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北京公益講座信息彙總

所有講座,均為免費。如有遺漏,敬請告知


時間:4月2日週二14:00

地點:角樓圖書館一層

地址: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

主題:解讀《茶經》

主講:包福英

簡介:包老師帶領大家學習解讀《茶經》,並請大家品嚐有機古樹紅茶和高山壽眉,還有明前西湖龍井茶,一起在嫋嫋的茶香中尋找一絲寧靜吧。

時間:4月3日週三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二層多功能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及其文化遺產

主講:郗志群(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時間:4月4日週四14:00

地點:角樓圖書館一層

地址: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

主題:哲學與生活

主講:解虓虓(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簡介:解老師帶領大家共同研讀《中國哲學簡史》走近哲學巨匠馮友蘭的精神世界。立足當下,思辨人生,敢問路在何方?打破精神枷鎖,解放自我,放飛心靈!

時間:4月4日週四14:00

地點:海淀區圖書館四層多功能廳

地址:海淀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

主題:風箏裡的中國故事

主講:李曦(武漢大學歷史系碩士)

簡介:活動結合風箏地域特徵、歷史文化、製作工藝的講解和賞析,和觀眾們一起聽風箏的故事,鑑風箏的美妙,畫風箏不一般的優雅和講究。在這“草長鶯飛的二月天”,一起“忙趁東風放紙鳶”。

時間:4月5日週五09:30

地點:角樓圖書館一層

地址: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

主題:春風舞動又清明

主講:高巍(北京民俗學會會長)

簡介:古人對“清明”的解釋是——清淡明智,清明借得一絲春風和一縷陽光,不沾染冬的寒和夏的悶,確是讓人潔而明。此時的春最為明朗,而人和動物最為清醒,清眀風過,將春日慵懶一掃而過,春天的朦朧之意也慢慢吹散。

時間:4月6日週六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清明:祭祖踏青兩相宜

主講:邵鳳麗(遼寧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簡介: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冬至後一百零七日,春分後十五日,公曆的4月5日前後。作為節氣,早在漢代以前清明就已出現,而作為節日是從唐代開始的,清明節吸收了寒食節、上巳節的主要節俗。清明節以悼念祖先和春遊踏青為主題。主要的民俗活動有盪鞦韆、放風箏、蹴鞠、插柳、吃清明果等。從指導農事的節氣,到祭祀祖先、踏青春遊的節日,中國古人賦予了清明更多的文化意義。在這個生機盎然的春日裡,讓生者與逝者對話,讓現實與歷史交接。與逝者對話,是血脈親情的延續,是人倫孝道的彰顯。與歷史交接,是民族精神的傳承,是時代使命的擔當。自古至今,清明就是這樣一個死亡與再生交織、悲情與希望共生的春天裡的節日。

時間:4月6日週六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

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文學從美好的地方出發——《童年保衛戰》

主講:何南(兒童文學作家)

時間:4月6日週六14:00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五層文會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諸子三著:《論語》《莊子》《韓非子》

主講:常森(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時間:4月6日週六14:00

地點:角樓圖書館一層

地址: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

主題:清明小吃製作

主講:舍增泰(中國藥膳研究會常務理事)

簡介:“廚子舍”第五代傳人舍增泰大廚將帶著手藝做客角圖,跟您聊聊“廚子舍”的前世今生,並帶您親手做上一道清真名小吃——黃米艾窩窩。在清明時節,用這道經典寒食緬懷先人,傳承國風。

時間:4月7日週日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我們需要一個“生態文明日”——從“地球日”及其環保意義說起

主講:梅雪芹(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簡介:一年365天中有一個日子叫“地球日”。知道是哪一天嗎?是何時出現的?在哪裡出現的?為什麼在那時在那裡出現?又是怎麼樣出現的?“地球日”的出現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時間:4月7日週日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中國茶文化

主講:白麗萍(高級茶藝師)

簡介:茶樹的起源與分類;茶葉的發現與利用;中國茶葉主產區的地理分佈;中國茶葉的分類與代表性茶葉簡介;中國茶文化的蘊育與播散;中國曆代茶人及主要代表性作品;不同歷史時期中國人的主要飲茶方式及精神追求;中國茶文化對世界茶文化的貢獻;中華民族對茶葉的利用流變;茶葉的主要保健功能;品茶的主要社會功能。

