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古裝劇騙了!這些妝容在古代才是“爆款”(上)


商周時期已經形成在面部進行妝飾的習俗,至隋唐五代時尤為盛行。面部妝飾常見的手法包括畫眉、敷妝粉、塗脂、點面靨、染額黃、描斜紅、貼花鈿、塗唇脂等名目。使用的材料包括妝粉、胭脂、石黛等。

中國曆代不同時期的審美習慣使面妝的種類異彩紛呈,如漢代的白妝,魏時的斜紅妝,唐代豔麗的桃花妝、酒暈妝,宋代素雅的薄妝等。然而各個時代的化妝習俗雖然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以膚白為美。圖為唐代瓷粉盒。

白妝: 婦女的一種面部妝飾。漢族婦女一直是以膚白為美,這種妝飾就是以白粉敷滿臉部,兩頰不施胭脂,多用於宮中婦女。另外也指民間婦女守孝時的一種妝飾。圖為唐代白妝仕女絹人。

桃花妝: 流行於隋唐時期的一種面妝,明清時期仍有這種妝飾。其做法是先在面部敷白粉,再將胭脂在手掌中調勻後塗抹在兩頰,胭脂塗抹得淡的稱為“桃花妝”。圖為周昉(唐)《調琴啜茗圖》裡畫桃花妝的仕女。

《侍女圖》中畫酒暈妝的仕女。酒暈妝和桃花妝類似,區別只在於胭脂塗抹的濃淡程度。因兩頰胭脂濃豔,好像飲酒後臉頰上泛起了紅暈,因而被稱為“酒暈妝”。

飛霞妝: 流行於唐宋時期的一種面部妝飾,多用於少婦。施妝時先以白粉覆面,再將胭脂塗抹在兩頰(此時為桃花妝或酒暈妝),最後在胭脂上再鋪上一層白粉,使妝容呈現出淡淡的淺紅色。張萱(唐)《搗練圖》中畫飛霞妝的仕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