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張藝謀導演真的很像一面旗幟,扛起了中國內地電影九十年代以來的大旗,可以說張藝謀導演一直是內地電影行業所關注的焦點,張藝謀導演的每一部新片都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他真的很像是一個領軍人物,帶領我們內地電影殺出重圍,在世界電影史上崛起。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張藝謀八九十年代的電影幾乎每部都會深入民族這個話題,《活著》展現了中華民族內心深刻倔強的價值觀“好好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則是批判了中華大地上殘留的封建思想,而這部《菊豆》更是深刻的諷刺了封建殘餘的思想,總而言之,張藝謀導演那個時候的片子都非常的具有批判性,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觀看並且深思的。沒看過這部《菊豆》的讀者,我強烈建議你們看一看《菊豆》這部電影,其實這部電影並不長,總共也就一個半小時左右,但是看完後會讓人覺得十分難受。畢竟這部電影十分壓抑。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片子中的天青,真的像極了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人,任人宰割卻一言不發,楊金山就像是那個時候的列強。天青和菊豆各自代表了一類人,天青這類人是註定不會反抗的,因為他骨子裡的反叛意識已經被壓抑殆盡。相反的是,菊豆這個角色自始至終充滿了反叛精神,包括她勾引天青,她多次在癱瘓的楊金山面前“冷言冷語”,都是菊豆反叛精神的一種體現。當然,菊豆的“冷言冷語”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是對楊金山的一種報復,就像是被欺負了多年突然奮起抵抗一樣。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片子中較大的反轉一共有兩個,而且這兩個都發生在楊金山身上,第一次是楊金山癱瘓了,處處受到壓迫的菊豆和天青趁勢“站了起來”,對楊金山坦白了一切,並對楊金山惡言惡語相待,處處打壓的“強者”突然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弱者。第二次反轉還是發生在楊金山身上,楊金山處處受氣,打算殺死天青和菊豆的孩子天白,但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天白有一次回家之後竟然對著金山喊爹,要知道天白之前沒有對任何一個人說過一句話。這讓金山異常高興,立馬打消了殺死天白的決心,並在菊豆和天青面前炫耀起來。這兩次反轉使整部電影非常具有戲劇性,加強了片中各個人物的衝突。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色彩在這部影片中運用的也是非常極致,細心地觀眾可能會發現,紅色的意象在這部影片中出現的最多,首先便是菊豆和天青第一次做“苟且之事”的時候,染坊的紅布緩緩落下,紅色的染料一起一落,象徵了人物心中烈火般的慾望。再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紅色就是金山和天青死亡的時候,他們都是被天白弄下了紅色染池,最終溺死在了紅色染池裡面,這裡的紅色象徵了生命,也象徵了鮮血與死亡。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天青這個角色像極了魯迅先生小說中的某些人,懦弱無知,膽小怕事。最明顯的一句話便來自菊豆和天青看完病下山時,天青對菊豆說:你先走,我天黑再下山,怕人看見。看完這一部分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的人,思想幾乎都被扭曲掉了,骨子裡已經是這樣的性格了,有什麼辦法能夠改變呢?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最令人咋舌的就是天白,這個小孩子從出場開始就帶著一種詭異感,好像自始至終他都知道天青和菊豆的苟且之事,也知道金山是他名義上的爹,所以從小都不叫天青一聲爹。但是最終金山和天青都死在了天白手裡。天白在我看來,性格已經完全扭曲了,已經沒有了人性。那個荒蠻的時代,人性幾乎都是垮掉的,足以見出封建思想的荼毒至深。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盤點《菊豆》

整部片子在氛圍上都非常的壓抑,壓抑程度不弱於後來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正是這種壓抑的氛圍暗合了封建糟粕思想的壓抑,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細細觀看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