時間:4月7日週日09:30

地點:角樓圖書館一層

地址: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

主題:插花藉草醉清明

主講:韓禕(國家認證高級插花師)

簡介:本週,來角圖,折一枝新秀,注一汪清泉,點三兩波光,浮繁花似錦。在這浮世之中,於角圖尋得一份寧靜的美好與漂泊的歸屬。

時間:4月7日週日14:00

地點:角樓圖書館一層

地址:東城區龍潭東路9號

主題:扎燕風箏

主講:楊利平(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簡介:放風箏是春日裡最浪漫的眺望,曠野無垠,小麥鬱郁,有一鳥翔於空,讓人嚮往。來角圖完成手作扎燕風箏,將所有的病痛與不開心一起在這個清明放飛吧!

時間:4月7日週日14:00

地點:朝陽區圖書館(勁松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朝陽區廣渠路66號院(百環家園小區)3號樓

主題:周易的源流與深遠影響

主講:馮存誠(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

簡介:講座是對《周易》的一次通俗、普及性的講解,主要介紹其產生、發展、流派及其與實用易學的關係。闡明《周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對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的廣泛深遠影響。

時間:4月12日週五14:00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五層文會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陶淵明的詩歌藝術

主講:錢志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時間:4月13日週六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明清皇宮檔案縱談

主講:李國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

簡介:本期講座分三部分縱談館藏明清皇宮檔案的篳路藍縷與文化內涵:一、明清檔案的歷史滄桑。評介明清檔案在北洋時期的八千麻袋事件,抗戰期間的南遷西運,以及後來又怎樣分存北京、臺北兩地;二、明清檔案的珍藏概略。披陳從皇帝諭旨到臣工奏摺,從大明地圖到晚清電報,從御用膳單到清宮醫案等各類宮中秘檔;三、明清檔案的文化開發。闡釋明清檔案在國家資治、文化建設、學術研究、影視創作、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的獨特作用。

時間:4月13日週六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京味兒文學——《湯爺的救贖》

主講:劉一達(京味兒作家)

簡介:《湯爺的救贖》作為“京味兒文學”的又一力作 ,主要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北京四九城一條老胡同裡的關於“失寶”和“尋寶”的故事。這部小說的最大亮點是書中故事情節曲折,細節生動,懸念叢生,環環緊扣,跌宕起伏,懸疑的謎底直到最後才揭開。作者將在講座現場與讀者朋友們分享這部小說的創作經歷和感悟。

時間:4月13日週六09:30

地點:西城區第一圖書館二層集體視聽室

地址:西城區後廣平胡同26號

主題:光影相伴

主講:崔莽(國家高級攝影評審師)

簡介:用光是攝影中最重要得技法,人們總是會關注光線,不論是方向,還是質量,卻忽略對影得觀察。其實,光與影共生相伴,有光的地方也有影得存在。這次,讓我們一起討論光與影得關係,也深刻認識一下影的存在。

時間:4月13日週六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大橫斷:探索美麗新世界

主講:楊浪濤(《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副總編)

時間:4月13日週六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地址:西城區文津街7號

主題:故宮古建小獸像(異獸篇)

主講:周乾(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研究館員)

時間:4月13日週六14:00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漂移與重構:變遷中的婚姻、家庭與性別

主講:戴錦華(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時間:4月14日週日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地址:西城區文津街7號

主題:關於古代蒙古人的姓氏

主講:烏蘭(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4月14日週日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

北京:文學與城市

主講:石一楓(作家)

時間:4月14日週日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有故事的地球氣候變化

主講:葉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簡介:首先從外星人重返地球入手,介紹地球氣候發生了什麼變化?然後剖析科學家是怎麼發現這些變化的,還會分析這些變化,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最後將從幾個方面講述全球的氣候變化學者正在做的工作。

時間:4月14日週日10:00

地點:海淀北部文化中心B1報告廳

地址:海淀區溫泉鎮白家疃海淀北部文化中心A座

主題:海淀山後名勝古蹟——城子山堯賴都墓景觀史蹟

主講:李進明(北京史地民俗學會會員)

時間:4月14日週日14:00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宇宙的結構和命運

主講: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時間:4月14日週日14:0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山水繪畫

主講:段浚川(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時間:4月14日週日14:00

地點:朝陽區圖書館(勁松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朝陽區廣渠路66號院(百環家園小區)3號樓

