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州,最“冷門”的火爆專業有哪些?


思潮英文 | 美國各州,最“冷門”的火爆專業有哪些?


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喜歡用高考的模式來對付美國留學申請。比如,美國大學沒有什麼錄取分數線,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則自己會創造出分數線來。

據說,託福要100分,SAT要1450分,過了此線,再談申請“前五十”。大概常春藤算一本,“前五十”就是二本了~這非常符合中國家長的思想~

活動很重要~背景很重要~GPA很重要~成績雖然也很重要,但是起不了決定性作用!


但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仍然將信將疑,生怕不小心失手,於是一遍一遍地刷題、一遍一遍地考試。特別是考SAT,動不動就跑去香港新加坡美國,費錢費力只為了提升10分,20分。

當然,這種心理也十分好理解。媒體整天炒作美國教育競爭之激烈,彷彿沒有1500,都不好意思去申請。

近年來,哈佛大學、耶魯、斯坦福等等,錄取率也不斷創新低,似乎進這些學校越來越難。這就讓學子和家長們惶惶不可終日。許多美國家長感嘆:

雖然孩子比當年的自己出色,但已經很難進入自己的母校讀書了。

其實,無論是藤校還是精英大學錄取率連年下降。

今年,耶魯大學的錄取率也又一次創新低!今年耶魯大學收到共計36843份申請,錄取了2178名2023級申請人,總體錄取率僅為5.9%。前年,哈佛的錄取率是5.2%,Class of 2022哈佛的錄取率在4.59%!今年哈佛大學錄取率維持去年“戰績”,從43330份申請中精挑細選了1950名學生,錄取率僅為4.5%!賓大今年共計收到44960份申請,共計錄取3345名學生。今年總體錄取率較去年的8.4%下降較多,是迄今為止該校的最低錄取率,為7.44%。RD階段錄取率是5.46%,與早申17.99%的錄取率形成鮮明對比。喬治城大學今年共收到了7802份REA申請,最終決定錄取了919名學生,錄取率低達11.78%。今年申請喬治城大學的學生數量比去年的8387名有所減少,但是錄取率卻達到了新低。據萊斯大學招生副主任Yvonne Romero DaSilva稱,今年的ED申請人數比去年增長了39%,達到2628人。招生辦公室最終決定錄取408名申請人,錄取率約為15.5%。
……


為什麼?

因為現在的高中生動輒同時申請十幾所甚至二十幾所大學。而上一代人,往往就申請三四所大學。申請人數多了,錄取率就下去了。而錄取率越來越低,申請人數也會隨著增多,畢竟大家都不想“吊死在一棵樹上”。

同樣,USNews等媒體的大學排名,喜歡拿錄取率炒作,最終影響到大學。而學校的錄取率就是排名的權重之一。

2019USNews的排名權重如下:

教學成果35%師資20%校友評價或捐助(5%)專家意見/學術聲譽(20%)財政資源 (10%)錄取難度(10%)


  • 從2018年的比重12.5%下降到10%

我們可以看到,錄取難度和財政資源的佔比一樣。但是財政資源展現出學校的資源,設施,經費等等條件。但是錄取難度確實只能衡量——這所學校真的競爭激烈。

現在很多學校都是用CA申請系統。擁有如此便捷的系統,只要學生肯交錢,你想申請幾所就申請及所。

所以美國大學利用各種消息來引誘你申請,拿到申請信後,快刀斬亂麻地把大量平庸的申請丟進紙簍,然後集中精力對付鎖定的少數精英,利用包括面試在內的種種手段,最終百裡挑一。絕大部分申請者,其實都是被名校的牌子忽悠,把申請信和申請費乖乖地交上,幫助人家壓低錄取率。

所以,常春藤想也別想,想了也白想。你別覺得多申請一個不費事,不試白不試。你的申請信,其實不過是給人家錄取辦公室填廢紙簍而已。真正的精力,要花在自己有實際競爭力的學校。

美國的精英大學,領頭拿自己超低的錄取率炒作,引發了申請者的恐慌,於是開始亂放槍,投寄越來越多的申請信,最終讓精英大學錄取辦公室的廢紙簍越裝越滿,錄取率就越來越低,接著是新一輪變本加厲的恐慌……


