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律制看二胡演奏中的音準

管理學“鐘錶定理”給出了一個重要原則,“當人們手上有幾隻鐘錶的時候,要學會捨棄,堅定選擇其中一隻,並以此作為信賴的標準”。二胡學習過程中,音準的標準體系應該是律制標準。最為常見常用的有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純律。

音準和節奏,是音樂作品獲得生命力的第一要素。失去其一,音樂作品都將面目全非,或將直接導致音樂作品失去生命力。比如節奏,同樣的幾個音符,用不同的速度演奏,情緒則可能完全不同,或截然相反。

——音準、節奏分別從高低和時間兩方面規定著音樂作品的屬性!

本文將從三種律制來研究現代二胡演奏中的音準。

從三律制看二胡演奏中的音準


 一、五度相生律(五度侓)

1、五度律的生律基礎:

五度律就是由一律出發,根據三倍音對二倍所產生的距離(純五度),產生次一律。以任意一律作為起點,向上連取五律,向下取一律,就可構成五度律大音階。其中純四度(498音分)、純五度(702音分)、純八度(1200音分),並存與純律大音階中,為兩種律制所共有。其中的大三度(408音分)、大六度(906音分)、大七度(1110音分)則為五度律所特有,分別稱之為:“五度律大三度”、“五度律大六度”、“五度律大七度”。

2、五度律相鄰音級構成:

大半音:204音分;

小半音:90音分。

3、五度律大音階自然音程:

大二度:204音分;

小二度:90音分。

大三度:408音分;

小三度:294音分。

純四度:498音分;

增四度:612音分。

純五度:702音分;

減五度:588音分。

大六度:906音分;

小六度:792音分。

大七度:1110音分;

小七度:996音分。

由此可見:

五度律大音程、增音程、純五度偏大;小音程、減音程、純四度偏小。這種律制的特點體現在調式中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4、五度律大半音:

在五度音列上相距七個五度級的兩律構成“五度律大半音”。這是個變化半音,音分值是114音分,與五度律小半音(自然半音)90音分相差24音分(最大音差)。

二、純律

1、純律的生律基礎:

純律是一種自然律,就是在構成五度律的倍音列中的二倍音(即八度)和三倍音(純五度)之外,加入五倍音,作為生律基礎。五倍音可以構成純律大三度386音分。如在純五度c——g之間插入純律大三度,就構成純律三和絃形式的“三音列”c——e——g。依同理以任意一音(如c)為起點,向上兩次,向下一次,即可產生純律大音階。

純律大音階中的二、四、五、八級與五度律完全相同,命名也是相同的,分別為大全音、純四度、純五度和純八度;而三、六、七級則不同,分別構成純律大三度(386音分)、大六度(884音分)、大七度(1088音分),與五度律相差22音分(普通音差),這是純律中特有的音程。

2、純律相鄰音級構成:

大全音:204音分;

小全音:182音分;

大半音:112音分。

具體為:

1——2=204音分;

2——3=182音分;

4——5=204音分;

5——6=182音分;

6——7=204音分;

半音均為112音分。

由此可見,純律各種自然音程是較為複雜的。

3、純律大音階自然音程:

大二度:

1——2、4——5、6——7=204音分,其中6、7兩個音共同傾向於5;

2——3、5——6=182音分;

小二度:112音分。

大三度:386音分;

小三度:

2——4=294音分,餘316音分。

純四度:498音分;

增四度:590音分。

純五度:

2——6=680音分,餘702音分;

減五度:610音分。

大六度:884音分;

小六度:814音分。

大七度:1088音分;

小七度:1018音分。

由此可見:

純律有偏大、偏小的大二度共存,偏大的小二度;

偏小的大三度,偏小、偏大的小三度共存;

偏小的純四度和增四度;

偏小和偏大的純五度共存,偏大的減五度;

偏小的大六度、大七度,偏大的小六度、小七度。

4、純律小半音:

純律小半音(變化半音)產生方法比較複雜,不贅述。純律小半音的音分值是71音分。在純律音系網上,相距一個大三度和相距一個小三度的兩律都可以構成“純律小半音”(變化半音);相距一個純五度和相距一個大三度的兩律都可以構成“純律大半音”(自然半音)。

三、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生律基礎:

十二平均律是各相鄰律(即半音)之間“頻率比”都相等的一種律制。生律方法是將五度相生每一律,都減少“最大音差”的十二分之一(因為“最大音差”是五度相生十二次的結果,每相生一次佔十二分之一),生到十二次,即可以得到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相鄰音級的構成:

全音=200音分;

半音=100音分。

因此,十二平均律各自然音程(包括變化音程)都是整數形式,彼此可用等音程替代,不存在相同音程的大小之分。純律中的大全音、小全音及大半音,五度律中的大全音、小半音,在平均律中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增四度是600音分,減五度也是600音分;小三度是300音分,增二度也是300音分……

因此,排除調式及旋律因素,十二平均律各律之間不存在傾向性。

從三律制看二胡演奏中的音準


四、從自然音程上綜合考察三種律制

最大的大二度是204音分,最小的大二度是182音分;

最大的小二度是112音分,最小的小二度是90音分;

