防止別人傷害自己,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廣交人脈,左右逢源,事事暢通無阻。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儒家講究持重、勤謹、正氣、擔當以及自省、中庸的為人處世之道,體現了中正做事的學問。這種心態,讓人圓融通達,變得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成為社會精英。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佛家慈悲寬大,忍讓包容,視世間萬難為無物,不怨天尤人,從自然,呈本性,體現超脫修心的學問。有了這種心境,人就會變得豁達而堅強,遠離仇恨,避免災難,獲得人生的成功。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也是一個成大事的時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

如果你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那麼你只不過徒有滿腹經綸而無所用;

如果你一味老實耿直,不懂應變之道,那麼你也只能處處碰壁,逃脫不了平庸的魔掌;

如果你素來爭強好勝,百折不撓,不懂屈伸進退,那麼你也只能吃虧在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你總是心直口快,不加掩飾,不知用晦於明,藏巧於拙,那麼你也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成功與失敗的生動事例告訴我們:做人要聰明不外露,做一個糊塗的精明人,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萬事都要留有餘地,要經營好自己的人脈,八面玲瓏路路通,要學會低頭,能屈能伸,忍字當先,要靈活為人,水流不腐,人活不輸,要善於調整自己的心態。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人生就跟著改變,要外圓內方,行欲方而智欲圓,做事要有看待事情的特殊眼光,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希望,要抓住機遇,敢於冒險,要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一點。

專注突破,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要敢於決斷,該出手時就出手,要從全局出發,能謀善斷,運籌帷幄,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開發思維,力求創新,在面對挫折是要力爭奮發,以毅力和堅忍攀最高峰。

掌握了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的方法,必能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在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大大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處處受歡迎,事事皆順利,從而成就卓越人生。

學習道家、儒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學,密切結合實際生活,可以解決現代人最關注的許多人生問題,諸如事業管理、婚姻家庭、為人處世、結交人脈、職場進退、修心以及養生等諸多方面,用最經典、最實用的人生哲學指導自己日常的做人做事,會更順利的成就事業和人生。

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本厚厚的智慧書,那麼,道家智慧是最機敏的一頁,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頁,佛家智慧是最超脫的一頁。

時代在變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這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和思考。

感謝前期關注與支持的朋友,請保持關注,

五體啟示錄,後續將完整系統地、從實質上真正地為你解答釋疑,帶你進入全新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