2018年8月30日,斯坦福大學宣佈,從2018年秋季開始,斯坦福大學將不再公佈有關其在早期或常規申請週期中收到的本科申請數量的數據。此舉的目的在於減少學生對美國大學錄取率的過分重視。

斯坦福大學教務長波斯·德雷爾說:“我們希望學生們知道,當我們鼓勵他們申請斯坦福大學時,並不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們被稱為一所錄取率低、競爭最激烈的大學。而是因為我們希望所有背景的,有前途的學生都能認真考慮斯坦福大學的教育機會和可能性。通過關注錄取率,那些將在斯坦福大學蓬勃發展的有才華的學生可能會選擇不申請,因為他們認為斯坦福似乎遙不可及,那太可惜了。

斯坦福大學堅決抵制“拼誰錄取率低”歪風邪氣,堅決不給學生造成“申請恐慌”的行為看起來還是十分有益的。畢竟美國大學拼的不只是“錄取率”,還有“入學率”。要是想知道哪所大學最受歡迎,還是要看哪所學校的入學率最高,就是拿到Offer並且選擇在這所學校上學的人數。

入學率低了意味著達不到招生目標、學費收入降低;高了意味著課堂人數增加、教師工作量加大。

恰恰因為這樣的競爭,美國的大學升學戰表面上是多項選擇,實際也有了“第一志願”之說,即所謂“提前錄取”、“提前行動”等政策。

申請ED的學生,當你簽署Early Decision Agreement 的時候,意味著你做出這樣的承諾:該學校是我的第一選擇,如果該學校錄取了我,我一定會註冊入學。當學生申請ED的時候,在任何時間,他只能有一所正在進行的ED申請,也就是說,你不能同時申請兩個或以上ED的學校。

大部分EA並不要求學生做出註冊入學的承諾,但是單選提前行動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SCEA)和限制性提前行動Restrictive Early Action(REA)是兩種特殊的提前行動,是有排他性的,即限制你申請其他學校的EA和ED。

“提前錄取”的政策,哪怕哈佛、耶魯也不能免俗。可見,不管這些大學多牛,還是有求於人,有自己心虛的時候,都怕自己搶不到學生。這就揭示了另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秘密:除了幾所超一流院校外,進好大學其實並不像聽起來那麼難。

2023屆,哈佛大學共從6958名學生中錄取935名學生,其早申錄取率為13.4%。但是其RD錄取率也不到5%。像是今年西北大學從4399名ED申請的學生中挑選出來1100名學生,錄取率為25%。這比RD錄取率已經高出很多了。


所以,其實並不用擔心沒有學上。只要你的能力匹配,自會有大學向你拋出橄欖枝。

然而,很多中國學生為了進名校拼命刷分,但卻忘記了赴美留學最重要的東西——英語能力。

哪怕你的SAT成績滿分,你仍然需要英語。考上名牌大學的確很重要,但是接到名校通知書的那一刻,才是道路的開始。學生需要做的,不是歡天喜地慶宴,而是立即沉下心來,全力學習英語,從口語,到閱讀,到寫作,全面地推進英語能力。

此時的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秋後入學後能夠順利地學下來。

比如曾經有重慶某中學的李延同學,以2230分(老SAT滿分為2400)的SAT成績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院錄取。然而,僅僅上了一年學以後,他就被該大學勸退,轉入當地社區學校就讀。論文、小組作業、學期演講、期末筆試,這些決定李延能否畢業的因素,無一不是他的攔路虎。

我們要知道,成績是自然能力的表現,而非不停刷題、培訓的結果。可惜,絕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成績,恰恰是刷題、培訓催出來的虛浮高分。所以就會有這樣的學生:SAT考了1450多還不甘心,最後成功地衝破1500大關,但為了考試忽視了對大學學業的準備,普通的閱讀居然不過關,結果,去了前30的學校,第一年就一串D和不及格,被勸退。

所以,留美要有淡定的心態。留美是用英文去求知,那麼你真該準備的,就是用英文學習新知識,在高中階段多讀些英文書。如果發現自己讀起來如飢似渴,而且每天都有很大收穫,那就說明你具備留美的條件。考試相對是小意思。你可以花幾個月去應試,能考多少是多少,能上什麼大學上什麼大學,水到渠成,而且保證你出去後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