最大的大三度是408音分,最小的大三度是386音分;

最大的小三度是316音分,最小的小三度是294音分;

最大的純四度是500音分,最小的純四度是498音分;

最大的增四度是612音分,最小的增四度是590音分;

最大的純五度是702音分,最小的純五度是680音分;

最大的減五度是610音分,最小的減五度是588音分;

最大的大六度是906音分,最小的大六度是884音分;

最大的小六度是814音分,最小的小六度是792音分;

最大的大七度是1110音分,最小的大七度是1088音分;

最大的小七度是1018音分,最小的小七度是996音分。

以上數據,主要存在於五度律和純律之中。幾種律制中,十二平均律接近於五度律,遠於純律。而五度律和純律則差異更大,一般都在22音分,也就是一個“普通音差”。具體為,五度律和純律的大全音、小全音,大半音、小半音以及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之間均相差一個“普通音差”。同時,純律不同音級上構成的相同音程,有的是大、小共存的,他們相差也是一個“普通音差”。如純律大、小全音之間,純律大、小小三度之間,純律大、小純五度之間,都存在一個“普通音差”的差距。

可見“普通音差”是演奏不同律制的最大依據。因為“普通音差”在五度律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把五度律的全音演奏的相差一個“普通音差”,當然就是嚴重不準了;即便是用純律演奏,“普通音差”也要出現在相應的音級上才是準的。比如把純律大音階的二、三級演奏成182音分是準的,而把一、二級演奏成182音分則是不準的!

和蔣巽風先生交談。左起:朱萬斌、蔣巽風

 五、以上的考察和數據說明

1、三種律制中,反差最大的是五度律和純律,存在著一個“普通音差”(22音分)的差別。反差最小的是五度律和平均律:其中,增四度、減五度相差12音分;大七度、小二度相差10音分;大三度、小六度相差8音分;大六度、小三度相差6音分;大二度、小七度相差4音分;純四度、純五度相差2音分。

2、純律大音階不同音級上相同音程的差異:

一——二、四——五、六——七級為大全音(204音分),二——三、五——六級為小全音(182音分),特有音程為純律大三度,386音分。

3、二胡演奏中,如果沒有固定音高的樂器伴奏,或者沒有樂隊伴奏的情況下,使用純律是最好聽的,因為純律屬於“自然律”。但是使用仍然必須遵守純律的生律依據,體現律制特點。比如,把任意音級上的全音都演奏成182音分(小全音),而把大三度演奏成400或408音分,不但聽起來不準,還使純律特點蕩然無存。

4、在有固定音高樂器伴奏或有樂隊伴奏時,應儘量使用平均律,便於音高的統一,方便轉調。

5、在沒有伴奏時,使用五度律演奏和使用平均律演奏,差別並沒有那麼敏感。除增四、減五及小二、大七以外,其餘相差均不超過8音分。而增四、減五、大七並不常用,最常用的是小二度,稍加註意,即可避免兩者之間的10音分差別。

6、三種律制混用是不科學的(目前,絕大部分二胡演奏者對律制瞭解甚少)。雖然平均律和五度律混用並不敏感;但平均律和純律混用,差別是很明顯的;而五度律和純律混用,差別是更加明顯的。如同樣演奏大音階二——三級,五度律是204音分,平均律是200音分,純律是182音分。可見平均律和純律相差18音分,五度律和純律相差一個“普通音差”(22音分),而這兩個音差都是相當不準的。

7、五度律和純律的本質差異是兩種律制的特有音程:大三、大六、大七度。

五度律大三、大六、大七度分別為:408音分、906音分、1110音分。純律大三、大六、大七度分別為:386音分、884音分、1088音分。兩者相差一個“普通音差”(22音分)。

8、“演奏的太準了反而不好聽”,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絃樂器的演奏中只有“好聽的不準”,沒有“不準的好聽”。

所謂“好聽的不準”實際上是律制上的差異及允許的誤差,而不是真正的不準;違反律制上差異,超出允許的誤差,那才是真正的不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不準,而這種不準是不可能好聽的。某些演奏,不揉弦時是準的(位置準了),一旦揉弦,由於張力不合適或幅度過大,聽起來反而不舒服,實際上這是由於揉弦造成的音準遊移,這種遊移也是不準的一種,是不會好聽的。

9、影響音準的因素:

①律制特點的影響。如五度律增音程、大音程偏大,減音程、小音程偏小的特點。演奏中根據這個特點,演奏中可以把增、大音程演奏的稍寬,把減、小音程演奏的稍窄。

②旋律因素的影響。旋律上、下行具有一定傾向性,上行偏高,下行偏低(有經驗的鋼琴調律師,往往以中央c為起點,特別在“超高音區”、“超低音區”時,向上偏高一點點,向下偏低一點點,這樣更符合人耳的自然聽覺 ——冬景、鄭懷傑考證)。

③旋律局部傾向性的影響。如353中5可以偏低,535中3可以偏高。

④調式中音級傾向性的影響。

如調式中的導音傾向於主音;穩定音級在與主和絃共鳴時,不穩定音級傾向於穩定音級;屬音、下屬音在獲得自身的和絃功能以後,傾向於主音(事實上,和絃進行也不單純是技術問題,同樣要講究“色彩”。如轉調中,就十分講究和絃中等音的保持和傾向音的連接)。