主題:地中海東岸的旅遊勝地約旦

主講:邱勝雲(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

簡介:約旦是一個保留著眾多地中海東岸古老文明遺蹟的國家,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探訪。佩特拉古城是約旦的國寶之一,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3600多年曆史的米格多勒神廟是世界上迄今已知最大的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廟宇建築。中約關係良好,雙方在各領域合作富有成果。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作為王子及國王曾11次訪華。自2004年起,中國企業每年在約旦舉辦貿易博覽會,面向周邊15個國家近40億人口。

時間:4月15日週一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二層多功能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北京道路交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主講:

常靜泉(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交通史志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簡介:北京的道路交通曆史悠久,特徵明顯,幾經變遷,形成系統。講座主要講述1949年以前北京圍繞古城區形成的棋盤式格局以及新中國成立後逐漸形成的以中心區棋盤式格局為基礎、環線加放射線為骨架的城市路網系統,闡述進入21世紀後,隨著人們的出行結構日益現代化、機動化,道路交通的和諧發展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時間:4月19日週五14:00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五層文會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元稹、白居易的盛唐記憶之異同

主講:杜曉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時間:4月20日週六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千秋記憶——《四庫全書》與文化傳承

主講:陳曉華(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簡介:人類,因文化而昌盛。文化具有記憶和傳承功能。記憶澄淨歲月,得益於老祖宗的饋贈;傳承是對記憶的加新,推動記憶走向未來。因此,記憶與傳承都是文化尤為重要的特徵,也是世界永恆的主題。《四庫全書》即是這樣一部記憶下中華文化千秋,傳承中華文化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叢書。

時間:4月20日週六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資本論與當代資本主義

主講:崔繼新(人民出版社編審)

簡介:《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果的集大成,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鉅著。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根據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論證了資本主義為共產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這部著作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了革命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時間:4月20日週六14:00

地點:海淀區圖書館四層多功能廳

地址:海淀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

主題:面向航天強國的載人航天之路

主講: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助理兼應用發展室主任)

簡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航天大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載人航天活動,包括阿波羅登月、和平號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等等,不僅大力發展了航天技術,彰顯了國際影響力,而且開展了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正式立項,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空間技術和空間科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與航天強國尚有很大差距。本次講座首先對國際載人航天發展歷程進行概述,然後分別從空間技術和空間科學兩方面對國內外載人航天發展現狀進行比較分析,最後面向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需求,對我國載人航天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時間:4月21日週日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地址:西城區文津街7號

主題:秦漢人為什麼相信陰陽五行說?——從中國古代天文學向占星學轉折說起

主講:章啟群(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時間:4月21日週日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美麗的藍色國土——我國海洋環境建設與保護

主講:郭志慧(北京市環保明星)、吳海成(自然資源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簡介:在浩瀚的宇宙裡有一顆蔚藍色地球,在地球的中國版圖中有約300m2藍色海洋國土,那裡有蜿蜒綿長的海岸,星羅棋佈的海島,千姿百態的美景,更有海洋給予人類無盡的恩惠:海洋是巨大空調器、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是生物聚寶盆、海洋是礦產的寶庫、海洋潮汐風能發電、海洋空間廣泛應用…… 你知道嗎?海洋會發脾氣造成海洋自然災害,人類汙染海洋也會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在此,倡導大家增強環保意識及執法監察意識,保護祖國海疆。關注海洋健康,守護蔚藍星球!

時間:4月21日週日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

行走在俄羅斯的田野上

主講:馬強(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間:4月21日週日14:0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書法

主講:黃力

時間:4月21日週日09:30

地點:西城區第一圖書館二層集體視聽室

地址:西城區後廣平胡同26號

主題:《茶經》新讀

主講:楊多傑(茶文化研究者)

簡介:主講人以《茶經》為魂,為您揭秘茶聖陸羽得鑑茶、泡茶、品茶智慧,解趣當下人的茶生活。

時間:4月21日週日14:00

地點:朝陽區圖書館(勁松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朝陽區廣渠路66號院(百環家園小區)3號樓

主題:大運河與清代北京物資供應

主講:劉仲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

簡介:大運河是清代北京物資運輸和供應的重要通道,除了漕糧之外,還有其木材、銅、鉛以及綢緞、瓷器等江南各種商品物資。大運河作為清代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設施,對於維護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政治穩定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運河是溝通都城與各經濟區的大動脈,是南北中國經濟聯繫的重要紐帶。運河不僅連接了各經濟區互聯互通,而且整合了傳統時代中國各經濟區,互通有無,提升了中國經濟力。

