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為救母“臥冰求鯉”,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其實他差點被母親暗殺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小小的王祥沒有像同齡人一樣因為害怕雷聲而尋求母親的庇護和安慰,反而在大雨中,抱著一顆李子樹大哭不止,任誰勸解,他都不為所動。居住在琅琊臨沂的王祥性格十分溫順,聰穎好讀書,由於母親早逝,他的父親便又為他娶了一任繼母朱氏,但是朱氏對待王祥十分的冷漠甚至刻薄,即便這樣,年齡尚小的王祥也沒有忘記聖人言論中對於“孝”的反覆叮嚀。因為後母十分喜愛吃院子中李樹結出的果實,王祥便十分精心的照料這棵樹,每逢颳風下雨,他就非常難過——怕李子樹被破壞而繼母吃不到喜愛的李子。

此人為救母“臥冰求鯉”,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其實他差點被母親暗殺


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

面對這樣一個懂事孝順的兒子,繼母朱氏卻十分厭惡,甚至暗地裡找人想要悄悄地殺掉王祥,是夜,熟睡中的王祥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將會是一場關乎性命的生死考驗,月光照在殺手的刀刃上,是那麼的冷酷肅穆。王祥因為半夜起來解手而恰巧躲過一劫,賊人只是砍爛了他的被子就揚長而去,朱氏對這次的失手非常的懊惱,王祥得知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朱氏之後,心裡非但不怨恨她,反而擔心繼母過分憂思而損傷身體,還親自來到後母面前,懇求她處死自己來排解煩惱,後母看著這樣體貼孝順的孩子,才幡然醒悟自己之前的種種行為是多麼的愚蠢,於是再也不苛待王祥,將他視如己出。

此人為救母“臥冰求鯉”,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其實他差點被母親暗殺


王祥臥冰處

漢末天下大亂社會動盪,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王祥帶著繼母和弟弟到廬江隱居躲避戰亂。在寒冷的冬日裡,病重的繼母突然想吃鯉魚,但是苦於現狀便沒有再做聲,王祥知道了之後,便跑到河邊,望著厚厚的冰面,他解開了自己的衣服趴在上面,想要用體溫把冰融化,這就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臥冰求鯉”的故事,能不能用體溫融化冰,冰沒了又如何才能抓到魚這些邏輯上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談,如此專誠而純正的孝心就足以讓人為之動容。

此人為救母“臥冰求鯉”,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其實他差點被母親暗殺


臥冰求鯉

後來繼母去世,王祥內心十分悲痛,甚至一病不起,以致於只能扶住柺杖才能勉強站起。彼時的王祥已經年近六十,他的至孝打動了當時的徐州刺史,刺史下達公文讓他做官,王祥屢次推脫不接受,後來還是弟弟勸說,他才去就任。司馬炎繼位時,王祥已經是朝廷中非常有威望和資歷的重臣了,因為年老疲倦,多次請求告老還鄉陪伴家人,但司馬炎不許。

此人為救母“臥冰求鯉”,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其實他差點被母親暗殺


孝道

公元268年,王祥病重,豁達的他還寫信開慰家人說,人有生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他已經八十五歲了,死掉也沒有什麼遺憾,節儉的他還告誡後人下葬時不要陪葬品,也不要過於華貴的衣服,就把平時的舊衣服洗一洗放進去就行了……他的兒子都遵從了他的指示,所以在同年王祥去世時,前來祭奠的大都是朝堂中的同事和至交好友,無一親人在場,可以說是十分的清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