⑤地域性特性音。

如“秦腔”中的歡音和苦音,這類特性音不同於普通變化音。

其中①——④的影響細微的,音高的誤差都不足以造成不準的感覺;⑤則要完全服從於地域性聽覺習慣。

10、小提琴和二胡這兩種樂器相比,是不是小提琴的音準比二胡更容易把握呢?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兒。小提琴和二胡都是絃樂器,都靠位置來決定音高,這方面兩種樂器是一樣的。

所以不論是小提琴還是二胡,都要經過大量的、嚴格的訓練,才能夠按準音的位置。

所不同是,小提琴由於有指板,在按準位置以後,聲音不容易產生遊移;而二胡呢,因為沒有指板,在按著了位置以後,由於揉弦的幅度和壓力的原因,容易使弦產生弦長和張力的雙重改變,從而導致音準的遊移。

因此,二胡在按準位置以後,揉弦的幅度、壓力都要注意,避免使聲音產生遊移而造成音準不穩定,甚至給人一種不準的感覺。

11、從二胡有效弦長對音分的比值,來看二胡音準的難度。以41cm的弦長來舉例說明。

41cm的弦長在上把位(千斤線為起點),一個五度律全音的弦長是45.6mm。每1mm約4.47音分;而在下把位(食指為起點),一個五度律全音的弦長是22.8mm,每1mm約8.95音分。也就是說在下把位按弦每出入1mm,就有8.95音分的誤差,2mm就是超過了17音分的誤差,聽覺上就明顯不準了。

12、二胡音準的訓練,開始是技術問題。從技術上面來看,影響二胡音準的首先是方法問題。一是手型不對直接影響音準,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

①橫手型。橫手型在打破自然指距關係的時候,是無法準確調整音位的。

②豎手型。豎手型不但給揉弦造成困難,又容易使聲音整體的偏低。

③手型上翹或手型下垂。這兩種手型都會對音準產生一定的影響——上翹聲音偏低,下垂聲音偏高。

④換把方法不對,或左手太緊。換把虎口無法準確到達預定的位置,也會對音準產生很大的影響。

⑤揉弦方法不對。揉弦前松後緊,或壓揉時,壓下去不能回到正常的張力,不但容易產生痙攣式的聲音,又很容易造成不準,這也是常見的現象。

但二胡的音準訓練,最終是個生理問題,也就是聽覺的問題。對於先天沒有音準感的人來說,後天是很不容易訓練出音準的;而對於先天有音準感人來說,後天的訓練就是要把這種潛在的音準感充分發揮出來,可見聽覺訓練尤為重要。

13、由此可見,我們所要求的音準,並不是律學意義上那種嚴密的音準,那樣誰也做不到。而是充分考慮到律制上的生律依據,同時考慮到旋律的傾向性和調式中音級的傾向性等多種因素,在這個基礎上,又允許有一定的誤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準。而所謂的“不準”,即是超出了這個範圍。

如:

五度律大三度是408音分,平均律大三度是400音分,這在聽覺上偏差是不大的。但是突然出來一個386音分的大三度(純律大三度),這個誤差就很大了,聽覺上是明顯不準的。如果386音分的大三度再誤差6音分,成為380音分的大三度,這個誤差就更大了,聽覺上就更加不準了。因為這個誤差,和408音分相比,已經有了28音分的誤差,所以是非常不準的;即便是和平均律的400音分相比,也有20分的誤差,也是非常不準的。

再如:

演奏純律,必須體現律制特點——體現不同音級上相同音程的差異性及律制自身特有的音程。

——在注意到各種因素的前提下,演奏中有±5、6音分的誤差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是允許的最大誤差了,否則不準的感覺是明顯的!如演奏平均律全音在194——206音分之間尚可接受(誤差範圍12音分),超出這個範圍顯然是不準的。

從三律制看二胡演奏中的音準


作為一個職業演奏家,精確的音準、優美的音色是畢生的追求。這方面許多優秀的演奏家都是很好的典範。老一輩演奏家不講,中、青年演奏家當中如朱昌耀、張玉明、高揚、張尊連、鄧建棟、於紅梅、嚴潔敏等,都是典範。

在一首作品當中,一個音不準,聽眾可以原諒,但演奏者不能自我原諒;三、五個音不準就意味著失敗;若到處都有音不準,那麼作品的生命也就蕩然無存了。

在一首樂曲裡,甚至是一個樂句,往往運用多種律制,這種音準,在傳統的音律分類中是難以見到的,比如湖南花鼓戲音樂中的5音略高的音律,陝西音樂中7音偏低、4偏高的音律等,還有《二泉映月》定把演奏6的偏高等。這就要求演奏者必須從地方文化、區域文化、時代背景特點出發,精心研究每一首甚至每一句的音律特點及表現方式,也就是“演奏文化”,準確表現樂曲的思想內涵和情感線條,才能成為一名成熟的演奏者。

從三律制看二胡演奏中的音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