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那什麼才是更好的書法風格呢?當然就是符合“文質彬彬”這個指導思想的了。所以,除了字要寫得漂亮,宋代文人還特別重視人品好這一點,而且,字好和人品好應該是圓融一體的。書法始於魏晉。在唐朝,王羲之的書法成為官方認定的經典,王氏書風成了士族階層文化權力的象徵。同時,唐宋時期,文人士大夫掌握了文化權力,他們就需要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文化,一套符合儒家觀念的文化。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於是,他們掀起了一場文化改革,從古文拓展到更多的文化藝術領域,其中就包括書法。為了更好地說明自己的主張,他們選擇了顏真卿作為典型。因為顏真卿符合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顏真卿的書法也做到了字形和人格,也就是審美和道德的完美統一。於是,顏真卿的書法成了反對王氏書風的有力武器。

宋代大儒朱熹講過一個故事,可以說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普遍心理。他說自己早年學習曹操的書法,好友劉珙學的是顏真卿的書法,他就對劉珙說,範本當然是越古老越好了。而劉珙反駁說:我學的顏真卿是唐代的忠臣,而你學的人呢,可是漢代篡權的賊子啊。朱熹就無言以對了。他因此得出了一個結論,取法不可不端也。意思就是說,選擇書法範本一定要慎重,要從根本上就選對。這個根本,指的就是作者的人品要好。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所以,宋代文人提倡的新書法觀念,簡單來說就是字如其人、少些炫技。為了闡明主張,他們需要一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樣的書寫才是這樣的。他們能找到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顏真卿。

為什麼說顏真卿就是最好的例子呢?因為字好、出身好、人品好這三條標準,他一個人全佔了。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條標準。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字寫得都好,這一點不用我多說,那是千年以來公認的。出身方面,顏真卿他們家族叫琅琊顏氏,跟王羲之他們家一樣都是世家大族。顏真卿曾經在文章中暗示,他們家是儒家八派中的顏氏一脈。那本有名的《顏氏家訓》,就是他家在北齊的祖先顏之推寫的。顏氏家族在唐代也非常顯赫。顏真卿自己就是四朝元老,官做的也很大,官至吏部尚書,還被奉為太子太師。

你看,出身又好字又好,王羲之有的條件顏真卿都具備,而且,他還有人品好這個加成。按我們現在的標準,王羲之的人品也沒什麼不好,只是,他不是儒家文人欣賞的君子人格。王羲之是魏晉名士,他留給歷史的身影是竹林七賢的那種範兒,喝酒縱歌、放浪形骸。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王羲之最有名的文章《蘭亭序》講的就是他們一群人開酒會,曲水流觴,特別風雅。北宋的儒家文人或許內心會嚮往這種生活,但拿他來當人格的榜樣,肯定不行。文人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孔子說,君子要持重、莊重。王羲之顯然不是這樣的。

而顏真卿不僅生活作風符合君子形象,而且他的君子人格是經過考驗的。顏真卿經受的考驗可是關乎生死的終極考驗,也就是要不要“捨生取義”。更重要的是,顏真卿不僅做到了“捨生取義”,他的故事還充分體現了“捨生取義”的崇高和複雜。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一生中,兩次面對要不要“捨生取義”的大關節,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這種對比充滿了戲劇性,特別能引起宋代文人在道德上的共鳴。

我們來看看這兩段故事。顏真卿第一次面對生存和大義的選擇,是在安史之亂的時候。顏真卿家族的很多人在這場戰爭中都成了忠勇的表率。他的堂兄顏杲卿在一次戰役中被俘,因為慷慨陳詞惹怒了安祿山,被殘酷折磨致死。同樣是帶兵平亂,顏真卿也跟堂兄一樣深陷困境。不過,他因為戰略需要,最終選擇了撤軍自保。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今天看來,顏真卿這麼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為大局而做出的妥協,是為了保住大唐的江山。但是,顏真卿本人卻陷入了痛苦中。他一方面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另一方面,又為自己沒有像堂兄一樣以就義來明志而感到很痛苦。換作是你,你是不是也會糾結,別人能不能理解你的選擇呢。你可能也會產生自我懷疑,面對同樣的情況,堂兄選擇誓死抵抗,自己卻跑了,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忠義呢?

帶著這樣的愧疚,顏真卿在晚年第二次面對類似局面的時候,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那時候,安史之亂早已結束,但大唐政局依然動盪,顏真卿被派去勸降當時的一夥兒叛軍。他明知自己凶多吉少,卻欣然前往,因為他把這個使命,看成了自己註定要面對的選擇——當年已經逃避過一次,幾乎愧疚半生,所以更不能迴避。他把這次機會,當成了實踐自己忠義信仰的方式。面對叛軍的各種勸說、威脅、恐嚇,他都不為所動,不斷用儒家大義斥責叛逆,最終被叛軍所殺。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這個結局當然是一個不幸的悲劇,但這個悲劇反而成全了他,讓他在臨終之時終於可以說出,自己無愧儒家的信條,繼承了堂兄的遺志,證明了自己的忠義。你肯定也會有這種感覺,顏真卿的這兩次選擇,形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體現出了忠義的崇高和複雜,特別值得玩味。所以宋代文人很喜歡講顏真卿的故事,把他當作了道德的楷模。顏真卿為人中正,就是理想的君子人格,這個判斷,也因為宋代文人的推崇,從此深入人心。

這個被理想化了的顏真卿,就成了唯一的顏真卿。而實際上,顏真卿當然不是完人,不是方方面面都能符合君子的標準。比如說他信道教,求長生,在歐陽修看來,這就是一個道德瑕疵。不過,文化就是有這種能力,通過篩選、評論,讓流傳的說法幾乎只剩下我們需要的那些。一個人的複雜性,就這樣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為什麼寫字都喜歡學顏真卿

宋代文人把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和他的人生經歷編織成故事,解釋了風格和人格、書品和人品怎樣高度統一。他的無心可以針對王氏書風的刻意,他的中正可以針對王氏書風的媚態,他中鋒用筆可以針對王氏書風的側鋒用筆。

所以說,北宋文人是借顏真卿來表達自己審美主張;又是借審美主張,來申明道德主張和政治主張。這樣,顏真卿的書法就成了批評舊文化傳統,樹立新文化傳統的有力武器。這場觀念變革帶來的結果就是,“道德是審美的條件”成了一種普遍觀念。到今天,我們在評判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時候依然會說德藝雙馨,就是受到這種傳統觀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