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藥市村地處興平市西郊,是一個典型的城鄉結合村,村子的西北有花田公社休閒旅遊景點和興平莽山公園,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640戶,2860人,耕地面積1198畝,村民以來姓、劉姓、楊姓、許姓、魯姓、蘇姓為主(劉姓是清朝末年從乾縣遷入)。農曆六月十九為古廟會日。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藥市村北邊那個水渠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藥市村水渠北側人工湖

藥市村在解放後歸潘冉鄉管轄,文革期間,歸七里廟人民公社(七里廟人民公社革委會)管轄,文革後期,歸屬於冉莊鄉公社,在1994年,冉莊公社改為冉莊鄉,藥市村是冉莊鄉轄區內一個自然村,2001年11月,撤鄉建辦,至今藥市村一直歸西城街道辦事處管轄。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據記載:黃山麓在興平西北一里,是黃山、始平原、北邙山的總稱。黃山麓東西六十里,南北八里,東入咸陽北阪,西至武功界,北繞黃山,南瀕渭水。詩人王維稱:“黃山舊繞漢宮斜”。“縣西北一里有黃山麓,霍光之子霍雲常私出獵於黃山苑中”。當時的黃山麓與白鹿原、神禾原、驪山一樣齊名,屬名山之列。相傳黃山麓東西沿坡有九溝十八彎,(藥市村北就有一條蠍子溝,)松柏果樹遍及山坡原野,沿坡多有廟宇、道觀,溝內生長柿、梨、棗、桃、杏、核桃等果樹。十多處泉水潺潺流下,堪稱風景秀麗,寧靜幽雅。據《長安志》載:“唐貞元五年,興平縣西三里湧出一泉,有病者飲之多愈,遠近人汲水,朝夕如市”。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騎單車通向蠍子溝

相傳,宋朝末年村子北塬到處生長著人參、黃芪、遠志、香附等珍貴中藥材,孫思邈經常來這裡,一邊採中藥材,一邊指導當地郎中一定要注意採集時間,何時採根,何時採葉、採花。他還例舉了680種常用草藥,讓人採收以備急用,久而久之,採集中藥材的人越來越多,當地許多群眾以採集藥材為生,進而形成藥材交易市場,因而取名藥市村。該村曾建“藥王廟”以示紀念。 過去的藥王廟古柏參天蔽日,終年香火不斷,是方圓數十里百姓尋醫問藥的地方。村中間還有一棵大皂角樹,樹齡在百年以上,1990年,因小孩點燃皂角樹周圍的玉米杆將其焚燬。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解放前,各自然村有自己的城牆,東堡子城門樓上鐫刻著“旭日東昇”四個大字;後堡子城門樓上大書“理有人封”。清朝年間,村中有一石碾,碾盤上刻著一個“鎮”字,據說,當時連年災荒,村中死人較多,故以石碾鎮邪,可惜此石碾在2012年11月被盜。村西南方向500米處,有一古廟,由藥市村人集資修建。此廟也就是興平人人皆知的七里廟,廟前有兩根鐵旗杆,相傳是明朝太監劉瑾所立,還有人說廟裡的井也是劉瑾叫人打的。井旁的石碑上書“回龍宮”三個大字,大殿照理供奉著關公塑像,側殿一邊為娘娘婆,一邊是護法神,殿內壁畫絢麗多彩,人物逼真,該廟在城市擴建中被毀。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近年來隨著興平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興平市中心不斷西移,藥市村承擔著一大批市級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任務,村兩委會從興平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積極配合支持項目建設,先後完成了城北生態景觀林帶和興平湖的租地任務,建成後的城北生態休閒景觀林帶和興平湖成為興平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和興平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興平名村:古藥材交易地藥市村

藥市村人工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