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最愛的《尚書》差點失傳 孔門弟子想出的這個辦法絕了

日本年號最愛的《尚書》差點失傳 孔門弟子想出的這個辦法絕了

近日,日本新年號“令和”引發熱議,從過往的年號來看,日本鍾愛去中國的古代典籍中尋找靈感:1300多年來,在日本從“大化”到“平成”的247個年號中,能夠確認到出處的年號全部引用自中國的古典著作,被引用最多的是尚書:有36個年號出自《尚書》,其次是《易經》。《易經》大名鼎鼎,年號出處最多的《尚書》是本什麼書?這本日本年號最愛的文獻古籍,兩次被焚燬又三次奇蹟般被發現,有著怎麼樣的坎坷傳奇的命運?

以下加粗文字為趙崎老師的公開課實錄:

日本年號最愛的《尚書》差點失傳 孔門弟子想出的這個辦法絕了

四書和五經流傳至今,還剩下《四書》和《五經》嘛!以前有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經》失傳了,此外,還有《尚書》的命運也很多舛。別的經典,我們基本上還能看到,有一些就殘缺了比如《尚書》。

《尚書》第一次被焚燬

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上節課講過的焚書坑儒。正本清源過,焚書 坑儒是兩件事,不是同一個時期發生的,也不是一個原因導致的。

焚的書裡就有《尚書》。為什麼要焚《尚書》?我們以前講過,焚書坑儒並不是所有的書被焚,我們不要一想到焚書坑儒就覺得秦始皇焚燒了所有的書,坑殺了所有的儒生,不是這樣的。秦始皇可能是一個暴君,但他不是那個最暴的暴君。有很多書(卜筮的書和農業種植學的書),秦始皇是下令不準焚的。焚書這個建議也不是秦始皇提出來,是李斯進諫的。當然,秦始皇能夠讓這個政令實行,說明他心中也想這麼幹。

焚書坑儒時《尚書》被焚燬了,這本書就失傳了,而且很重要的是當時坑儒時秦始皇還下令“不可以開私塾”。孔子的偉大就在於他開了私塾讓我們這些人可以讀到書。

不是開玩笑,因為在古代我們是讀不了書的,你不是當朝帝王將相的後輩,不可以讀書。孔子推行私學,但秦始皇嬴政禁止了私學,並且還不準議論以前發生的事情,即秦國以外的史實史書都不能討論,因為怕你太聰明瞭。秦國的政治制度就是最好的,不讓你看到其他國家的任何政治制度。

破了孔壁

所以這本《尚書》被燒了,以後也不能學了,久而久之就失傳了。秦到二世以後秦朝滅亡,代替它的朝代是西漢。西漢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皇帝,是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稱道的好皇帝。不只唐太宗,漢文帝漢武帝都很了不起,還有漢景帝,他們都是遵道家的文景之治。

先說漢文帝。漢文帝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他下了一道聖旨,召天下的古書,就是把以前秦朝弄散失的古書重新找回來,所以這個皇帝很了不起。聖旨下過後,的確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伏生。這個名字就很怪,苟延殘喘的一個人,叫伏生。他那一年已經九十歲了。他為什麼要苟延殘喘呢?可能就是為了要繼往生之絕學,他九十歲的時候脫口而出,背出來了一本《尚書》。

因為文本都被燒光了嘛,他還能記得。因為他是從那個年代活過來的人,當時的人背誦功底都很好,他脫口而出背出了一整本書,那本書共有二十八篇。《尚書》現在有很多版本,所以我們一定要認定,當時伏生口述出來的是二十八篇版本。

他口述的《尚書》叫做《今文尚書》。《今文尚書》不能顧名思義,不是 拿我們現在的話寫出來的《尚書》叫今文。為什麼叫《今文尚書》?實際上《今文尚書》發現的時間比《古文尚書》還要早,為什麼它不稱為《古文尚書》?

日本年號最愛的《尚書》差點失傳 孔門弟子想出的這個辦法絕了

今文尚書VS古文尚書

原因在這裡:我們要知道一個背景,當伏生口述一套《尚書》時,需要漢朝的人記錄下來。漢朝當時沿用了秦朝時的文字。秦國統一了很多東西,度量衡都統一了,那麼文字,秦國用的書法體先是篆,然後再漸漸地變成隸,漸漸地變到漢朝時,就徹底變成隸書了。所以用隸書抄寫的這本《尚書》稱為《今文尚書》,今文的意思就是漢朝當時的人能看懂的。記住了,那本版本是用隸書寫的。後來,漢文帝、漢景帝以後,又出現了一個很了不起的皇帝,當然你也可以稱他為“狗皇帝”,叫漢武帝。

