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道德經》: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我們之前在文章中就聊到過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一個觀念,也是我們很多人都應該學習的,就是一個人是應該穩重慎重去處事的,當一個人毛毛躁躁的時候,他一定做不了大事。

《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有一句話叫做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句話特別的通俗,但是有很多的道理在其中。並不是說嘴上沒毛的人一定辦事不牢。他只是講述的一個人,如果太過於年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個人辦事的時候一定是毛毛草草,難以成就大事。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因此君子每天行事的時候都不會輕舉妄動,雖然有豪華的樓臺亭榭,但是他安靜靜處,超然脫俗。

《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也就是說,聖人就是那些悟道的人,每天在做事的時候,從來不會輕舉妄動。無論對待什麼事,無論對待什麼人都是經過慎重思考之後才做的決定,絕對不會輕易的表現出來焦躁的樣子。因為他們順應了天道,懂得自然而然的道理,不會妄自尊大。

對於那些已經成功的人,已經成聖的人物,得道的人來說,他們雖然居住著華麗的亭臺樓院,生活在怡然自得的安逸環境中,也沒有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好,他們的地位高,就心浮氣躁,他們也是成熟沉穩的狀態去面對世人。

據說成吉思汗有一次,就遇到過這樣一個事情。也是這樣一件事情,讓成吉思汗學會了控制情緒。

《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有一次成吉思汗去打獵,一大早出發,到了中午也沒有收穫,他不甘心,就一個人跑到山上去打獵。烈日當空,他感覺口渴,就從皮袋子裡取出杯子,他發現了一條山谷,有很少的水從上面一滴滴下來,非常高興。

但是他用杯子接水的時候,就在接水的時候,特別的有意思,他每一次剛把水接滿的時候,好不容易接了一點正要喝,有兩次都被他隨行的老鷹把杯子打翻了。他這個時候特別的惱怒,第三次的時候,他把杯子裡面的水剛接滿。正要喝水的時候,那個鷹又撲過來,想把他的杯子打翻。

這個時候他就把匕首藏在自己的懷裡,等鷹飛下來的時候,直接就把鷹殺死了。但是因為一時疏忽,他把杯子也弄掉在山谷裡面。他就想,既然上面有溪水流下來,那山上面一定會有水庫,或者是集中水的地方。

《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於是他就往上面去走,走到一個水庫的時候,他剛要喝水,發現有一個大毒蛇的屍體。這個時候他才恍然大悟,剛才他殺死的鷹,把他喝水的杯子打翻,就是因為已經知道那個水裡面有毒,被毒蛇汙染了。但是,成吉思汗卻誤會了鷹的意思,還把鷹殺死了。

成吉思汗這個時候,就明白自己做錯了,帶著自責的心情,忍著口渴返回帳篷。

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的時候,他都對自己說一句話:從今以後絕對不會在生氣的時候做任何決定。

《道德經》:焦躁者難成大事,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是一種道

這個是一個境界,這個也是需要經歷一些事情才能悟到的一些道理。在生活中,不要因為情緒激動的時候說任何話和做任何事情。

有一句話叫做三思而後行,其實更多的也是三思而後言。因為大多數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的所有決定都是錯的。

當一個人能有這樣一種悟性的時候,這種人必然能成大事,就像老子所說的一樣成聖之人,一定不是狂妄自大焦躁的,一定是懂得在更多的時候用一種成熟穩重,這樣一種狀態去面對人和事。

​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您對於道德經這句話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