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瘋子!》:我瘋,是因為孤獨太深


《你好,瘋子!》:我瘋,是因為孤獨太深


01

在我看來,《你好,瘋子!》是一部嚴重被低谷的好電影。

故事別緻,轉折之處溫暖又不唐突,演員演技在線,尤其是萬茜飾演的女主安希,那場一人分飾七角的戲,型神俱佳,足見功底了得。

《你好,瘋子!》演繹了七個互不相識的人,因為莫名的原因,被關進精神病院的故事。七個人職業不同,有律師、記者、歷史老師、出租車司機、寵物醫生、外企公關,只有安希不知道自己是誰,從何而來,他們性格迥異,年齡性別也各不相同。

每天只供一份飯、定量的藥,被要求“只有證明自己不是瘋子,才可以從這裡走出去”,讓正常人證明自己正常,本就是個滑稽的設定。

為了早日能從這個地方出去,七人使勁了渾身解數。記者最正義,也最有領導特質,他號召大家絕食抗議。出租車司機出身卑微,在有限的空間裡實行起了以武力鎮壓的“恐怖控制”。寵物醫生,仗著與“醫學”沾幾分邊,成了眾人的專業指導。而律師則是法律指導。歷史老師年齡最大,性格也軟弱,在一場被導演的群毆中,差點被掐死。靠美色取勝的公關,是不折不扣的執行者,甚至面對出租車司機的性侵犯,都只有求饒的份兒。

七個人就這樣時而絕食抗議、時而合唱高歌,時而演繹友好一心,時而導演矛盾衝突,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命題下,人性的怯懦、醜陋甚至兇殘,被演繹的淋漓盡致。

後來,畫風一轉,被告知“他們中間只有一個是瘋子”,只要找出這個人,其他人都可以出去。這相當於為矛盾的激化又添了一劑催化劑,他們彼此互相指責,惡語相向,甚至不惜出手相加。

影片最後,謎底被揭開,真正的病人只有安希,而其它六人都是安希的一部分,是她的子人格,是安希在不同環境中因內心需要而想象出來的存在。

安希從小沒有父親,寵物醫生是他想象中父親的樣子,溫暖敦厚,笑容和善,會陪她過每一個生日,會送她喜歡的毛絨玩具;

年紀較長的歷史老師是安希最喜歡的老師,會對她的錯誤無限包容,會為她指引人生方向;

帥氣的律師是她抵禦外界的勇氣,當有人反對她、質疑她,都有律師這個人格立馬跳出來說一句:“我反對!”;

出租車司機幫她做所有的髒活、累活,教會她抽第一支菸,帶她去想去的地方,一曲《月亮之上》,他們在一起唱了一遍又一遍;

莫小棋扮演的公關小姐是她的閨蜜,教她化妝,讓她變美,兩個人一起牽著手逛街,說遍心裡的悄悄話;

而記者是他的男朋友,愛入骨髓,會陪伴安慰她,在需要的時候,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

六個人,都是安希自己,她始終只有一個人,因為孤獨,幻想出了不同的存在。

就像電影中在懸崖上建起的那座精神病院一樣,安希的世界孤獨、隔離、充滿危險,她怯懦、膽小,惶恐不安,太需要保護又在現實中找不到可靠的存在,於是在內心裡,生長出了不同的角色,來陪伴自己。

《你好,瘋子!》:我瘋,是因為孤獨太深


02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安希是一名分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也稱多重人格障礙。是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公認的最具爭議性和最奇妙的精神障礙之一。患者通常擁有兩種以上的子人格,有的多達十幾種,這些人格和身份存在於同一個個體中,有不同的說話和交往方式,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甚至不同的生理反應。

他們常常有顯著的遺忘和記憶空白,患者對其他人格控制的那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沒有印象,或存在單向遺忘的情況,即一個人格能夠意識到另一個人格的行為,但是另一個人格對前一個人格的行為完全沒有意識。

你也許會覺得這樣的人格實在有趣,以一己之身,體驗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著裝,甚至不同的交際圈,但身處其中的患者,是痛苦不堪的。他們情緒很不穩定,時而暴怒,時而抑鬱,時而嚴重焦慮。大約四分之三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試圖自殺,而超過90%的患者報告時常有自殺的念頭。

就像安希,在浴缸裡,割傷手腕,任鮮血直流,表情平靜。

安希說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因為無論哪一個人格,於安希而言,都是自己,缺掉哪一個都是不完整的。於是,當醫生告訴安希“你必須滅掉他們,因為你不傷害他們,他們就會來傷害你”的時候,安希是無法接受的,她痛苦掙扎,無以取捨。

還好,導演足夠善良,在影片的結尾,選擇了溫情。六個子人格主動離去,就像自己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帶著對安希的祝福:

“安希以後會怎麼樣?”