漢武帝很厲害,有一個人也很厲害。漢武帝的厲害是對我們周邊的鄰居很厲害,他去打鄰居,但人家不打老婆。但是有一個叫做魯恭王的人,他不打別人,不是出去打仗,他打自己人,就是我們說關起門來打老婆的人。所以漢武帝是要表揚的,這個魯恭王做了一件很搞笑的事,他破壞了孔子故居的故宅牆壁,就是我們很有名的一件事情,叫做破了孔壁。他為什麼要去砸孔子家的那扇牆?不是我們現在說的要打倒孔子,那時候魯恭王的封地在魯地,那麼他的宅子一定在最好的地段,我們以前叫風水,現在叫地段很好。那最好的地段的風水是誰家啊?孔子家。

他就在孔子家的隔壁,要開始擴建他的宅子,他旁邊的鄰居是孔子。以前孔子還活著的時候他一定不敢,但是孔子已經死了嘛。那麼他就去鑿了他家牆壁,拆了他家牆壁不是為了給孔子去建新的牆壁,是把自己家延伸出來,但在做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不是敲了以後地下發現了墓地、古董。他敲開以後發現從牆壁裡面掉出一本書--《尚書》。拿到《尚書》以後,他們就做了一件事情,趕快核對是不是和之前伏生說的一樣,後來發現核對下來,那個老伏生真的厲害,一個字不差。就是從孔壁掉下來的那本《尚書》跟伏生的《尚書》相比以後,一個字不差,並且還多出了十六篇。多出來的《尚書》就是我們講的《逸書》。

古代經常有叫逸書的。以前有一本書叫《逸周書》,其實也跟《尚書》有關。因為我們知道《尚書》被孔子刪訂過,孔子刪訂下來覺得並不重要的,或者重複的文章,集在那邊稱為《逸周書》。實際上拼起來就是原版的《尚書》。

那麼在伏生的二十八篇重要文章之外,還有十六篇逸書。這本書《尚書》稱為《古文尚書》。為什麼發生在後面的事情反稱為《古文尚書》呢?因為用的字體不一樣,他當時這本書用的字體是小篆,為什麼是小篆而不是隸書啊?是先秦時候六國的文字,先秦時候六國的文字不是秦國最好看的,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不一樣的地方。 那《古文尚書》這個是由先秦時的文字,就是我們說的小篆所寫成的。

其實以前孔子包括他的門徒、門人,真的是很了不起,哪怕秦始皇要燒的時候他們還冒著生命危險把好的經典都藏在孔壁裡。這是我們要看的地方。別人為什麼這麼幹,不是為了這一輩子,他們能夠等到秦始皇死後當古董賣啊?不是這樣,是為了後世的人。

日本年號最愛的《尚書》差點失傳 孔門弟子想出的這個辦法絕了

現有的《尚書》是偽書嗎?

但是《尚書》的命運真的很多舛。這本書又稱為《壁經》,即孔子故宅壁裡面的書。後來到了西晉,東漢末年分了三國,曹操為晉朝、司馬家打工。晉朝實際上是我們漢人比較卑微的年代是吧?經常被別人幹。西晉到末年時又開始戰亂,只要一戰亂,我們就發現《尚書》第一個倒黴。

這次戰亂了以後《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統統沒有了。這次再散逸以後,到了東晉又開始和平了。和平時皇室又開始想,要集結,但這次集結和以前的集結,可能皇帝的感覺也不一樣了,老百姓的感覺也不一樣了。

上次來了一個叫伏生的人,送了二十八篇全是真的。這次來了一個人叫梅賾,獻上了一本《尚書》,並且是《古文尚書》,拿小篆寫的。他說這是他的傳家寶,非常厲害,一共有五十八篇。後來這本書就一直傳下來了,我們現在的《尚書》就是梅賾的那個版本。

我們有考據學之前,歷朝歷代都把這本《尚書》當作是真的,在那邊學啊、考試,但實際上,後來考古學家又發現更早版本以後,一核對,其實這裡面只有33篇是真正的《尚書》。

這33篇正好對應的是以前伏生的這個28篇版本。那麼其餘的25篇全是偽作。所以,我們現在說《尚書》是一本偽作,不是說它都是偽作,而是指他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偽作。而且如果不去仔細比照和區分的話你根本不知道真假。所以《尚書》的輪迴我們現在熟悉了吧。不是像我們這麼簡單的,即使我們現在能夠讀到這本《尚書》其實也很不容易,千年了留下來,而且經常經歷刀兵劫。

【趙師簡介】

日本年號最愛的《尚書》差點失傳 孔門弟子想出的這個辦法絕了

趙崎老師現為上海趙師漢學書院院長。 擅長古法易經占卜、前世催眠探索及禪修實證之學,提倡用儒釋道合參的方式教授漢學之理。 趙師多次受邀前往海外講學,為學者及企業家開設關於《古法易經》《禪修實證》等講座; 並相繼接受多家媒體專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