時間:4月21日週日14:00

地點:海淀區圖書館四層多功能廳

地址:海淀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

主題:中國古人的兒童教育之道

主講:張之鋒

簡介:中國古代人才輩出,其根本原因得益於中國古人對蒙養教育的高度重視。本講將對中國童蒙教育作宏觀概覽,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本代表典籍為例,介紹其基本教育理念及教學次第,使我們一窺古人兒童教育的智慧,反思當代兒童教育出現的諸多問題。

時間:4月26日週五14:00

地點:

國家典籍博物館五層文會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安史之亂中的李白和杜甫

主講:葛曉音(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時間:4月27日週六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從科幻作品走入科學世界

主講:劉興詩(科普作家)

時間:4月27日週六09:30

地點: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地址:西城區文津街7號

主題:中國古書是如何產生的?

主講:周少川(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時間:4月27日週六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萬世功過——四庫總裁乾隆

主講:鄭雲豔(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簡介:

對典籍的管理是昭示王朝統治合法性的工具,這一點與西方類似,卻遠超西方。以往西方學者常認為古代中國是一個集權和獨裁國家;儒者不可能與獨裁者達成共識。對“文字獄”與《四庫全書》關係的誤讀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它們是乾隆朝推行的兩項並行的國家政策,但絕非互為因果的兩項活動。這是由乾隆朝盛世和危機並存的性質決定的。

時間:4月27日週六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田漢——從貧苦農民的孩子到文化巨匠

主講:歐陽維(田漢之孫)

時間:4月27日週六14: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主題:文明的搖籃——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主講:於殿利(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時間:4月27日週六14:00

地點: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臨瓊樓二層

地址:西城區文津街7號

主題:歿後振芳塵:魏徵及其家族

主講:遊自勇(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時間:4月27日週六15:0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清末新政何以未能挽救清王朝

主講:崔志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簡介:清末新政,是對清政府最後10年實行的各項改革的總稱,它是晚清歷史上的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改革運動,是由清朝最高統治者發起和領導的自救運動。從新政改革內容來看,它是一場具有一定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化改革運動,但這樣一場具有一定歷史進步性的改革不但沒有挽救清朝的統治,反而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原因何在?本場講座將梳理清末新政的背景、過程、內容、影響等,從中得以看到這段歷史的不同層面。

時間:4月28日週日09:30

地點:首都圖書館B座四層第一影院

地址: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

主題:鄉村振興之路

主講: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簡介: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新一輪經濟轉型或將從鄉村振興開始。鄉村振興從哪裡入手?鄉村能否留得住人?鄉村產業如何興旺?本講座針對鄉村振興的若干問題,從生態學視角出發,介紹了鄉村振興的產業佈局、生態環境保護、農民就業等熱點問題,最後以12年生態農業實踐為例,介紹了高效生態農業最新進展。

時間:4月28日週日09:30

地點: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主題:地中海東岸的旅遊勝地約旦

主講:邱勝雲(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

簡介:約旦是一個保留著眾多地中海東岸古老文明遺蹟的國家,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探訪。佩特拉古城是約旦的國寶之一,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3600多年曆史的米格多勒神廟是世界上迄今已知最大的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廟宇建築。中約關係良好,雙方在各領域合作富有成果。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作為王子及國王曾11次訪華。自2004年起,中國企業每年在約旦舉辦貿易博覽會,面向周邊15個國家近40億人口。

時間:4月28日週日10:00

地點:海淀北部文化中心B1報告廳

地址:海淀區溫泉鎮白家疃海淀北部文化中心A座

主題:海淀山後名勝古蹟——娘娘行宮及周邊景觀史蹟

主講:李進明(北京史地民俗學會會員)

時間:4月28日週日14:00

地點:朝陽區圖書館(勁松館)三層報告廳

地址:朝陽區廣渠路66號院(百環家園小區)3號樓

主題:紫禁城匾聯文化

主講:李文君(故宮學研究所副所長)

簡介:匾額與楹聯是古代建築的重要陳設,宣揚教化之餘,兼具裝飾功能。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這裡保存有大量的匾額與楹聯。本講座將從匾聯的起源、形式、分類、功用、藝術價值、史料價值諸方面,對紫禁城匾聯做一全方位的梳理,以期您能更深入地瞭解紫禁城,熱愛傳統文化。

2019年4月北京公益講座信息彙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