“我相信她會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很好。”

“她會一年比一年的成熟,然後慢慢地學會獨立的生活。”

“總有一天,有個小王八蛋把她娶走。”

“我想,這大概就是屬於她的幸福吧。”

影片的最後,安希收拾好行李,離開了精神病院,她漂亮優雅,神色溫柔,面帶笑意。我們相信,她終於獲得了獨行的能力,不再慌張怯懦,躲在別人的保護中,而六個子人格大概也並不曾真的離去,只是以一種更好、更和諧的方式,陪伴著安希,成為她行走世界的盔甲。

我們大多數人,大概不會像安希那般,發展出不同的子人格陪伴自己,卻也曾對著一個布娃娃訴說心聲;幻想過童話裡的那隻水晶鞋,有一天也會穿在自己的腳上;也憧憬著多啦A夢就在身邊,滿足你所有的願望;當然,最渴望的是有那麼一人的出現,可以“將你收藏,妥善安放,免你驚免你苦,免你四下流離,免你無枝可依”,用那一世溫柔,伴你餘生。

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安希的影子。


《你好,瘋子!》:我瘋,是因為孤獨太深


03

整部電影中,最讓人動容的是,安希對著六個子人格回憶的這場戲,她聲淚俱下:

告訴記者,愛你,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告訴寵物醫生,有你為我過生日,我幸福的像個孩子;

告訴公關小姐,有你牽著我的手一起逛街,我有多快樂;

告訴律師,有你為我辯護,我才活得有底氣;

告訴出租車司機,與你一起唱歌,我有多肆意快活;

告訴歷史老師,雖然我不喜歡老師,卻只喜歡你。

回憶裡滿是溫暖,但相信所有人,都在那一刻,走進了安希的世界,體會到她是多麼孤獨,就像片尾曲的那句:“沒有人理解我,我就孤獨著!”

安希的孤獨,我們懂,因為我們都曾有過那樣的孤獨時刻。

關於孤獨的治癒,幾乎所有的心理流派都認可:關係治癒孤獨。就像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生存於與他人的聯繫中,如果我們選擇孤獨,便等於選擇了死亡。”

而另一個精神分析大師南希·麥克威廉斯則在她的著作《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中提到:“當患者忍無可忍而尋求專業諮詢時,他的“病情”已經令其格外痛苦,而一旦建立安全的治療關係,病情的嚴重性都會緩解或消失。”

可見,不僅僅是孤獨,每一種心理疾病的治癒,關係都是重中之重。

關於擺脫孤獨,經營關係,有幾個建議,不妨一試:

1、 適時地遠離現代科技。你是否還記得,曾經沒有導航、沒有wifi的日子,你與先生同乘一車,為了找路“你一言、我一語”的小快樂,如今,有了導航,你們不再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而爭吵,卻也在車裡說話越來越少,只剩了導航在孤獨指路。

好友聚會,別再急著要wifi密碼,記得某次,我和姐妹們誤入一個“沒有wifi”的咖啡館喝下午茶,所有人都積極的參與談話,而不是低頭刷朋友圈,那一次的聚會,卻是記憶中最美妙的。

2、告訴自己:“真的沒有人那麼關心你”。很多時候,你拒絕了朋友打羽毛球的要求,只是害怕打的不好,被人笑話;你拒絕了部門的聚餐,因為不知道面對領導說些什麼。其實,哪有那麼多人關心你呢?倒是你拒絕了這麼多,又怎能怪自己孤獨呢?

3、 外面有壞人,但你不能把門關上。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在諮詢中告訴我,其實一直以來,他的心門都是關上的。他懂得得體的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但並不走近任何人,也不讓別人靠近他。因為,他害怕,心敞開了,外面會有壞人進來。其實,他的害怕沒有錯,外面一定不是桃花遍地,一定有壞人,但你要學習的是,如何保護自己,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擋在門外。

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你便孤獨了。

4、 別怕拒絕,主動去邀請。你孤獨的時候,試著問問微信中的朋友,有沒有人願意一起吃頓午餐,打一場球,說不準有人跟你一樣孤獨呢?別被朋友圈中聚餐、旅行、好友相聚嚇到,誰又是日日朋友相擁、愛人相伴呢?你是要發出邀請就好,是否拒絕是別人的事兒。

5、 做一個有情趣的人。有情趣不只是喝一杯咖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懂得在繁雜的工作中有章有序,真正樂在其中;在日日相見的廚房裡,隨手,便能用僅有的食材,做一餐美味;在每日行走的平凡路上,亦能感受到不同的新鮮。

6、 去約一個心理諮詢師。如果你一直沒有朋友,或者有輕度社交障礙,不懂得與人交往,去找一個心理諮詢師,系統治療,一定會有所幫助。

學會了與人相交,懂得了經營好每一段關係,你不必如安希般生長出不同的子人格,便可內心豐盈,好友相伴,愛人相隨。

抵抗孤獨,有關係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